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電影,開場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基本鎖定了最大贏家,無論是票房或是口碑,《你好,李煥英》都成了今年春節檔的一匹黑馬。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部被低估的電影,或許更值得一看。
雷佳音,董子健主演的《刺殺小說家》,前期宣發做足了工作,但是復雜的兩個世界連接加上燒腦的設定,還是勸退了不少觀眾。再加上影片本身的排片量就極少,更是成了不可避免的外力因素。
從目前觀眾的評分來看,在這個春節檔還是處于前列的,在一眾國產影片中也不至于淪為“爛片”。其實,無論是從特效還是這部電影本身的意義來看,都要高于目前觀眾的評價,如果不是劇情和人物上的瑕疵,或許還能夠力挽狂瀾。
但是,從目前來看,《刺殺小說家》無疑已經成為了中國特效大片的“悲哀”。
被看輕的《刺殺小說家》,劇情短板被放大
沒看電影的觀眾看評論風向,看過電影的觀眾聲討它的敘事,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看過沒看過電影,都覺得它有問題。
《刺殺小說家》的真正問題出在哪里呢?最大的癥結就是劇情。
作為一部懸疑加奇幻的影片,是否燒腦以及符合邏輯的劇情就是關鍵,但是影片中幾處邏輯漏洞實在是太過明顯。
比如擁有通過小說連接兩個世界的小說家路空文,已經落魄到只能靠寫小說謀生,但是不料卻引來了殺身之禍。原因是小說中的赤發鬼連接現實中的老總李沐,赤發鬼受傷他也會身體不適。
這樣的設定本就是玄幻的,李沐真正殺人的動機并不是為此,而且他早前害死過路空文的父親,想要除了路空文以絕后患。然而在他萌生這樣的念頭之前,路空文卻并不知曉事實也并未打算追究,李沐豈不是自己心虛送上門?
還有李沐派屠靈雇傭的關宇,因為他尋女心切,利用這一痛點指使他殺害路空文,但對于大集團老總的李沐來說,手下干將無數,單單是屠靈就足以讓路空文斃命,為何還要徒添一個人物增加更多的變數呢?
沒有合理的人物動機,再加上劇情邏輯漏洞百出,都造成了觀眾對電影的印象分不高,而當下國產影片又常出現類似的問題,從而更加放大了《刺殺小說家》的這一短板。
然而這部電影本身其實是優大于劣的,尤其是作為一部商業大片,它還是相當成功,甚至具有代表性意義的。
特效一流,國風味道濃郁
近幾年來,不少國產奇幻影片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尤其是風格和設定上,都有些脫離中國特色,借鑒西方的形式。
最早港臺導演推出奇幻大片時,還是讓觀眾眼前一亮的,這陣風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太多同質化的作品。但是這其中也有幾部優質的奇幻大片,如《畫皮》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等等。
在當時國產影片特效還未發展起來時,這些作品已經能夠稱得上是佼佼者,無論是畫風和特效,或是在講故事方面,都值得后續影片借鑒。
以《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為例,雖然特效是一大賣點,但是并沒有因此而忽略呈現東方特色,從服化道到場景設計,都將中國元素使用的爐火純青,東方奇幻審美有所保留。這一優勢也出現在徐克的其他作品中,中國味道濃郁看似簡單,但做得純粹并不容易。
陳嘉上導演的《四大名捕》就有了借鑒西方的影子,各種西化的人物更像是超級英雄而非古代俠客,他們被賦予了各種超能力,而這種超能力往往是西方電影中常見的,中國味道的玄幻人物則更傾向于技能和魂魄,外形上差別與普通人不大。
還有《鐘馗伏魔之雪妖魔靈》,《封神傳奇》等等,皆是打著中國奇幻大片的旗號,呈現不中不洋的故事和畫面,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成為了盛行的風氣。
反觀《刺殺小說家》,則是從美術到置景以及人物,都保留了中國味道。
路陽的《繡春刀》無論是從鏡頭語言或是服化道,都做了最極致的呈現,在這部奇幻電影中,他的這一特色做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尤其是從服裝的相似度上來看,暗黑色的服飾與前作中的制式相似,濾鏡也延續了前作的暗黑。
當然,服化道說明的只是一小部分,從大的置景來看,中國風的建筑樣式隨處可見,遠景下的白翰坊就是古代城墻的模樣,坊間百姓的穿著也是寬衣大袍,包括花燈,笛子等元素也都在呈現中國風,單單是這些細節就足以打敗不少國產奇幻電影了。
其次就是《刺殺小說家》耗資7億制作的特效,從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無論是策馬奔騰的場面,或是集體進攻進攻的打戲,以及燭龍升天等等,都做得無比震撼,單單是這種大場面的特效制作,就彌補了中國奇幻大片,每逢大場面就推近景的短板。
《刺殺小說家》的特效一流,同時也沒有忽略國風元素的添加,其奇幻部分的呈現無疑是當下國產奇幻電影中的巔峰。
東方審美的再回歸,帶動國產奇幻電影
寄生的黑甲,紅甲武士以及赤發鬼,都是《刺殺小說家》中體現特效制作水準的關鍵生物特效,尤其是赤發鬼更是具備大boss應該具備的震撼感。
赤發鬼的各種特寫足見電影特效制作團隊的自信,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這一形象設計。身上的金色盔甲和龐大的體態,更像是神話故事中的守護天神形象,半面佛像的面具,也是亦正亦邪,這樣的形象較之不倫不類的怪物形象,更具備東方特色。
其實,《刺殺小說家》除了回歸到純粹的東方審美以外,特效上的進步,也是接了中國電影的下一棒。
在這之前國產奇幻片不在少數,但最經典的都停留在了2000年左右,以港臺導演的作品為主。反觀近幾年的國產奇幻大片,雖然特效有進步,但故事內核相似,人物也沒有新鮮感。而《刺殺小說家》則是設定小說改變現實,奇幻色彩更為明顯。
同時,這部電影的特效也再創國產工業電影的水平,自《流浪地球》以后,掀起了一陣科幻熱潮,但是類似《上海堡壘》等作品,卻沒能接好這一棒,甚至被群嘲。雖然《刺殺小說家》不類屬于科幻片,但是正如《流浪地球》于中國科幻片的意義,《刺殺小說家》一樣可以憑借其特效,榮升奇幻大片的首位。
以黑甲的特效為例,不僅生物特效滿分,足以以假亂真,同時在打斗的戲份時,各種精彩的動作設計以及潑灑的鮮血等等,都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再加上周圍置景的國風特色,都足以將觀眾的激情拉滿。
如果人物再豐滿一些,劇情上的邏輯再嚴謹一些,《刺殺小說家》也很有可能會成為像《流浪地球》一樣的爆款。
如今看來,國產特效已經不再是群嘲的重點,反倒是劇情的短板成了國產影片的癥結所在。但是從《刺殺小說家》的整體質量來看,它還是被低估了,尤其是特效在國產影片中的質量,以及對比國產奇幻片的畫風,《刺殺小說家》都值得更高的評價。
不得不感慨,《刺殺小說家》的用心卻沒有得以對應的口碑和票房,實在是中國特效大片的“悲哀”啊!唯一值得慶幸的,大概就是它為國產奇幻大片提供了優質參考,更有利于同類型作品的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