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票房最高的十部進口大片,《泰坦尼克號》《侏羅紀世界》等未能上榜。
第10名:《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內地票房:15.51億人民幣
“變形金剛”系列拍到第五部,導演邁克爾·貝已經徹底江郎才盡,影片制作成本高達2.17億美元,仍屬于超大規模投資,但上映時的口碑卻一落千丈,爛番茄新鮮度僅有16%,屬于爛片中的爛片,在這種風評背景下,影片北美票房僅收1.3億美元,面臨慘敗局面,不過本片在中國內地竟大賣超15億人民幣,令人費解。
第9名:《侏羅紀世界2》,內地票房:16.95億人民幣
本片上映于2018年,故事結構模仿了1997年的《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可惜口碑平平,整體制作水平也不如《侏羅紀世界1》,但上映時的票房卻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在全球狂吸13.1億美元票房,至今仍排在影史票房榜單的第16位,中國內地市場為其貢獻了近3億美元。
第8名:《阿凡達》,內地票房:17.15億人民幣
如果要論觀影人次,本片的排名可能會更高一些,它是第一部內地票房突破10億人民幣的影片,上映時盛況空前,電影院售票窗口前的火爆情景,直逼當時的春運火車票售賣場面。影片于2021年3月在內地重映,再次收獲近4億票房,使其內地累計票房超過了17億,也刷新了重映票房的數據。
第7名:《毒液:致命守護者》,內地票房:18.7億人民幣
內地觀眾廣泛接受好萊塢的漫畫改編電影,大約是在2015年。在此之前,《復仇者聯盟1》在內地僅收了5億多人民幣票房,而《鋼鐵俠》《美國隊長》和《雷神》的內地票房都沒能突破1億元。但從2015年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起,漫改電影徹底打開了內地市場,并隨即掀起一股熱潮,此后的《美國隊長3:內戰》《海王》《復仇者聯盟3、4》等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毒液:致命守護者》就是這波熱潮的受益者,影片本身倒是乏善可陳。
第6名:《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內地票房:19.76億人民幣
本片上映于2014年,是這一年的內地年度票房總冠軍,跟前三部相比,《變4》的口碑已經明顯下滑,總之導演邁克爾·貝的野心越大,電影里出場的變形金剛數量就越多,場面就會越混亂,這是這個系列走向沒落的重要原因。在已經問世的六部“變形金剛”真人電影中,倒是角色較少的《大黃蜂》讓人眼前一亮,而此片已經不是邁克爾·貝導演作品了。
第5名:《海王》,內地票房:20.13億人民幣
如前所述,《海王》跟《毒液:致命守護者》一樣,都是2015年起,內地電影市場那股漫改電影熱潮的受益者,不過和《毒液》不一樣的是,《海王》的口碑相當好,甚至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DC擴展宇宙”中的最佳影片,風評遠遠好于《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神奇女俠》等作品。
第4名:《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內地票房:23.9億人民幣
如果要做一個漫威電影口碑榜,《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鐵定能進前三,除視覺沖擊力驚人外,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同樣不可小覷,它是一部以反派為主角、反套路的史詩巨制,如果“漫威電影宇宙”以《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作為句點,雖然充滿著悲情色彩,留下了萬般遺憾,但在這種幻滅中,觀眾可能會感受到更多的震撼和力量。
第3名:《速度與激情7》,內地票房:24.23億人民幣
內地觀眾對“速度與激情”系列,也有一個從冷到熱的過程,前三部在內地沒有票房紀錄,《速4》的內地票房只有2000多萬人民幣,《速5》飆升至2.5億,《速6》則收了4.1億,《速7》之所以突然暴漲到24億,跟男主角之一的保羅·沃克的意外離世,應該不無關系。
第2名:《速度與激情8》,內地票房:26.7億人民幣
從《速7》開始,內地成為“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一大票倉,其后的《速8》《速9》以及《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三部影片的內地票房都超過了它們的本土票房,可以說如果沒有內地市場,這個系列能否拍到第九部都很難說。據悉,《速度與激情10:逃離太陽系》將于2023年5月與觀眾見面。
第1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內地票房:42.5億人民幣
本片是唯一一部內地票房突破30億和40億人民幣的進口片,其全球票房也達到了驚人的27.97億美元,差不多相當于180億人民幣,約略等于《長津湖》《戰狼2》和《你好,李煥英》三部國產片的票房總和,目前排在影史第二位,僅次于《阿凡達》。不過《復聯4》的水準要遠低于《復聯3》,影片依靠肆無忌憚地兜售情懷,強行刺激觀眾自我感動,觀看時感覺還行,但事后回想起來卻味同嚼蠟。“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設定,已讓人無力吐槽,而影片更大的失敗還在于,輕易推翻了《無限戰爭》中煞費苦心塑造的滅霸人設,編導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伎倆,實在談不上高明。
除以上10部影片外,排在內地進口片票房第11位到第20位的影片分別是:《瘋狂動物城》《魔獸》《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侏羅紀世界》《蜘蛛俠:英雄遠征》《頭號玩家》《速度與激情9》《泰坦尼克號》和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