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古偶高評分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了。
但放在20年前,沒什么奇怪的:
《仙劍奇俠傳》9.1、《大明宮詞》9.1、《少年天子》8.7、《孝莊秘史》8.5、《上錯花轎嫁對郎》8.4……
雖說當初未必有這么高的評價,有些劇的評分是后期一點一點漲上來的。但時間不僅自帶濾鏡,也是最好的篩子:
只有品質夠好,才經得起反復懷念。
想起來都有點羨慕以前的自己,隨便打開一部古裝劇都是賞心悅目——
顏值配得上人設,演技撐得起深情。
好看,是由內而外的。
【1】
現如今,內娛不健康的一個很大癥狀是:幼態。
作品低幼化,演員也低幼化。
二十幾還在營銷銀幕初吻,三四十歸來仍是甜妹,怎么看怎么沒勁。
當年的內娛一派生機勃勃,不缺好演員,也不缺好作品。
就拿現在望塵莫及的一點來說——演員年紀輕輕,卻各個能挑大梁。
天仙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到15歲,劉亦菲接演了人生第一個角色,《金粉世家》里的白秀珠。
明眸皓齒,膚光勝雪,一張嬌嫩的粉撲子臉,在民國古典造型的映襯下,真真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叫千金大小姐、人間富貴花。
擱現在的小花,這個年紀可能還在高中里被黃磊和海清雞娃。
但彼時的劉亦菲,就已經要演一個復雜的早熟角色——
被青梅竹馬金燕西拋棄,跟冷清秋搶奪人夫,最后在毫無意義的勝利中放棄執念、完成自我成長。
當她終于得到了示愛的玫瑰花,心里明白,對方已經不是心上人了。
16歲那年,她就接到了奠定日后江湖地位的角色,“神仙姐姐”王語嫣。
等到小龍女攜她飛升人氣巔峰時,她還不到19歲。
王語嫣和小龍女由一人扮演的現象,從陳玉蓮始,至劉亦菲終。
不僅因為這兩個角色美得有相似性,更須是形象氣質受到金庸本人肯定,以及扮相一出就能夠服眾。
現在別說一人演兩次金庸筆下的絕色,光是一個就夠書迷劇粉吵翻天。
大概真正的靠臉吃飯,本身也是一種實力。
如果說天仙當年的演技尚顯稚嫩,她的好姐妹舒暢可謂少年老成。
未滿15歲,既能本色出演《金粉世家》里天真單純的八妹,也能在《孝莊秘史》中挑戰董鄂妃的凄苦一生。
少女宛如,婉約可人的江南才女,不僅讓順治一見傾心,也讓童年的我們過目難忘。
被封貴妃后,氣質肉眼可見地變得穩重成熟。
跟福臨的感情戲讓人理解并信服,為什么她是皇帝最愛的女人。
當她用溫良孝順一步步融化不接受她的大玉兒,婆媳相處的細節也看得我們津津有味。
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她為人母后的喪子戲。
當孩子被皇后無情殺害,她沒有一上來就撕心裂肺。
而是表現出不想接受事實,久久處于癱軟的呆滯狀態。
直到痛苦再也掩埋不住,她才讓淚水決堤、放聲悲鳴。
將心里的悲痛、凄涼、絕望一層層釋放出來,一直頂到情緒最高潮。
當時掌鏡這一幕的是扮演皇太極的劉德凱。
據他透露,舒暢演的時候,現場無人不感動落淚。
為了演好喪子之痛,毫無經驗的舒暢特意去觀摩周迅在《橘子紅了》里的難產戲份。
哪怕是借鑒模仿,15歲的她,也足以吊打如今內娛99%的古偶女演員。
16歲那年,舒暢又挑戰了《天龍八部》里的天山童姥。
劉亦菲的王語嫣美得貼切,舒暢的巨大反差不失為更大驚喜。
就像觀眾稱贊的那樣:“這才是天山童姥!一個身體殘廢、心理殘酷、精神變態的典型魔女。”
張大胡子這一招險棋,不僅激發了舒暢的潛能,也留下了一個讓人叫絕的影視形象。
男演員也一樣。
曾經,曹駿、叮當、郝邵文等一批童星,十歲起就可以演男主、扛收視。
打戲、搞笑戲、感情戲,樣樣都來、樣樣都行。
如今只見韓昊霖奔忙于各個劇組,全都緊著一只羊可勁兒薅。
再來,《隱秘的角落》這等水準的小孩戲,也只是曇花一現。
而且跟以前相比,小演員的作用被大大弱化,通常都是在前幾集扮演男女主的童年、少年時期。
戲份多了還怕收視率沒有保證,寧愿讓大牌們頂著高齡強行扮嫩,導致涌現出一大批丫頭教和中年男寶。
年輕演員是影視圈的希望。
他們的可能性有多大,往往反映出影視圈的活力有多大。
【2】
以前的“古偶”,經常有一股正劇范兒。
除了俊男美女,人物、情感、故事樣樣經得住推敲細看。
比如《少年天子》,郝蕾演了一個不討好的角色——大清第一個廢后博爾濟吉特氏。
在《孝莊秘史》里,這位皇后因嫉妒殺了宛如孩子,典型的反派工具人。
郝蕾卻把一個不被愛的狠辣女人演得光芒四射,風頭甚至蓋過了皇上深愛的烏云珠(相當于宛如這個角色)。
霍思燕表現也不錯,奈何對手是郝蕾
博爾濟吉特氏是草原上驕縱自由的公主,遠嫁北京后便厭惡極了深宮各種繁文縟節、蠅營狗茍。
她明明深愛自己的表哥福臨,但因三觀不合無法溝通,每天在對方的雷區蹦迪。
話一出口就是傷人傷己。
兩個人的糾纏,不是擺擺帝后互斗的假把式,而給人一種夫妻吵架的真實窒息感。
24歲的郝蕾在處理這個不算正面的形象時,已經有了很深入的思考。
其中有一場戲是她218天未見皇上。
戲排到一半,導演劉恒表示不滿:“皇帝把你打入冷宮,你已經兩百多天沒見到他了,今天突然見面,你怎么一點也不緊張?”
郝蕾卻認為緊張是一種不高級的處理,“我跟現場導演設計過20幾種靜妃重見皇帝的反應,緊張是最不理想的一個。”
郝蕾的理解與發揮讓劉恒刮目相看,本來只有20集戲份被加到了40集。
一個很容易被演成惡毒怨婦的角色,郝蕾卻讓我們看到:
一個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女人,如何在深宮中逐漸枯萎和凋零。
飾演順治的鄧超也毫不遜色。
失去摯愛烏云珠,他驚慟、無力。
面對愛人逐漸冰冷的身體,哪怕九五之尊也只能哀嚎“我真的沒有辦法了”。
單拉出這個片段,都能達到看者落淚的程度。
一再重溫后,你會發現《少年天子》不僅僅是歷史戲說,不僅僅是皇帝的愛恨情仇。
它還前所未有地深入一個年輕帝王的內心,展示封建王權如何扭曲所有人的天性。
從前的古偶言情并不低人一等。
跌宕起伏的故事下,是一個個豐富而有深度的人在支撐,哪怕是配角,也自有其精彩。
那時候,我們體會到的是豪門的空虛、身份的束縛、權力的壓抑,封建悲劇下傳達的是現代人的進步思考。
現在不興這套了。
沒有真正的悲劇和痛苦,糖分和爽感越多越好。
古裝劇和年代劇,幾乎淪為權力崇拜下的愛情瑪麗蘇。
仿佛身份越尊貴,品德越高尚,愛情也越得體。
為什么《甄嬛傳》播出十年還在被不斷回味?
因為它的古典與深沉式審美,就像是從前的古裝劇灑下的最后一道余暉。
【3】
前段時間,《說英雄是英雄》的男二劉宇寧發表了一番言論——
“大部分古裝戲,作為演員來說其實用不了你太多演技。”
“顏值、人設,兩個就可以拿捏了。”
乍一聽是不講藝德,但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當下的古裝戲現狀。
吃夠“皓嫣cp”福利的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并不奇怪。
這種大實話,我倒希望敢說的人多一點。
古裝戲真的不用演技嗎?當然不是。
有人可能覺得,那是因為以前的古裝劇不乏劉恒這樣的編劇大牛在。
且不說為啥現在的編劇沒有大牛,為了盡可能控制變量,那就用“翻拍劇”來舉例。
豆瓣5.2的《長安諾》翻拍自《孝莊秘史》,豆瓣4.0的《花好月又圓》翻拍自《上錯花轎嫁對郎》,還有一大批以“新”字作為前綴的經典老劇翻拍,幾乎沒有破6的。
同樣的劇本,演員的表現都在瘋狂開倒車。
就拿《孝莊秘史》“短折而死”的片段來說,這是大玉兒和多爾袞關系的轉折點,整部戲的高光段落。
愛人和兒子,私情和社稷,孝莊最終還是在兩難中割舍了前者、捍衛后者。
馬景濤重復“短折而死”,一字一頓充滿難以置信的怨憤,可那聲“玉兒”依然滿含情意。
寧靜從避開他的眼神到垂下眼簾,再到淚水潸然落下,每一個節奏點都恰到好處。
兩個人對戲有來有回,互相帶動情緒。
你能輕松共情:這對情人多年來在權力夾縫中,愛得有多艱難拉扯。
到了成毅和趙櫻子這兒,簡直是公開處刑。
一上來,男主角就哭成了淚人。
抖動的手、踉蹌的腳步、顫動的嘴唇、滿臉的淚水,每個細節都在狂飆演技。
再看對面,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臺詞機器,仿佛是真的在施咒。
這也是內娛表演的一面鏡子——
演戲沒有真情,全是“技巧”,從來不管對手的狀態,自顧自地硬給。
記得有一期《表演者言》里,老戲骨王慶祥說了一句話:
戲從對手來。
他和斯琴高娃在《北京愛情故事》演一對老伴。
有一場戲,兩個人知道會是出彩的重頭戲,但是并沒有商量表演細節。
開拍后,斯琴高娃突然跳到他背上掐到了他脖子,王慶祥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但他自然而然地接了下去,“絕不斷戲”。
一旁的周迅也說,當初合作《聽風者》時,對手梁朝偉指點了她一句:
發生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去演。
這招讓她領悟到,從當下而來的真實反應才是最好的表演。
并不是用老戲骨羞辱現在的年輕演員。
而是整個內娛對待表演、對待作品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或許我們無法輕易責怪劉宇寧們的真實想法,畢竟什么樣的環境就會結出什么樣的果實。
就像如今,35歲的天仙在內娛沒有對手,這才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