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于PlayStation 2推出的《汪達與巨像》(Shadow of the Colossus),以制作人上田文人特有的文化神韻成為了世紀杰作,隨后在PS3、PS4世代均得到重制,究竟是什么樣的眾多元素造就了這款見證13載歷史屹立不倒的杰作?
坦率的故事劇情
游戲并不過多描述故事,一邊玩一邊觀看CG,便能大致知道主角為了讓重要的少女復活,前往禁斷之地,將16個巨像擊倒。每擊倒一個巨像,主角身上就會刻上新的黑色咒文,就像終將被某些東西吞噬般,當然最終結局確實非常壯絕,所帶來的巨大失落感卻強烈透露一種無法形容的凄美。
嘗試般的開放式世界
現在很多游戲都采用開放世界形式作為游戲舞臺,其實在13年前,《汪達與巨像》的游戲舞臺已經跟開放式世界相近,雖然能夠做的事情不多,但是有廣闊的世界讓玩家自由探索,在大地上尋找蛛絲馬跡亦是一種樂趣,感受山、森林、水源、遺跡,就好像親臨曾有過的文明,但物是人非的景象傳達出的哀傷同樣令人如鯁在喉。
壓迫感
16個巨像,這是主角將要面對的未知挑戰,巨像本身在這個大地上就像石頭般長存,如同守護神。只要存在敵意,巨像就會化身生物,毫不猶豫地發起威脅,雖然每個巨像的大小不同,但是跟主角汪達相比都是龐然大物,戰斗時存在非常大的壓迫感。
(汪達信念的堅定在壓迫感面前,顯得更加震撼)
復雜的操作,脆弱的生命
初次接觸《汪達與巨像》,都需要花一點時間熟習游戲的操作,汪達有著極為豐富的動作,如抓緊、爬行、儲力,但這些并不能為他帶來主角光環,脆弱的生命在冰冷的巨像面前不值一提,因此要非常熟練才能應付中后期的巨像。
拍照模式
不得不提的是PlayStation 4版加入了拍照模式,也算是迎合現世代的玩家,可以記錄各種美景,還可以加入不同的濾鏡,留下各種不同風格的記憶,除了景色之外,跟巨像對峙、激戰的每一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用相片來表現,也別有一番風味。
大浪淘沙后的杰作
玩過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3版后,再三接觸此作的玩家,都能感覺到與前世代的微小差異,畫面的確更清晰更流暢,不過人物細節上仍舊是曾經的粗糙感。
故事劇情方面變化不大,但縱使游戲表達和演出不多,都能夠透過一些簡單的指示和動畫,讓所有人理解制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這就是上田文人的文藝風格,故事內容簡單而直接,但承載的內涵卻毫不淺薄,悲劇的內核亦是不可抗的事實,汪達的故事帶來的是無法釋懷的感動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