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作為如今華語樂壇少有的當紅音樂人的競技音綜,每年都能收獲大量的關注度,每年的歌王爭霸賽更是賺足了眼球。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大部分情況下,歌王之位都由前輩級別的歌手獲得,新生代和中生代歌手們想要與其一戰是非常困難的。
記得節目播出初始,我曾想過:已經取得過《歌手》亞軍的華晨宇,再度參加,究竟有什么意義?
綜合來看,風險大于收益!風險是什么?各位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華晨宇本季戰績不如《歌手2018》,也就是說未能獲得亞軍,那么參加只是為他人提咖罷了。
提咖其實很好理解,各位應該還記得洪濤曾經說過的話:《歌手》如今真的不好請人了。
是沒人可請還是請不到人?我傾向于后者。對于大部分知名歌手來說,參加這檔音綜自然是希望奪得歌王的,如果在節目中反而敗給后輩,最終成績也不理想,那么參加的意義實在不大。
那么收益又在哪里呢?自然就是歌王之位了,歌王這一稱號往屆都是由實力前輩級別的歌手獲得。
雖說《歌手》影響力日益下降,但是不管怎么說,能夠成為歌王,都是一種實力的證明,處于新生代、中生代階段的歌手,恰恰是需要這種證明的。
今年的《歌手》對于華晨宇來說,成為歌王的希望是極大的。我們先來看看當初在《歌手2018》的時候,華晨宇的對手都是誰吧!
歌王之戰:騰格爾、Jessie J、霍尊、張韶涵、汪峰、李泉
除了霍尊,其余五位歌手都已經在樂壇混跡多年,想要在這樣的一個陣容里沖出重圍并不容易。
在幫幫唱分組對決階段,華晨宇聯手鄧紫棋PK李泉&陳潔儀。其實從兩組的選曲上也能提前得出最終結果,李泉和陳潔儀的演唱不好嗎?這首《endless love》的完成度是極高的,但是與合唱版《光年之外》相比,或許競技性就略顯不足了,這是選曲的問題。
再說最終決賽,華晨宇的一首《吶喊》再次展現了自己高超的VOCAL技巧,為了營造吶喊的感覺,把調寫得非常高。
其實綜合《歌手2018》就能看出,華晨宇在當時所進行的改編、所做的音樂,對于現場觀眾來說是極具沖擊力的。
當打之年的確是一個機會,年輕的歌手們之間的較量,讓結果充滿了未知,與有著大咖的歌手不同,參與節目的歌手們有了盼頭。
幾期節目下來,華晨宇的成績是相當不錯的:
第一期《寒鴉少年》排名第一;第二期《斗牛》排名第一;第三期《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后一天》排名第二;第四期《荒野魂斗羅》排名第三;第五期《我們》排名第一。
我在網上不止一次看見過部分網友對于華晨宇有著這樣的評價:格式化的表演。
何為格式化?表演的重合度太高。但是各位不妨看看華晨宇的這五首歌曲,或許說《寒鴉少年》和《斗牛》格式化可以理解,但是后面的三首歌曲,卻是每一首都是有著極大的區別的。
我并不太認同格式化這個詞,我更愿意說這是一個歌手的標簽,一種鮮明的特征。而這樣的音樂,其實在如今的華語樂壇,并不多見。
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格式化呢?那就是如今華語樂壇最流行的ABAB式歌曲,一套重復的和弦走到底,全程不變樣。如今我們更看重的仍然是旋律,節奏型音樂并不是那么被看好,創新音樂接受度也并不大。
五首歌曲由動到靜,這或許就是華晨宇最好的回應了。《你要相信這不是最后一天》溫暖治愈;《荒野魂斗羅》則是坐著唱,玩起了不插電;最后的《我們》,單一鏡頭,簡單的編曲,安靜地敘述。
為什么華晨宇的排名這么高?各位如果有關注賽制,就很容易知道原因了。大眾評審每人有三票,投出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前三,而這三票也就意味著并不會區分出123,都是算作一票。
而在觀眾那里排名第四和排名第七其實并無太多區別,都沒有得到投票。也就是說,歌手們并不需要在所有歌手中做到最好,只要能夠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前三就足夠了。
對于華晨宇來說,想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容易的,任何一期節目,華晨宇的表演都有著進入前三的資格,排名靠前很正常不是嗎?
今年沒有樂壇大咖在,華晨宇在最終戰維持如今的狀態其實就足夠了。與《歌手2018》相比,本季真的是最友好的一季了。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并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