Had I not seen the sun /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 My Wilderness has made
——狄金森
1872年,已經42歲的狄金森寫出了這首名為《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的短詩,詩作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
這首詩跟我們常說的“沒有期望就不會有失望”頗為相似,雖然其中頗有些悲觀的味道,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卻的確如此,與其抱著一個空頭支票般的幻夢自欺欺人,不如將這個幻夢戳破,找準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地活著。
可有一檔節目,卻為很多孩子營造了這樣的幻夢,這檔節目,就是在2006年時在湖南衛視上線的《變形計》,《變形計》本著“換位思考”的概念,將城市孩子“下放”到農村,將農村孩子“強塞” 到城市,最后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呢?
結果就是,很多城市孩子靠著家庭背景和網絡熱度,加上節目最后給個大圓滿結局進行“洗白”,讓很多城市孩子成為了網紅乃至明星,再不濟也能夠回到城市,繼續做自己的闊少爺大小姐,至于是否真的變好了,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的家庭知道了。
而農村孩子可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原本生活在偏僻的鄉村,卻突然被放入了城市,得知城市的繁華,剛剛開始適應了一點城市的生活,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高的期許之后,卻又被送回了農村。
別說這些參加節目的可都還是十來歲的孩子,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面對這樣的環境和心理落差,一時之間都難免感到失落失望。如果在這之后依然還有延續的引導和提攜的話,靠著城市父母的幫助,他們未來的路的確可以比之前在農村自己打拼要順遂一點,可事實上真是如此么?不如來看看其中的一些例子吧。
2012年1月4日,《變形計》第五季,主題名為“少年何愁”的第一期節目播出之后,讓人們認識到了吳宗宏這個農村孩子。吳宗宏是云南的一個農村孩子,在節目中,他跟自己的城里爸爸相處融洽,很快就被城市的繁華和便捷迷惑,當采訪問他是“農村爸爸好還是城市爸爸好”的時候,他就直接回答說是“城市爸爸好”。
互換時間僅僅持續了7天,說要在吳宗宏和城市爸爸之間會建立什么深層的感情聯系,相必大多數人都不會信,而城市爸爸對待吳宗宏,更多的也是基本的客氣??删褪沁@份客氣的“親情”和短短7天的城市生活,卻讓吳宗宏徹底無法忘懷。
被送回農村之后,吳宗宏就不斷想著城市爸爸,想著城市便捷富裕的生活,對待自己的生父卻不似以往一般禮貌,還想著法子給自己的城市爸爸打電話。但是僅僅7天的時間能有什么感情呢?最后的結果就是吳宗宏被拉黑了。好在吳宗宏還算爭氣,看清現實之后繼續努力,之后考上了大學,并且在采訪中揭露了當時的一些拍攝黑幕,譬如故意誘導、營造矛盾等等。
如果一個吳宗宏只算是個例沒有說服力的話,那么還可以再舉個例子。在2014年1月20日上線的“母愛的呼喚”節目中,一個叫做王紅林的孩子更是令人心痛不已。
王紅林本身就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之中,結果禍不單行,3歲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母親揚長而去,父親常年在外打工,王紅林從小跟著年邁的奶奶和癱瘓的伯伯過活,生活相當艱辛,但王紅林卻十分堅強,常常幫著家里人干活,是鄰里鄉親看來都十分懂事的孩子。
但是一切都在她去了城市之后變了。她的生活與城市中的生活實在是天壤之別,在城市她能隨時洗澡,隨時有零食有玩具,有漂亮衣服和軟乎乎的床。城市父母為了展現自己的大氣,完全不考慮后續的教育,一切都由著她,讓王紅林養成了公主病,吃飯要喂,喝水要倒。
但是后來回到農村后,王紅林在城市中能夠享受到的待遇就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了。面對著簡陋的房間,臟兮兮的床榻和破舊的衣服,這讓小小的王紅林難以接受,回到農村以后依然要哥哥幫自己洗腳,洗澡還非要用沐浴露,致使王紅林受到了無數人的謾罵,致使王長林進入中學之后還依然受到別人的異樣看待,讓已經看清現實回歸生活的她甚至被逼得想要換學校。
但真正造成這種結果的,在王紅林其實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原因,是節目組本身的設置就有很大的問題,對農村和城市孩子都沒有后續的關注和引導,可城市孩子有自己的父母托底,農村孩子就只能任風吹雨打自然生長了。
因此,很多人都說,這不過只是一場富人的游戲罷了,《變形計》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做著荼毒孩子的事情,可就是這么一個靠著營造對立和矛盾的節目,卻硬生生火了15年,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