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粉絲讓我去聽單依純的新歌,因為之前沒太關注,所以并不知道單依純出歌了。
跑去聽了一聽,是一首合唱單曲,歌曲一聽就知道是屬于單依純一直以來都比較喜歡去演唱的那一類型音樂。
我聽完之后倒是沒太多感覺,本身對這一類音樂無感,同時基本能夠預測到的是,這首歌曲恐怕無望大爆,并且數據也不會太好看。
所以,在過去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去看了這首《Sinking》的播放量,截至筆者當時撰稿時間,收聽人數僅1W+,巔峰指數為80586。
這個成績,于單依純而言,屬于非常差的了。
當然,這個成績也屬于完全能夠理解的成績,畢竟,這樣的一首單曲,大眾接受度很難說有多高。
所以,基本聽歌的都是雙方粉絲,換個角度去看,能有這么多數量的粉絲支持并選擇聽歌,也是幸福的。
只不過,單依純作為VOCAL,一直這樣唱下去,可能注定和大眾漸行漸遠了。
《我們的歌》第三季,就是一個相當失敗的例子,用數據說話,這是單依純近90天的百度指數。
參加《我們的歌》前后,數據本身并未產生太大差異,也就意味著,節目播出期間,對單依純本身的熱度影響是不大的。
再說數據方面,單依純和周筆暢合作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未能成為大爆款,和劉宇寧一同合唱的《女兒國》數據方面的表現倒是不錯,但距離爆款卻也很遙遠。
對單依純有著高標準要求,是因為當初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她憑借一己之力拉高了節目的收視率、收聽量。
這種能力不是說有就有、說無就無的,單依純本身是具備這種能力的歌手。
但是為何在《我們的歌》的舞臺,或者說是離開《中國好聲音》之后,單依純便沒有了這種能力了呢?
從我的視角去看,無非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是選曲,回顧好聲音時期,單依純的選曲基本都符合主流大眾審美,在旋律上沒有一直轉來轉去。
流行抒情歌曲恰恰就是單依純的強項,翻唱《永不失聯的愛》能成為爆款就足以說明單依純的能力了。
然而如今的選曲,實話實說,或許單依純自己很開心,但是從數據來看,聽眾顯然是不滿意的。
第二點是因為李健,李健影響的主要還是選曲,只不過是另一個方面的。
各位覺得,是單依純不愿意唱那些主流抒情歌曲還是沒辦法唱?
我不清楚,不過能夠肯定的是,當初在好聲音節目里面,李健和好聲音方面能夠為她解決不少版權的問題。
現如今歌曲的版權收費是昂貴的,尤其是大爆曲目,所以我們在舞臺上聽到一些經典歌曲,基本靠歌手自己去解決版權。
單依純需要改變了,好聲音時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粉絲,這個時候正是穩固粉絲,繼續前進的時候,想要做自己喜歡的音樂的同時,偶爾迎合大眾并非什么壞事。
希望參加了《我們的歌》的單依純,能夠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畢竟,歌曲唱再好、想要改變主流審美,也是得一步一步慢慢來的。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一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