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志凌云: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之后簡稱《捍衛2》)是由善于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技術的約瑟夫·科辛斯基所導演,他的第一部電影《創:戰紀》就是大量使用CGI技術,并且以前衛科技拍攝而聞名的電影。只是,由2018年開始制作的《壯志凌云:獨行俠》卻是部完全不使用CGI的實戰實景電影,從戰機、駕駛到跳傘,都是演員經過至少三一個月的訓練之后的親身表演。若說CGI是先進科技在電影拍攝技術的進步代表,為何《捍衛2》不使用CGI拍攝這?
“使用精湛老方法的匠工藝術”——是《捍衛2》由里到外一以貫之并且徹底執行的技藝精神。無論是拍攝過程或是故事內容,講述的都是關于老派手法的式微、懷念與崇尚。
解散真人音速飛行實驗
《壯志凌云:獨行俠》的故事始于獨行俠(彼得米契爾,湯姆克魯斯飾演)不接受長官的禁令,強行超音速的飛行實驗,因為,倘若這場實驗沒有將飛行速度強逼抵達10馬赫的目標,獨行俠以及一起合作的團隊,將會被解散,因為拜科技之賜,無人機的技術已趨成熟,海軍軍方寧可將經費投注于超高音速戰略偵查無人機的開發,也不想再繼續投入獨行俠與其團隊的真人飛行實驗。這是一個機器人即將取代人類工作的典型例子。
每部電影都會在第一幕提出一一個問題,而接下來的故事,就是要透過主角的行動,來檢視這一個問題,并且提出答案。于是,《捍衛2》在故事一開始,透過獨行俠的強行實驗、達標技術與精神、以及飛機失事為前提,告訴觀眾:
獨行俠有套自我獨特的飛行技術、勇氣、與逃生能力;軍方已經調整訓練原則,計劃投入更多資源給高科技研發,以及不信任老派真人飛行的手工作法。
如此,獨行俠的真本領與海軍的投資方向,就形成矛盾與對比,故事的命題于是出現:是高科技無人機比較厲害,還是老派的飛行技術好使這?之后,故事將會提供一場實驗,告訴觀眾:無人機再厲害,也有其限制,而必須仰賴老派的匠工技藝與精神——飛行員的飛行技術,以及保護隊友讓大家都能回家。
深洼峽谷的鈾濃縮工廠
因為難以控制,獨行俠的長官鐵錘(艾德哈里斯飾演)一心只想攆走一意孤行的獨行俠。只是,獨行俠有位已經高升為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官的好友冰人(瓦爾·基爾默飾演),恰巧需要一位具有高超飛行技術的教練,因為,有項新計劃無法倚賴無人機來執行。
回到《捍衛2》,獨行俠面對的任務,是一個秘密轟炸計劃,目標是敵國藏在深洼峽谷底部的鈾濃縮工廠。這項計劃有多重的困難與危險,任何有真人駕駛的飛機進入,幾乎都是場自殺任務。于是,理想上,這樣的任務只要交給無人機,就能確保海軍的人身安全。這也是發展無人機的主要目的——極限高速與承擔危險(以美國的今日現實應該是,派出一架X-47B的無人隱形戰斗機,應該就能完成此項計劃)。
只是,凡事有一好沒兩好,無人機雖然可以自己去轟炸,卻有其極限,倘若在一一個無法收到衛星信號的深漥峽谷,功能再強的無人機,也只是豪華高超卻無用武之地的金屬團。敵國顯然早已明白美國已經開發許多超強無人機,所以才會刻意將鈾工廠藏匿在峽谷深洼。
壯志凌云的不可能任務
既然這項任務無法仰賴無人機,只好有請飛行技術無人能敵的獨行俠,前來擔任教練,訓練一批當前海軍最精練的飛官。深知這項計劃根本是一個“不可能任務”,軍方其實并沒有期待執行任務的飛官們,有機會再回來。
但是,接任計劃的獨行俠堅持,即使任務再困難,都要以飛行員的技術克服,他是以“不僅必須成功轟炸”、還“必須讓每一個人都回家”為雙重前提,設計一套任務執行的SOP。
因為進入敵國陸地,沿著峽谷前往深洼的途中,在峽谷的山頂上,已經布署許多地對空導彈,于是,所有由海口進入的飛機,都必須低飛于300英尺(約90公尺)之下。對于獨行俠的轟炸隊來說,飛低或許還不成問題,但是還必須同時不斷S型前進、不可碰撞山壁、速度必須夠快、也不能影響隊友的安全,那就難上加難了。鈾濃縮工廠深藏于多座高山包圍的峽谷盆地,于是,在盆地外圍,F-18戰斗機都必須先急速上升,再急速下降到峽谷深洼,上升途中,所有飛行員都必須抵抗逼近10的G力——也就是說,在遇到真正的敵方軍機之前,美國飛官都還得先克服第一一個無形的敵人:G力。好不容易終于進入峽谷深洼,都還沒由G力頭暈中清醒過來,就必須馬上成功擊中僅三立方公尺的目標。由高空射擊目標已經困難,還必須兩組人員在G力影響之后都擊中目標。終于擊中目標之后,F-18還要再一次地爬升到更高的山頂,然后不能被G力昏迷。還好,擊中地面的鈾工廠時,會剛好傳來爆炸聲,有機會驚醒正在爬升戰機中的飛行員。緊接著在沖出峽谷的瞬間,敵軍的第五代戰斗機(Su-57戰斗機)肯定已經到來,飛行員可能都還沒清醒過來,就必須馬上展開與第五代戰機的空戰,以及想辦法迅速逃離。(美國今日的現實是,已經有第五代的F-22與F-35能與Su-57匹敵,倘若派出堪稱第六代的X-47B,美國海軍就無敵了。Su-57與F-35和F-22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