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美劇圈的“奧斯卡”終于開始了。
這次黃金時段艾美獎的頒獎典禮,可謂是看點十足。
Netflix領跑艾美獎,一共獲得了44座獎項,緊隨其后的是HBO,獲得了19座獎項;
投資過億,號稱史上最貴的英劇《王冠》一騎絕塵,橫掃劇情類最佳劇集、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7項大獎,創造了歷史;
而凱特·溫絲萊特時隔10年再度封后,憑借《東城夢魘》成功斬獲了限定劇最佳女主角。
這屆艾美獎不簡單,性感女神再次封后,Netflix打敗HBO成最大贏家。
第71屆黃金時段艾美獎獲獎名單
劇情類 Drama Series
前三季的《王冠》,還遠沒有這般強勢,直到第四季的出現,以王者的姿態橫掃了艾美獎劇情類所有的獎項。
據說,在《王冠》預告片播出后,業界曾經有一句預言:
“《王冠》一定能成為經典。”
這句話并非信口開河,而是有可靠的現實依據。
首先,Netflix為了拍攝《王冠》,一季的投資就高達1億美元。
這樣的大手筆,很少有劇能夠與之匹敵。
其次,故事足夠吸引人。
每一季的故事,時間跨度為10年,完整再現了伊麗莎白二世充滿傳奇色彩的政治生活和私生活。
要知道,在國外沒有什么故事,比英國王室的八卦,更令人感興趣了。
正因為如此,《王冠》從第一季到第四季,一直保持著高水準。
第一季《王冠》將觀眾的視線帶到英國女王的年輕時代,故事的著力點聚焦在伊麗莎白二世的王權和女人身份上。
在精致的構圖下,無論是鏡頭風格,還是美術服裝,甚至背景音樂,都帶有舊時代禪傳而來的優雅與厚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劇中,觀眾不僅能夠看到一個王冠之下的女人的內心掙扎,還能看到王冠之上一個女人對于權力本身的迷思反省。
第二季《王冠》的故事,則是發生在50年代中期。
隨著蘇伊士運河的危機、肯尼迪夫婦的來訪、王室丑聞猛料的接連不斷爆出….
整部劇的故事波瀾四起,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在我看來,第二季的成功完全要歸功于扎實的劇本。
一個如此大的歷史背景的框架下,每個人物都顯得不可或缺。
他們的表演不是照本宣科地完成劇本的編排,而是融入到故事中去,扮演真正的歷史人物。
而第三季《王冠》的故事,依然保持了高水準的制作和嚴肅認真的戲劇風格。
但是,新的故事不再一味的對準歷史事件去講故事,而是將鏡頭更多的對準王室成員的情感與生活。
每一個橋段,以及諸多細節,串聯在一起就成了照射英國歷史的一面鏡子。
如果第三季的故事,只是一個鋪墊,那么第四季的故事,則正式迎來了高潮。
這次,劇中迎來了兩個極具魅力的人物:
一個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另一個是「英倫玫瑰」戴安娜王妃。
如果說戴安娜是王室內部的憂患,那么撒切爾夫人則是王室外部的挑戰。
前者,撕開了童話般愛情的虛偽;后者,她與女王之間的交鋒,成為了全季最大的看點。
除此之外,第四季的硬件也是可圈可點。
頂級的卡司陣容,精致奢華的服飾,幾乎1:1還原的白金漢宮。
劇集的每一幀,都是肉眼可見的華麗。
于是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演員,都成為了艾美獎的焦點。
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
6個劇情類重量級大獎,全部被《王冠》收入囊中。
喜劇類 Comedy Series
《足球較量》Ted Lasso和《絕望寫手》Hacks
喜劇類的重量級獎項,基本上被《足球較量》和《絕望寫手》瓜分。
前者斬獲了最佳劇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而后者則是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
說實話,雖然兩部劇都表現不俗,但是由于題材原因,受眾范圍比較小。
這兩部劇,我都沒怎么看過,基本上都是看了一集后,默默選擇了放棄。
其實,這并不是代表著它們都是爛劇,而是不合我的個人喜好,時間比較充裕的觀眾可以選擇性觀看。
限定劇/電視電影 A Limited Or Anthology Series Or Movie
限定劇/電視電影類的獎項,競爭可以說是非常激烈。
前有,潛力新人女演員安雅·泰勒-喬伊;后有,奧斯卡影后凱特·溫絲萊特。
表面上看似是新老演員之間的競爭,事實上卻暗藏更大的“殺機”。
要知道這幾年來,在每屆艾美獎上,HBO和Netflix一直掙得你死我活。
于是Netflix的《后翼棄兵》和HBO的《東城夢魘》,便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焦點。
單從獎項的數量上看,《東城夢魘》要略勝一籌。
但是在我看來,兩者的實力,其實要旗鼓相當。
隨著美劇的規格越來越向好萊塢大片靠攏,因此吸引了不少奧斯卡影后開始轉戰“艾美獎”的戰場。
茱莉亞·羅伯茨的《歸途》、妮可·基德曼的《無所作為》、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大小謊言》。
而財大氣粗的HBO,時隔10年后再次將凱特·溫絲萊特拋出了橄欖枝,立刻得到了對方的回應,這部劇就是《東城夢魘》。
首集播出后,評分達到了8.9分,離優秀線只有0.1分的一步之遙。
該劇給觀眾的第一感覺,依然是尺度和深度兼具,演技與故事并存。
而《東城夢魘》最讓人感到驚艷的,無疑是凱特·溫絲萊特的表演。
這次,凱特·溫絲萊特抹去了性感的造型,在劇中飾演一位普通的中年女人。
身為小鎮警探和單親媽媽的她,“兩種身份”來回切換,毫無違和感。
相比之下,《后翼棄兵》絲毫不遜色。
劇集是根據沃爾特·特維斯的小說改編,故事探索了天才背后真正的代價。
同時,作為一位女性,女主貝絲·哈蒙的存在,打破了男性主導的國際象棋界建立的傳統界限。
不難發現,《后翼棄兵》和《東城夢魘》都是以女性為主要視角,一以貫之了美劇的主流和“正確”的價值觀。
兩部劇不但做到了“破”,更做到了“立”。
一方面,沒有回避女性生活中的困境,沒有刻意制造戲劇沖突,更沒有“先抑后揚”的做作,而是以小見大,呈現出各種看似如空氣般的微小細節。
另一方面,展現了一段女性心靈的成長史,通過身份的切換,讓人物與故事線交織在一起。
毫無疑問,這樣一來只會讓整部劇顯得足夠真實。
而在兩部實力派的夾縫中,《我可以毀掉你》和《侯斯頓》脫穎而出,分別斬獲了最佳編劇和最佳男主角。
其余的獎項,則被《后翼棄兵》和《東城夢魘》瓜分。
而這屆艾美獎最大的驚喜和意外,無疑是Netflix終結了HBO在艾美獎的統治地位。
要知道,從2013年起,HBO每年斬獲的獎項都要高于Netflix,只有2018年兩家流媒體打了個平手。
所以,這次Netflix能夠獨領風騷,絕對是實至名歸。
凱特·溫斯萊特再次封后,Netflix成最大贏家,這屆艾美獎看點十足。
總的來說,這次艾美獎沒有太多的懸念,獲得名單基本上都是實至名歸。
可能是受到全球事件的影響,HBO、Netflix、迪士尼等諸如這些流媒體,肯定都有不少壓箱底的藏貨沒有放出。
不過,該名單只能算是參考,畢竟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位觀眾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年度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