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電視劇里看不到窮人了。不管是勵志劇還是偶像劇,家庭劇還是職場劇,與貧窮相關的一切,都只是一筆帶過的背景,是影視工作者們看不到窮人的生活,還是觀眾也不愿意看窮人的生活?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的熱播劇,看看這些劇中的窮人是什么樣子的。
曾經(jīng)有一部打著勵志劇的偶像劇——《我的真朋友》,劇中的女主程真真(應該沒記錯名字)作為一個滬漂接線員,掙著每個月2000多的工資,但卻住著二三百平米裝修豪華的大房子,吃著三十多塊錢的自嗨鍋,雖然劇中解釋說她是給母親的朋友看房子的,可是她住的那套房哪怕是房租每年也近百萬了,怎么可能白給她住呢?
對貧窮的隨意掩飾,使這部劇女主的所謂逆襲看上去很假。
但這種現(xiàn)象在國產(chǎn)劇里是常態(tài)。不但家庭劇和職場劇如此,就連暑期劇也一樣。
《小歡喜》、《少年派》里一個平常的家庭,都是住著學區(qū)房,上著高價的補習班,這些在劇中代表著普通人的角色設定,在現(xiàn)實生活中和真正的平民和底層人存在著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差距。
我所接觸到的平民,家境稍好一些的雙職工,享受著父輩們的資助,不用還房貸,衣食無憂,孩子有人看,但這僅僅只占少數(shù),大部分人還著房貸車貸,還要朝九晚五地埋頭工作,他們甚至沒有法定假日,在工廠連軸轉一刻也不得閑,想請假休息?對不起,扣工資,想出門旅行?回來工作估計也丟了。
這才是現(xiàn)代底層人真正的生活狀態(tài),甚至很多打工人結婚之后大多一個男人養(yǎng)著一家四口,父母在村里種著地,最多也只能拿些糧食肉食補貼小家庭,女人需要帶孩子輔導作業(yè),生活壓力說不大誰信?
但在我們的國產(chǎn)劇里這些殘酷的現(xiàn)實通通沒有,有的是虛假的貧窮,有的是虛假的逆襲。
我記得《我的前半生》里著重刻畫羅子君離婚后生活的清苦,她從豪宅里搬進了一間毛坯房里,羅子君靠著自己的閨蜜和賀涵的大力幫助,很快就實現(xiàn)了逆襲,前后不超過兩年。這樣的情節(jié)也就只有在電視劇里有,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女人在家里做全職太太十多年,離婚之后一無所有,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靠打工逆襲,這樣的情節(jié)設定也只是為了迎合女性觀眾的心理需求設定的,一個赤貧的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通過打工實現(xiàn)逆襲。如果離婚之后的人生這么容易實現(xiàn)逆襲,很多女人不會一直守著支離破碎的婚姻,她們大概率是因為在婚姻內耗盡了青春,失去了工作能力,但她們又不想因為離婚離開孩子,因此才選擇將就著過。
這是意識形態(tài)里在帶偏人們對貧窮的感知,以為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xiàn)逆襲,事實上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告訴我們:你可能從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經(jīng)被定位。
而我們看到的電視劇,不但窮人不見了身影,反而被污名化,由窮人變成了窮鬼。
《歡樂頌》里樊勝美作為一個努力上進的奮斗女性,她的窮人背景成為她之所以被人討厭的根源,一家人趴在樊勝美身上吸血,窮人仿佛都變成好吃懶做貪婪無恥的窮鬼,而這樣的橋段在很多劇里都有。
鳳凰男,這個標簽的產(chǎn)生把努力奮斗憑本事逆襲的窮人一下子劃定成分,再努力再你不配優(yōu)秀你也是一個無法脫離貧窮底色的窮鬼,貧窮就是打在你身上無法抹去的烙印,縱使你再努力也會因為你的出身否定你所有的優(yōu)點,你心胸狹隘,你別有用心,就連你真心實意的愛情也會因為你的貧窮被解讀為另有所圖。
可這世間誰的愛情和婚姻里不包含著趨利避害權衡利弊的因素呢?
所不同的是有錢人可以優(yōu)勝劣汰,那叫理性選擇,而窮人就只能叫圖謀不軌。
為什么會如此雙標呢?因為話語權不在窮人手里。
所以窮人被污名化,甚至被影視作品集體屏蔽,他們存在的唯一價值是給富人當陪襯。
貧窮雖然是一種最難逃避的恥辱,但它絕不能成為低劣的代名詞。
影視劇對窮人的污名化已經(jīng)從粉飾貧窮演變?yōu)橥ㄟ^道德審判去強行定義窮人。前者是虛偽,后者是純粹的壞。
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如果連承認自己還不夠好的勇氣都沒有,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還不夠自信,換句話說,我們沒有文化自信。
不敢直視社會最底層,極力地掩飾甚至粉飾,用百分之二十的富裕生活去代表百分之八十的平民生活,我認為是可恥的。
影視劇是另一種文藝形式,它應該直擊社會現(xiàn)實,反應真實的社會現(xiàn)實,提出問題引起執(zhí)Zheng者注意,繼而去完善社會制度,這樣才更有利于社會發(fā)展,而非一味粉飾太平。
文藝作品不應該以贊美為己任,正如莫言所言:我有一種偏見,我認為文學作品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暴露黑暗,揭示社會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類心靈深處的陰暗面,揭示惡的成分。
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這樣的國產(chǎn)劇只能走向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