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制作團隊、畫面特技、音效、演員的專業度等,單是一部《壯志凌云:獨行俠》,便足以吊打全球各地的電影制作——這樣的說法,我相信從戲院出來的觀眾,都不會有異議。
事實上,讓全球觀眾看得眉飛色舞、如癡如醉的美國大制作,還有許多。比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 》、《指環王》等,無一不是扣人心弦、讓人一再買票入場的巨作。
自二十世紀初,好萊塢電影和電視制作,就獨霸全球至今。美國通過百年電影工業,不僅收割全世界的羊毛,它同時也是一股無比強大的軟實力,讓地球人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中被灌輸“美國精神”,成了美國論述的擁躉。
由宏觀角度看,美國將其價值觀與政治論述,通過影視娛樂的包裝傳播各地,其實就是美國大外宣的一個重要成分。大多數人自小被灌輸洗腦:美國就是正義的化身,與美國為敵的,當然都是邪惡分子。
相比之下,若以電影的大外宣功力為標準,中國可說是輸了十條街不止。
這樣說可能有人不服氣。姑且以大陸最賣座的兩部電影《戰狼2》和《長津湖》為例:兩者的國內票房同為57億人民幣上下,但是,前者的海外票房僅有1500萬美元,后者更慘不忍睹,北美票房總數居然不到40萬美元!
中國電影在國內外的受歡迎程度,落差之巨大,充分說明了一點:海外觀眾不買賬!
這類中國戰狼電影,在強調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方面用力過猛,動輒揮舞紅旗對黨國發表愛的宣言,老實說有點弄巧反拙。不是每個觀眾都能夠接受那么粗糙直白、甚至是煽情造作的戰爭故事。
創作水平高下分明
尤其是近年來西方主導的反中歪風強勁,別說是普遍敵視中方的西方社會,即使是同文同種的新馬華人,也有許多逢中必反的反華先鋒,連電影也沒看過就冷嘲熱諷的,大有人在。
就算拋下政治立場不談,單純從電影的角度作比較,131分鐘的《壯志凌云:獨行俠》,全片高潮迭起,絕無冷場;而片長3小時的《長津湖》,從頭到尾幾乎都是爆炸場面,我也被轟得頭昏腦脹,巴不得影片快點結束。
創作水平相差太遠,觀眾的接受度也就截然不同。由此可見,這類高票房電影只能打動中國人,離開大陸就難以作為,和好萊塢大片對全球觀眾的號召力,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如果回顧七十年代的李小龍電影,會發現戲里的民族精神也十分濃厚。李小龍更是以一個中國人身份,拳打美國佬,腳踢東瀛鬼子,簡直就是東方戰神!李三腳風靡全球,帶動的功夫熱潮至今未息。在西方人眼里,他仍是最能打,而且打得白人心服口服的中國武術家。
何以李小龍電影中的民族精神,沒有引起反感?個人推斷,一來那是來自英殖民地的香港電影,而且當年的中國仍是一窮二白,對歐美無法構成威脅(蘇聯才是西方當時的主要假想敵);二來電影中不含“厲害了,我的國!”這類肉麻宣傳;三來,李小龍的的確確,非、常、能、打!而且打得非常好看!那是一代傳奇巨星的魅力,他早已升華為民族圖騰,即使是吳京、甄子丹、李連杰甚至成龍,也難望項背。
所以,倘若中國的戰狼電影,少一些教條式的黨國宣傳,去掉不必要的大中華主義和愛國情操的Hard Sell(強行推銷),多一些人性化情節和幽默感,海外觀眾會不會比較容易接受?
還有,迪斯尼憑一個白雪公主和米老鼠,就在全球各地賺足百年,主題公園所到之處,無不大受歡迎。難道,以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弄不出一個比白雪公主更吸引人、更具民族特色與內涵的人物?
大國博弈日趨復雜
時代不斷前進,單純的拳腳或槍戰影片,已沒那么容易吸引觀眾;大國之間的博弈也日趨復雜,除了影視娛樂和媒體,社交平臺、網際網絡、手機APP等,都是戰場。中國若想向全球推動軟實力,說實在的,在許多方面還必須多多學習美國。
就算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與韓國,也憑借動漫、電視劇、流行娛樂、服飾美妝等,收買了許多青少年的心。如今日韓式料理與服裝到處盛行,與該國文化的成功推廣,絕對息息相關。
可見,想要提升國際話語權,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文化與價值觀,不一定需要開啟”戰狼”模式。類似日本與韓國的作法,其實也十分值得借鑒。
另外,有讀者說,看電影不就是為了娛樂,硬把它扯上政治,還拿《壯志凌云:獨行俠》來和《戰狼》相比,根本就是牽強附會,庸人自擾。
如果年輕二十年,我大概也會這么想。如今馬齒徒增,看的戲多了,包括觀賞了許多美國出品、監制和導演的大制作,比如《顏色革命》、《海灣戰爭》、《千里追殺本拉登》等,都是薩達姆和奧沙馬“拋頭顱灑熱血”的真情主演,以及數十萬平民以性命客串的重金制作……還有,2019年CIA臺前幕后親手指導、BBC與CNN專業剪輯的《香港黃尸之美麗風景線》,以及西方統一劇本拍攝的《新疆棉花》和《功夫病毒》;當然還有最高級別戲子主演的《烏克蘭之冬》等等…‥從此,看電影和讀新聞一樣,不能再照單全收,必須多角度去詮釋、探索不同的解說,方可兼聽則明。
如果電影制作人只為了娛樂大眾,那只需拍一些緊張刺激、詼諧搞笑、拳頭加枕頭的電影便足矣??蛇@么一來,奧斯卡入圍電影就不會有《辛德勒的名單》和《搶救雷恩大兵》這類看了叫人無法愉悅的殘酷戰爭片,也不會有《晚安,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或《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這類反思美國政治丑態和歷史包袱的沉重影片;
當然,更不會因為政治正確,而多了《斷背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這類晦澀難懂的同性戀主題電影。
如果只是為了提供娛樂,你覺得美軍會全力配合,大費周章借出航母和戰機,讓阿湯哥拍一部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