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是中國的著名導演,拍出了很多精彩的電影。如《1942》,是取材于河南的大饑荒,回望歷史,探討中華民族在深重災難中表現(xiàn)出的豐富人性,是部不可多得的佳片。在影片中有個場景,在一處古舊、寬敞的地主宅院中,饑餓的難民們看著即將出鍋的食物,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處宅院由此也成為了很多影迷心生向往的打卡地。但你知道嗎?這座宅院是一座極其低調(diào)的豪宅。還被稱為三晉第一村、天下第一村。雖然如今幾乎無人居住,人去樓空,顯得有些破敗,但當時的輝煌還可見一斑。它就是師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汾西縣城東南僧念鎮(zhèn)師家溝村的師家大院,被譽為“三晉第一村”。這個名字就要追溯到乾隆年間了。當時的大院創(chuàng)建人是師法澤,他幼年孤貧,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興隆。憑一己之力讓師家成為當時的名門望族。他的孫子師鳴鳳與清末名臣曾國藩兄弟往來眾多,交往深厚,師家也就成為仕官達貴,文人學士的周游之處,“三晉第一村”的名頭也就由此而來。
大院是個龐大的建筑群,在乾隆年間建成,后面還經(jīng)歷了擴建。地形地貌與建筑特點巧妙結合,整個建筑群依山就勢,北高南低,環(huán)山傍水,錯落有致,布局精巧被百姓稱為天然的風水寶地。
大院里大大小小的院落足有31個,以四合院、二進四合院、二樓四合院、三樓四合院為主體,正房、客廳、偏房等布局自然。院子里并用傳統(tǒng)的圓門、耳門等相通,自然銜接,不僅美觀,還有很強的防盜、信息傳遞作用。
從建筑群的布局就能看出,家族的主下、尊卑及男女之間的封建家規(guī)的態(tài)度貫穿整個院落,除此之外,整體系統(tǒng)安排將農(nóng)、工、商、學、禮等井井有條地進行安排,反映出家族的嚴謹態(tài)度,也側面反映除了當時時代經(jīng)濟、文化封閉的局限。
院子里一大亮點就是建筑雕刻藝術了。現(xiàn)存的門樓、槎廊、花草、人物、琴棋書畫木雕10余套,都是雕刻細膩,工藝精美,是我國木雕藝術研究的珍品。院里的牌匾也有上百處,無不是風格獨特,神韻非凡,牌匾上的字跡功力深厚,剛勁有力,都是難得的書法藝術精品。
(文中圖片來源于攜程簽約旅行家@river2014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