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警匪片、黑幫片,被譽為港片引以為傲的三大系列。
其中,功夫片更是香港電影的經(jīng)典拿手好戲。
70年代,以李小龍為首的功夫巨星,在全世界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隨后,成龍、洪金寶、李連杰的橫空出世,開啟了功夫電影一個大時代。
在1994年,成龍和李連杰相繼打造了兩部功夫片,在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然而,《醉拳2》和《精武英雄》兩部經(jīng)典,上映后票房卻相差巨大。
《醉拳2》輕松拿下了4000多萬的票房,排在了年度票房榜的第二位,而《精武英雄》只收獲了1600多萬的票房,前者是后者的2倍還要多。
無法想象,作為功夫片的兩座高峰,成龍和李連杰的對決,為何票房相差2倍?
其實,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994年,是雙周一成的巔峰對決。
年度票房榜前三的位置,分別被這三人霸占。
所以,單從香港本土這一電影市場上看,成龍的《醉拳2》比李連杰的《精武英雄》更受觀眾的青睞。
盡管兩部電影從故事到題材都極其相似,但《醉拳2》走的是功夫喜劇的路線,符合當時電影市場的潮流。
影片延續(xù)了成龍一貫的動作喜劇表演風格,動作別具一格,極具觀賞性。
反觀《精武英雄》,雖說片中的打斗場面相當寫實和精彩,沒有傳統(tǒng)功夫片的花哨風格,但是整個故事基調(diào)顯得太過于悲壯,部分觀眾難以接受。
其次,就是《醉拳2》更有觀眾基礎(chǔ)。
縱觀整個影史,“黃飛鴻”系列電影一直層出不窮,銀幕上的這位武學宗師早已深入人心。
流傳最廣、口碑最好的影視作品,當屬導演徐克的《黃飛鴻》系列。
于是這么多年來,打下了堅實的觀眾基礎(chǔ)。
而《醉拳Ⅱ》傳承了前作形成的導人向善、弘揚正義的母題,并在此基礎(chǔ)上,增加了更多積極的因素和成分。
正因為如此,影片不僅被國人認可,還備受國外觀眾的喜愛。
該片還被《時代周刊》評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而《精武英雄》這部電影,是李連杰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作。
雖說是向李小龍的《精武門》的一次致敬,某種程度上也會有一定的觀眾基礎(chǔ),但是李小龍的銀幕形象的束縛,成為了電影票房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年,李小龍在《精武門》里,一腳踢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的侮辱性告示牌。
此舉振奮的是一個民族的斗志,是電影能夠超越時代的意義關(guān)鍵所在。
在片中,李小龍飾演的陳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者,在銀幕上書寫中華奮強的新篇章。
不可否認,在《精武英雄》里能夠看到同樣的歷史觀。
影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狹隘的復仇主題,將故事上升到民族大義,以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起廣泛共鳴。
但是前作實在太經(jīng)典,李小龍的銀幕形象給觀眾的印象深刻,所以對《精武英雄》的票房形成了一定的束縛。
這種現(xiàn)象,在趙文卓接手“黃飛鴻”后,也同樣發(fā)生。
除此之外,演員陣容方面,也是票房受挫的一大因素。
要知道,90年代的香港電影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明星抱團取暖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
而《醉拳2》云集了多位當紅實力派演員,包括成龍、梅艷芳、狄龍、 劉德華、黃日華、劉家良、錢嘉樂….
而《精武英雄》,同樣是眾星云集。
不僅有錢小豪、蔡少芬、周比利、秦沛、袁祥仁等眾多演員坐鎮(zhèn),還有女神中山忍和倉田保昭等國外知名影星。
但是,影片的最大賣點是“功夫皇帝”李連杰,其他人更多是為了劇情需要。
相比之下,觀眾更喜歡看《醉拳2》里的群戲。
不過,放眼海外票房,《醉拳2》和《精武英雄》都獲得了不俗的反響。
前者,上映后創(chuàng)下不俗的票房成績。后者,在海外電影院幾乎場場爆滿。
說實話,單論影響力,兩部電影難分伯仲。
只可惜,《醉拳2》和《精武英雄》之后,成龍和李連杰都遠渡重洋,開啟了好萊塢的事業(yè)。
從此,這兩部功夫片成為了香港電影輝煌時代的挽歌。
27年前,成龍和李連杰的功夫?qū)Q,創(chuàng)造兩部經(jīng)典,票房卻相差2倍。
雖然后續(xù)依然有如《霍元甲》、《殺破狼》、《葉問》等高水準的功夫片誕生,但是它們都難以企及這兩部經(jīng)典的高度。
顯然,對于武術(shù)兼容并包的精神,是香港功夫片的一個鮮明旗幟。
試問,當曾經(jīng)叱咤功夫片的前輩逐漸老去,誰能再創(chuàng)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