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每一個母親,都曾是一個愛做夢的小女孩,在如花似玉的年紀里,編織著關于未來的五彩斑斕的夢。
其實,每一個父親,何嘗不也曾青春年少呢?他們的心中,也永遠住著一個“小男孩”,偶爾想要任性、撒嬌,甚至哭泣、躲避。
當又一個父親節來臨,父親又老了一歲,望著他愈加蒼老的身軀,以及日常相處中,越來越少的話語,越發覺得,父親成為了一個“老小孩”。
01
兒時記憶里的父親,有著“小男孩”般的淘氣和執拗。
我的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且有幾分憂郁的人。
小時候,他和媽媽吵架,總是媽媽一個人喋喋不休,他一言不發,等到媽媽口干舌燥了,他便遞上一杯水,若是媽媽很快就接過水杯,他便長舒一口氣,緊張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媽媽常常說,爸爸也是她帶著的“孩子”。
之所以“長不大”,大概是因為,爸爸在八歲時失去了母親,十歲又失去了父親。
雖然家里條件很苦,爸爸還是伯伯們的養育下,上了高中,學了電工,學會了開拖拉機,成為當時生產大隊的電工專員,也就是那時,他認識了在大隊里負責養豬的媽媽。
媽媽家有六個女兒,外婆很快對這個有文化、有技術、又忠厚老實的準女婿寵愛得不行,有一點點好吃的,也要留著給他吃。
爸爸很快融入到媽媽家,大家庭的溫暖,讓他甘之如飴,也讓他找到了“依靠”。
因為有了三個女兒,爸爸肩上的擔子也重了許多,他開始專門開拖拉機跑運輸,每天早出晚歸。
爸爸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們帶小人書、薄荷糖、楊梅干等;每到逢年過節,總會有新衣服、新鞋子,各種好看的扎頭發的花,還有很多鞭炮、煙花。
至今,我都記得,爸爸帶著我們在河邊放鞭炮的場景,用打火機點燃引線,然后迅速地扔到河里,“砰”地炸出一個水花,這份夾雜著無限快樂的膽戰心驚,屬于我們姐妹三,也屬于爸爸。
除此之外,爸爸很愛唱歌,他買來了那個年代最流行的錄音機,播放磁帶的那種,家里總是會飄來悠揚的歌聲。哪怕是后來爸爸賣掉了拖拉機,進廠打工又遭遇辭退,生活很困頓的那些年里,家里依然有歌聲飄出。
爸爸的淘氣,爸爸的倔強,成了我們這個家,很溫柔的一部分,它陪伴著我們走過了爸爸失業的低谷,那段日子實在很長很長。
02
為人父母后,才懂得父親的隱忍和沉默。
小時候,我總覺得,爸爸是最能干的人。
相較于發小、同學們的爸爸,只會埋頭干活掙錢,我覺得,我的爸爸比他們的爸爸有趣多了。他會教我們聲情并茂地唱歌,會開著拖拉機帶我們去兜風,還能背著大大的工具箱,為他人檢查電線線路。
但這份“獨特”,讓父親顯得“鶴立雞群”;同村的人,一起出去打工,就各種想法設法排擠他。
當父親賣掉了拖拉機之后,家中收入來源成了很大的問題,父親打工屢屢受挫。那段時間,父親時常在家里喝悶酒,全家籠罩在沉悶的氣氛中。
但盡管在外受氣很多,郁郁不得志,他還是堅持出去找事做。到工地上“打小工”,累苦力,每天賺的錢很少,時常為學費發愁。
有一次,為了讓我能參加一次免費的參觀游覽活動,爸爸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找他聊了整整一個下午。當我無意中看到父親落寞地從校長辦公室出來的時候,他那種無力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父親的悲傷、隱忍。父親
多年之后,當我自己成為一名家長,更加明白了父親當年的力不從心和無限悲傷。為了子女,誰不愿意傾其所有呢?當自己無能為力時,那份心痛,唯有自己獨自咽下。
03
當父親老了,給予他最好的呵護,便是守護好他心中的“男孩夢”。
如今,父親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聲音不再洪亮,身軀不再挺拔,甚至每天想說話的欲望都很少,對大小事都充滿了畏懼的情緒。
比如說出一趟遠門,他們都要提前做很久的準備,恨不得把整個家都帶上。
走在馬路上,面對車來車往,他們局促得不知道該如何邁出步伐。面對地鐵、高鐵、飛機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他們一無所知,茫然無措,像個孩子一樣。
當家中大小事情,都由我沖在前面,去協調處理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望向我的眼神,竟然如同小時候,我望向父親的眼神,無限依戀,覺得是一種依靠。
終于明白,現在,該換我來守護父親了。
可我能給予父親的又有什么呢?當我捫心自問,才發覺,自己是有多么渺小,才有多么無能。
04
結束語:
又一年父親節來臨,不妨,讓自己換個角色,好好守護父親心中的“男孩夢”吧。
讓往后余生的每一天,多點陪伴,多點關愛,讓父親的晚年,多一份愜意,多一份坦然。
作者:如風輕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