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我希望,《星際穿越》這部被上億人觀賞了的影片,在挑戰演化成重大危機前,用科學應對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正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和喬納森諾蘭(本影片的前導演)所希望的??赐觌娪昂?,我找到了這本書,硬著頭皮看完了它。這本書幾乎把影片中所有的物理原理,猜想,與科學相悖的地方都講到了,電影后面的科學知識是巨大的,那些物理杠精都不用著急了,我本身就是物理專業,這本書應該能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了。
首先建議科(物)幻(理)迷(大)們(佬)去讀一下同名科普讀物《星際穿越》,是由星穿的顧問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寫的一本專業性極強的書,另外如果質疑劇情倒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質疑情節的科學性恐怕不太妥當,當然如果你能找出一些這個物理學家忽略的漏洞那也行,真的被大家吐槽的也就是那個強悍無比的飛船引擎這部電影絕大多數設定和情節都是屬于那種“概率極低但可能發生”的事情,當然也有的是純理論的科幻。
諸如枯萎病,蟲洞(基普說了,蟲洞基本不可能形成,形成了也會在極短時間內消失,但作為科幻素材何嘗不可呢),黑洞之類的素材科幻片并不鮮見,但星穿確實是將這些融合的堪稱典范之作。當時在電影院看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有兩點:1.機器人的使命。兩個長的跟冰箱似的機器人,它們自始至終都在堅守著保護人類的使命,看多了關于“對人工智能的反思”之類的影片和文章,感覺這樣也挺好。
對我來說,這部科幻電影包含的人文內涵,才是最打動我的地方。想想尼爾機械紀元里面,機器人在人類滅亡之后居然幻想人類還活著……線索以父女感情為主,影片最后,人類成功跑路,可是并沒有告訴我們一開始那些反對航天的人的下場,也許是被放棄了?在討論去曼恩還是埃德蒙斯的星球時。
布蘭德提出“愛”這個概念??吹綇椖簧险f扯,無語之類的,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愛”確實在我們現在看來是情感的產物,沒有理論依據可以證明它具有規律性可供人類以它為基準做出正確判斷。但在我看來,我們現在對于世界認知太渺小了。人類終將走向宇宙,邁入星辰大海,星際穿越有著科幻小說黃金時期的精神,這是我最欣賞的。
總結:星際穿越這樣的科幻太少了,國外目前并不喜歡黃金時期的科幻,三體在雨果獎上敗給方尖碑之門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科幻被承載了過多的“反思”——感覺挺無聊的,所以當《流浪地球》上映時,我是那么的激動:啊,真是賞心悅目。而相較于以往的科幻類型電影,這更接近于現代文明外衣下的史詩類型電影,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