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賈冰是少有的,演電影的時候沒有小品痕跡的小品演員”
程野:“我也是個喜劇演員,我在你面前就是個小學生,你不是老師級別的,你是大師級別的?!?/p>
郭德綱:“屬于賈冰的喜劇時代到了。”
讓郭德綱、徐崢,程野等人都贊不絕口,能挑起一個時代的喜劇演員。
到底有多強?
2018年,《歡樂喜劇人》第四季結束之后,賈冰以喜劇大師的身份,步入大眾視野。
片約不斷,名氣越來越大,片酬也越來越高。
別人參加春晚,是處心積慮,求爺爺告奶奶。
賈冰參加春晚,跟回自家探親差不多一個性質。
4年時光轉瞬即逝。
那么,屬于賈冰的喜劇時代真的來了嗎?
從4年間的春節檔電影和電視來看,似乎真的來了。
但這個時代,到底還能不能持續更久的時間,還要打一個問號。
早成者未必有成
很小的時候,賈冰和喜劇。
可以說是毫不相干了。
出生沈陽,爹媽都是老師。
還是優秀教師中,最有人氣的兩位。
幾乎沒有人討厭當語文老師的賈媽媽,她雖然跟不上孩子們的潮流,但課程有趣。
幾乎沒有人討厭賈爸爸,雖然他早年間當班主任,會在教室門一米的地方瞬間變臉,板個臉背個手慢慢悠悠出現。
但生活上,從來都是能幫則幫,成績也遠超其他班級。
幾乎所有人,都討厭賈冰。
為什么?
小時候爸媽忙,不著家。
早早斷了奶,放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邊。
后來上學回到爸媽身邊,賈冰永遠是最后一個被接走的。
爸媽得對學生負責,所以哪怕幼兒園離他們的學校只有十分鐘的路。
賈冰也得等到下課后,才能回家。
放養的結果,就是叛逆+淘氣。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那種。
孩子再長大點,二老就更發愁了。
管得了事業,就管不了孩子。
管得了孩子,就得放下事業。
更何況這會兒的賈冰已經跟脫韁的野馬一般。
你看我,我看你。
最后達成共識:送進部隊做真正的男子漢,讓教官幫著帶帶孩子。
當兵離家的時候,我媽穿著高跟鞋,跟著火車,一路哭到了天津。
——賈冰
事情進展得還是比較順利的。
按照劇本的發展,賈冰未來的生活應該是在部隊與炮筒為伍,結婚生子。
最后帶著大紅花榮歸故里。
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過著普通人應該過的生活。
晚達者未必不達
但命運這東西,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意外。
晚達者,未必不達。
入伍之后,文工團有活動,下基層表演節目慰問新兵。
作為東道主,炮兵團也需要親自參與。
一群小年輕大眼瞪小眼,你推搡我,我拉扯你,誰都不愛攬這么個上臺的機會。
最后賈冰以英雄的姿態,接下了這個活。
回到宿舍,瞅瞅自己的體型和嗓子,唱歌跳舞那不讓人笑掉大牙嗎?
思來想去,唯一能搭上邊的,也就小品了。
那時的他,哪懂什么攢包袱,抖包袱。
沈陽小伙兒自帶的幽默感,這就派上用場了。
創作了小半個月,還真就寫了個名叫《招演員》的劇本。
演出當天,贏得了滿堂喝彩。
文工團長惜材,一頓飯的功夫,將賈冰從炮兵團撬到了文工團。
這一待,就是整整8年。
這8年,同齡的戰友日復一日,重復著同樣的生活。
而賈冰在文工團這個比較肥沃的徒弟中生根發芽,悄然改變了自己人生的走向。
拋卻繁重的外衣之外,運用自己通用的底層邏輯,支撐起了小品領域的思維大廈。
當臺柱子,靠優異的表現拿下4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
26歲,賈冰退役。
被浙江曲藝雜技總團高價聘用,抱上了鐵飯碗。
2年后,從基層小弟,成為了“浙江曲藝雜技團團長”。
9年后,成為了“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副團長”。
按照編制來算,雜技總團的曲藝團團長,就是正科級別的干部。
副團長,相當于副處級。
這一年,賈冰也就才35歲。
激流勇退,開出了璀璨的花
出生在小天地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粗茶淡飯,風調雨順就是他們的野心。
出生在城市的普通人,忙忙碌碌,三點一線。
能擁有金錢,房產,就是他們的野心。
人的野心會隨著位置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35歲已經身居高位,衣食無憂的賈冰。
對人生的理解,突然塌陷了。
他開始反思自己做過的一切,思考如今的生活,是否真如想象中那樣有意義。
“真正熱愛舞臺,熱愛喜劇的我,每天也不用演出了?!薄Z冰
然后突然意識到。
這些年自己所謂的理想,被安逸的生活磨平了棱角。
年輕時的決心變成了安心,安心變成了隨心,最后退化成為了無心改變。
這些年,賈冰用于維持工作的時間,遠比創作的時間多得多。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p>
或許,是時候回歸初心,做出改變了。
2016年,身居高位的賈冰重新回到了舞臺。
參加了東方衛視一名叫做《笑傲江湖》的欄目。
但這次回歸,并沒有濺起很高的水花。
能看出來,整個故事的臺詞,形體動作基本上沒有一個是沒有異議的。
整體也銜接流暢,敘事簡潔利落。
可惜久未登臺的賈冰,在剛入戲時舞臺表演痕跡偏重,一些走位稍顯刻意,演技張力并沒有完全爆發。
所以在這個節目中,賈冰的節目雖然笑料不斷,卻并沒有進入總決賽。
這次的敗北,讓賈冰心中的勝負欲和表演欲全燃燒了起來。
回到家中,他做了一個讓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也不能理解的決定。
“裸辭”,從頭開始。
是的,為了讓自己回歸初心,能毫無后顧之憂地享受舞臺和創作。
賈冰在事業的黃金時期,選擇了辭職。
他想成為一個破釜沉舟的演員,而不是在辦公室身居高位的領導。
技驚四座,口碑爆棚
2017年,無官一身輕的賈冰參加了《笑聲傳奇》。
技驚四座。
主題新穎,作品利益深,大量搞笑且高質的包袱。
將身上的喜劇人效果渲染濃厚,極大地加強了故事的喜劇性。
最后還能催人淚下,引人深思。
近些年的喜劇作品中的包袱陳舊,跑偏的段落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品比比皆是。
這么一對比,賈冰和他的作品作品,就像一劑強心針。
既有開心麻花式的,依靠情節演進和純語言包袱來逗笑觀眾的橋段。
也有遼藝式頗受爭議的依靠耍賤賣萌、下限賣丑來逗笑觀眾的行為。
讓觀眾耳目一新,顯得極其可貴。
最終,賈冰和蔡明打成平手,摘得第一季《笑聲傳奇》總冠軍,晉級“傳奇笑將”之列。
2018年,賈冰第一次登上春晚,他搭檔的是大家熟悉的老演員潘長江和蔡明。
隨后參加《歡樂喜劇人》,正式開啟了所謂的“賈冰時代”。
從彈幕能看出來:賈冰的人氣很高,觀眾很買賬。
為什么?
可能單看他一個人的表現,不一定覺得他有多厲害。
但跟現有喜劇人一對比,差別就出來了。
以宋小寶、劉曉光、小沈陽、文松、宋曉峰等為代表的遼寧民間藝術團。
他們每個人的特點,觀眾都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
宋小寶:丑角式微笑,處處作妖。
劉曉光:說話大喘氣,玩梗一絕。
文松:娘們唧唧,秀下限到登峰造極。
宋曉峰:反差代入感極強,又彪又可愛。
這些特點,都成為了他們的標簽,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標簽和任務型規格,再去構建節目。
而賈冰,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正常地說話,正常地做事。
會根據劇本和現場,時而賣萌,時而搞怪,時而嗲里嗲氣。
不僅避免了標簽,還放大了喜劇的效果。
所以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他屬實是驚艷了很多觀眾和圈內的喜劇人。
菀兒當時看的時候,內心那叫一個心潮澎湃。
從來名利地,易起是非心
好的說完了,咱們說說不好的地方。
以下言論僅代表菀兒一個人的觀點,你杠就是你說得對,輕點噴。
其實看過《歡樂喜劇人》的觀眾,都能感覺到。
舞臺上大多數參賽者,都在拼命淡化節目中的煽情成分。
不管是開心麻花,德云社,遼寧藝術團,愛笑會議室,都在盡量把悲劇內核,往深處去掩埋。
道理很好理解,觀眾看小品,就是為了圖個開心。
當你點開一個喜劇節目,觀看一個喜劇電影,你的初衷是什么?
是笑,是想忘掉生活里大大小小是是非非的煩惱。
可賈冰,偏偏看中煽情。
以極其貼近生活的角度,去煽情。
記得以前有個嘲諷歡樂喜劇人的短評說:
這看的是歡樂喜劇人嗎?這不是悲情喜劇人嗎?
賈冰出場六期節目,每一期最后都要煽情,觀眾席的大妹子,大兄弟們個個淚如雨下。
這樣的作品適合春晚,卻不適合商業化。
菀兒認為,賈冰本人,是有這方面的認知的。
所以在2018年之后,除了了2020年以”喜劇大魔王”身份,參加喜劇競演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第六季》之外。
賈冰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
面對鋪天蓋地的稱贊聲,他沉淀自己,以更好的姿態面對觀眾了嗎?
恰恰相反,他陷入了一個怪圈。
拼命證明“賈冰時代”的到來,卻越來越跑偏的怪圈。
急功近利,終將付出代價
在瘋狂夸獎,肯定賈冰之前,網上還有一個熱搜。
給大麟子的生日信里,郭德綱寫了這么一句話。
“一入江湖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有人夸你,別信。有人罵你,別聽。”
郭德綱明白的道理,賈冰并不懂。
德云班主的盛贊,已經說了好幾年。
那么,賈冰的喜劇時代真的來了嗎?
每次參加春晚,都和一線主流大咖合作。
溫情淚下,教育意義極深,精彩絕倫。
比如和潘長江的《學車》,和韓雪的《愛回家》。
他讓觀眾笑完懂得珍惜,懂得金錢的利弊,然后稀里嘩啦地哭。
但離開春晚,又找不到合適舞臺的賈冰,便開始轉型演員的行列。
這很正常。
全中國的喜劇演員,都在成名后迫切地脫掉喜劇的帽子。
肖央的《誤殺》,任素汐的《無名之輩》,賈玲的《你好,李煥英》;
沈騰的《夏洛特煩惱》,常遠的《溫暖的抱抱》,于謙的《老師好》。
他們每人每年最多貢獻兩到三部作品,不能再多了。
而賈冰,一個人挑起了“演爛片”的大梁。
來,上證據。
2019年,他小試牛刀,演了兩部。
一個是跟人氣小生,一個是跟曾志偉。
兩部加一起,都沒能超過及格線。
2020年三部作品,《囧媽》表現不錯。
可這部電影整體不如預期,還承受了很大的爭議。
剩下兩部,一部被打出了2星的低分。
另一部,播出至今沒評分。
據說是因為打低分得太多了,導致系統不顯示。
進入2021年的大門之后,賈冰更是一個猛子炸到了爛片堆里,怎么撲騰,也撲騰不上來。
一年內,參演了8部電影。
這數量,別說在喜劇演員中沒人能比了。
縱觀整個娛樂圈,都找不到比他還高產的人存在。
一個演員一年一部戲的水準,和一年八部戲的水準,怎么能比呢?
數量多了,成本和質量肯定下降。
太過于證明自己,急功近利,拼命消費粉絲,不愛惜羽毛。
終將付出代價。
除了大咖云集,導演爭相炫技的《我和我的父輩》;
以及陳建斌演技爆炸的《第十一回》之外。
評分,簡直是一言難盡。
平均分2顆星,部部撲街,部部被吐槽,部部被粉絲噴出新高度。
爛一次,能說是偶然。
這么多次,粉絲想為他辯解都難。
是爛片無非就是幾個原因,劇本一般,制作周期短。
賈冰就是客串,走個人情,很明顯沒有投入精力來演。
喜劇演員平時對小品的表現形式更最注重語言,把這個特點當做電影的重點就使電影有一種小品感。
這種幾個小時的小品,而且還不是用心制作的,只能被貼上爛片的標簽。
電影都尚且如此,電視劇領域,更是災難。
最近新出的良心巨制《冒牌財神爺》。
劇情之離譜,演技之狗血,簡直是把粉絲當韭菜割。
遭遇綁架事件,被搶劫,不報警,就要靠主角解決。
合法,但有病。
這傳輸的是個什么價值觀菀兒看不懂。
賈冰在影片中的貢獻,就是時不時抖一些找不著北的包袱,尷尬到腳趾扣地。
團隊就沒人勸勸他嗎?
好好搞喜劇創作,它不香嗎?
結語
事業巔峰期辭職,從頭開始搞喜劇。
在臺上摸爬滾打闖名頭。
好不容易創出了個一二三,難道就是為了離開戲劇舞臺。
消磨路人緣,不愛惜羽毛,扎堆演爛片嗎?
活躍在演藝圈,卻不算是真正的演員。
乍看之下每年都有幾部電影電視劇上映,產量頗高,可是經不住細品。
只要主演有他的名字,必定是爛片,成功率百分之八十以上。
清一色的差評,均在2分上下徘徊。
這不是美妙的樂章,而是災難來臨前的預警。
當時代想拋棄一個人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會打。
希望肖老板,且演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