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天向上》宣布更換新一季嘉賓陣容,由汪涵帶隊,齊思鈞、潘粵明、胡海泉、沙寶亮、丁真、吳澤林、張顏齊組成新的主持陣容,節目組還給新陣容取了一個“天天new-tro兄弟團”。除了汪涵外,陣容再次煥然一新。
從陣容的分配來看,節目是想要在保持年齡層次多樣性的基礎上給節目增加一些對抗性,四個老人和四個新人不僅能爆發出更多不同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產生新老觀念不同的看點。而嘉賓陣容直接增加到了八個人(下圖少潘粵明),也能看出節目組想要扭轉頹勢的決心和想法。
這幾年的綜藝節目,“堆人”成為了很多老牌綜藝的習慣性選擇,在節目模式沒法變化的情況下,很多節目組都開始往節目里堆人,《奔跑吧》這一季每期都在十個嘉賓左右,《極限挑戰》官宣人數也達到了八人。以前往往四五個人就能組織起來的節目,現在都需要更多藝人加入才能維持住節目的收視,不得不說有點惡性循環的味道了。
但《天天向上》的數據表現似乎證明,這次節目推出的新陣容依然不太行,在收視率上,以前跟《快本》并稱“臺柱子”的《天天向上》只有0.28,這雖然比前段時間接近0.1的收視好了一些。但總體跟巔峰時期依然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這收視率有點對不起這八人的陣容。
從近兩年的收視曲線圖也能看出,節目的收視基本呈現波段式下滑的態勢,并且在今年年初幾乎“跌?!保诟鼡Q了陣容后,收視率也依舊沒見多少起色,繼續在底部震蕩。
對于這樣的表現,節目組肯定是不能滿意的,畢竟花費了不少精力和錢財打造的新陣容,并沒有給收視產生質變的反應。而從節目的目的和需求來看,找八人團隊自然是希望節目能夠更熱鬧更活躍一點,畢竟娛樂節目嘛,最重要的就是熱鬧,但實際情況來看,八人組成的新陣容并沒有想象中的熱鬧,并沒有凝聚成一個整體。
這里面除了齊思鈞和汪涵外,其余嘉賓都不是專業主持人出身,專業性不足的問題導致其他嘉賓缺乏相對應的隨機應變能力,現場看提詞器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除了一些玩游戲的環節外,主持的目光經常都會統一匯聚到提詞板上,顯得相當不專業。
而且在節目中,作為老主持的汪涵經常會說一些提詞器之外的臨時梗出來,比如請到一個嘉賓叫“張海燕”,汪涵就立馬沖著張顏齊說:“海燕吶,長點心吧”,但隨之而來的是張顏齊一臉漠然的表情。在沒人接腔的情況下,汪涵只好迅速將頭扭回來,繼續cue下面的流程。
這時候的汪涵不知道會不會懷念起最初的那群兄弟,畢竟憑借多年的默契,他們不至于將汪涵的梗砸在地上,不過這也是新陣容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本身私下并無太多交集,上場就要能夠完美的銜接每一次的遞梗顯然也不現實,但從觀感上看,觀眾對于這種無人響應是有理由拒絕的。
當然節目本身安排的時間也是影響收視的一大關鍵,本身十點之后就是觀眾關電視的高峰時段,再加上放在周日這個第二天需要上班的時間里。這也導致節目的觀眾人數遠不如其他時段的多,但節目被安排到了周日晚間,這跟節目數據也有一定聯系,這似乎成為了《天天向上》的惡性循環。
以現在的綜藝類型來看,《天天向上》依舊保持著自己略帶訪談性質的模式,就顯得非常不容易了。畢竟在明星化扎堆的綜藝中,保持對素人的訪談并不會得到太多的流量。所以雖然節目如今依然沒有太多改觀,但我依舊希望《天天向上》能夠一直辦下去,至少為了那些現在依然繼續收看的“老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