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7部“童年陰影”,80、90年代的電視臺真敢播啊
上世紀80、90年代,是一個硬核的年代,
那時候正值“改革春風吹滿地”的大好時代,不僅泊來的時尚事物層出不窮,本土的新鮮事物也是推陳出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就拿電影來說,那時候電影院上映的,電視臺播出的,都是熱衷于嘗試各種商業題材,極富生命力的轉型期電影,而隨著畫像制品的流入,又讓我們看到了港臺地區的優秀作品。
這些形形色色的好片都是我們童年的電影啟蒙,也多少影響了我們三觀的構建。
但也由于當時對青少年的保護意識沒有像現在這么嚴肅科學,令其中也有一些尺度極大的電影也被我們過早的接觸,導致這些電影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我們現在稱這些作品為“童年陰影”電影,雖然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過的電影也不完全相同,但其中也有一些大家經常提到的電影,下面就來逐一盤點。
一、1966年由鮑方編導、朱虹主演的《畫皮》
《畫皮》是1966年出品的電影,但直到1979年才在我們內地上映。
這也是在我們內地上映的第一部恐怖電影,那時候的人都單純,沒見過這種會嚇人的片,據說就嚇死了一個農村老太太,結果電影就隨著一片非議被禁映了。
直到后來大家都被香港那些鬼片、僵尸片熏陶得差不多了,再重新看到它時,才發現那些鏡頭也實在挺普通的。
因此就有人認為以前看的并不是這部電影,而是另一版也叫《畫皮》的更為恐怖的片,儼然一個“曼德拉效應”個案。
但經過皮哥認真核實,那部“嚇死人”的電影的確就是1966年出品,于1979年1月引進內地的《畫皮》。而有些人之所以會有不一樣的記憶,都是和1969年的《雪娘》或1991年的《古墓荒齋》搞混了。
《聊齋志異》中的《畫皮》一篇就特別重口味,電影刪掉了陳氏救夫的一大段令人不適的情節,但仍然保留了畫皮鬼挖取王崇文心肝的一段。
那血淋淋的鏡頭就算現在看也很滲人,也難怪當年在電影院嚇壞了很多人,至于“嚇死人”的傳聞,皮哥是偏向于不信的。
鮑方改編后的《畫皮》故事情節比原著要更緊湊和合理一些,是一部很難得經典恐怖片。能成為內地的第一部恐怖電影本身就很難得,那些恐怖情節和血腥鏡頭現在也很難看到了,因此這第一個位置一定要留給它。
二、1982年由張旗執導的《人蛇大戰》
臺灣商業電影的制作一般都比香港電影要粗糙,也更加“不依章法”,暴力和血腥程度更高。蛇蟲鼠蟻都是能令我們害怕的動物,而將這些動物對人類造成的威脅無限夸張化而創作出來的恐怖電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
80年代沒有電腦特效,表現蛇患也不能像《狂蟒之災》那樣用CG特效打造一條大蛇出來,就只能在數量上下功夫。
《人蛇大戰》就是那種令人十分震驚的影片,片中出現的滿屏密集的蛇群絕對能引起觀眾的不適,雖然其中多數都是無毒的蛇種,也令人毛骨悚然。
電影其實也是在講一個人類與大自然需要和諧共處的主題。
一幢大樓在挖地基時,施工方挖到了一個巨大的蛇巢,但老板為了趕工期,用鏟車把其中數百條小蛇都鏟死了。當大樓竣工之后,難以計數的瘋狂蛇群便來到大樓中展開復仇,
最后政府出動了帶著噴火槍的部隊將蛇燒死,但包括大樓老板在內的大樓中的人都死于非命。
這些簡單的故事情節相信很多看過的80后現在回憶依然記憶猶新,因為在那個特效水平低下的年代,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和震撼效果實在非常大。
雖然《人蛇大戰》在香港只拿到64萬港元票房,在臺灣卻很賣座,也刺激了臺灣的電影市場。
此后不久就拍了一部續集《人蛇大戰之蛇魔轉世》,還有很多跟風作品如《勾魂蛇魔女》、《蛇魔轉世》、《蛇魔追魂降》等,但都沒有這一部好看。
三、1986年由阮繼志和王晶編劇、藍乃才執導的《原振俠與衛斯理》
王晶是倪匡小說的忠實粉絲,他自曝在讀書時期就熱衷于追更報紙上連載的《衛斯理》系列小說。
在進入電影圈之后,他也迫不及待想將倪匡小說搬上銀幕,而且把原振俠和衛斯理都放在一塊,但他選擇的卻是全港最Cult的導演藍乃才。
藍乃才是香港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猛將,他的《城寨出來者》完整版本因為受到香港電檢處的“特別照顧”,直到今天仍然難見天日。
接手《原振俠與衛斯理》之后,他也沒想要走科幻路線,而是把電影拍攝成怪物與血腥并存的重口味猛片。
南洋的蠱術和降頭術向來令人談之色變,而降頭術就是片中的一大賣點。先后出現了黑心降、小鬼降、鬼面降、血咒等五花八門的邪術,令人感覺似假還真。
施術時往往伴隨著血漿橫流,又顯得詭異滲人,這些都是片中的獵奇與恐怖元素。
片尾的重頭戲是反派大巫師阿古拉召喚出蠱族“老祖宗”,是一具會變異的僵尸。
其形象設計明顯借鑒了《異形》中的外星怪物異形,但變異之后還按上了一對翅膀,變成了一只會飛的異形。
這只僵尸制造的驚悚效果令多少80后小孩至今都難忘。
四、1989年由梁明、穆德遠執導的《黑樓孤魂》
這是另一部傳言在放映時“嚇死過人”的電影,而且還是我們內地深圳影業出品。
片中出現的“鬼”其實就是個用魚線吊著的布娃娃,長相還有點萌,但那時候就是嚇到了很多人,這得歸功于電影采用的立體聲音效。
作為內地第一部采用立體聲音效的電影,在電影院中產生的驚艷效果可以想象。加上德式舊孤樓的內景怎么看怎么嚇人,營造出來的驚嚇效果特別好。小孩看是肯定不行的,就算是膽子小點的成年人估計都接受不了,因此電影海報上就被打上“兒童不宜”的標簽。
在此之后的很多電影為了吸睛,也紛紛效仿本片,在海報上打著“兒童不宜”的字樣。
但《黑樓孤魂》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撼動,它代表了我們內地恐怖電影的底氣,就像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天際,向世人證明內地也能拍出高質量的恐怖片。
據說原版片長是100分鐘,在“嚇死人”事件之后就被回爐,將很多嚇人的鏡頭都刪了,剪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88分鐘版本。
皮哥也和廣大網友們一樣,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整的100分鐘版本,但在目前的環境下,這也只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奢望。
為了能夠通過審查,電影還特地配上了一個和諧的結局,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成了精神病院中的病人,最后護士推著一輛車走進門,跟大家說:“該吃藥了。”這個結局意味深長,30多年來,我們的電影一直都在“被喂藥”中艱難前行。
五、1988年由牟敦芾執導的《黑太陽731》
731部隊,全名叫“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假借研究防治疾病和飲水凈化為名,用中國人、朝鮮人和戰俘來做實驗,以制造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實驗場。
在哈爾濱市的平房區新疆大街上,至今還屹立著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遺址,為世人訴說而那段不容掩蓋的歷史。
1988年,銀都機構決定用一部接近紀錄片的電影來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他們找到了曾拍攝過《奸魔》、《碟仙》、《打蛇》等片的邪典導演牟敦芾。
這部戰爭題材作品的制作非常精良,表現也相當克制,與牟敦芾之前的電影相比顯得內斂了許多。
但為了使電影中的鏡頭顯得更加的真實,導演花了很多心血。其中一些焚燒尸體的鏡頭甚至用了真尸體,這種操作放在現在實在是難以想象。
皮哥小時候也和同學們一樣在電視上不小心看了這部電影,除去那義憤填膺的反戰情緒,便是深入骨髓的驚悚。
而當時在伙伴們中間就開始流傳著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尸體都是真尸體的傳聞,聽起來更加令人害怕。
直到網絡時代在網上看了一些文章,才非常吃驚的被證實了這個當年令人不敢相信的傳聞竟然是真的!
根據片中一位扮演副官的演員描述,片中所用的尸體來自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以每具3000的價格入手,假如保存完好無損歸還,則能夠退還2000元。
劇組等于用“租”的方式挑選了12具尸體,其中一部分被演員肢解后燒掉,剩下的后來都還給了大學。另外他們還找到了12個群演來扮演那些遠鏡頭中躺著的尸體,就留下了那些令人害怕的畫面。
六、1992年由藍乃才編導、樊少皇主演的《力王》
在那個錄像帶時代,《力王》絕對是第一禁片。
雖然那時候小伙伴們中間一直流傳著關于這部電影的傳說,看到的人卻很少,原因是家長們之間早有“默契”,不能給小孩看《力王》。而那些不小心看過的伙伴,也都甘愿“認慫”,承認自己看完之后當晚做了惡夢。
90年代初,蔡瀾在嘉禾的支持下組建了大路公司,由于制作資金有限,他便將目光投向了日本那些風格漫畫。
《力王》是猿渡哲也的代表作,走的是暴力血腥路線,因此蔡瀾選擇了讓香港最Cult的導演藍乃才來執導,主演則是樊梅生的兒子樊少皇。
片中的那些“肉體”道具其實做得很假,也是導演有意為之,不做得太逼真,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假的,減少一些視覺沖擊力。
但10歲左右的小孩子哪里分辨得了那么多,就算是假的看了也會害怕,亦難免在心里留下陰影,會做惡夢也是必然的事。
樊少皇當時正值壯年,他是童年出道,13歲習武,看那一身肌肉就知道他有多努力。《力王》是樊少皇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有不認識樊少皇的,但不知道《力王》的就很少。可惜在此之后他就沒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現在依然留在電影圈打拼。
七、1997年由崔小芹、孟衛兵執導的《瘋狂的兔子》
最后列舉的這部《瘋狂的兔子》,是90后們經常提起的“童年陰影”,甚至有人稱它為“兒童科幻邪典片”。
片中講述外星人通過一張“瘋狂的兔子游戲光盤”,控制玩過那款游戲的小孩們的思想,讓小孩們都變成了大腦被控制了的行尸走肉。
雖然結局是小伙伴們之間的友誼最終戰勝了外星人,但是全片都籠罩在一種詭異陰冷的氛圍當中。特別是被感染了的小孩們在大街上跳著機械的舞蹈,令人感覺毛骨悚然,比一些故意嚇人的恐怖片還要恐怖幾分,說它是“童年陰影”一點都不為過。
故事的編劇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他的很多作品很多都在80到90年代被改編成電影,其中不乏像《霹靂貝貝》這樣的經典作品。
本片的主題目其實是希望能夠教育青少年不要沉迷于網絡游戲,別受到那些游戲的“控制”,變成行尸走肉。
但這個故事也明顯夾帶私貨,它用一種詭異的手法展現了一個集體被洗腦的整個過程。集體產生的瘋狂就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會欺壓那些保持頭腦清醒的人,強迫他們接受并順從被同化,身為異類注定要遭受集體的排斥。
90后的小孩們不能理解這么深層次的事物,但通過電影中的影像語言,同樣能夠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可怕。
因此才會有那么多人聲稱小時候被這部電影嚇到了,并且產生了陰影。這無疑是張之路和電影導演希望做到的,就是用這種簡單的道理來教育下一代。
其實80到90年代有很多看起來挺嚇人的電影,但即使是很膽小的小孩,看得多了自然就免疫了。
皮哥還記得生平第一次看鬼片,是在同學的家里看鄭則仕的《捉鬼大師》,晚上睡覺還算做了惡夢,但二刷的時候就只是當做一部搞笑片而已。
這些曾經留下“童年陰影”的電影,也帶著我們孩提時候的美好記憶。
每當重溫這些老片,就會想起那些曾經跟我們一起看電影的伙伴們,這也是我們至今還對這些電影有情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