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見是一種緣分,若是喜歡請關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這是一個很難用一兩句話,就可以講清楚的故事情節。
從《傳家》之前的劇情來看,或許跟易鐘玉去看《花木蘭》這部電影有關的情節,被大量的刪減掉了。
所以才導致了,當她看到家人們士氣低落時,希望借由分發電影票的方式,讓大家有機會暫時忘掉心中的郁悶。
從筆者對那段歷史的了解與《傳家》劇情的掌握來看,關于電影《花木蘭》這一幕的情節,應該是融合了許多前后并不太有關聯的內容。
最終才形成了這樣一段看起來非常突兀的情節。
這與當時上海灘的獨特地位、全國的抗戰氣氛有很大的關系,也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手法,融合了前后2、3年內的人與事在這一部電影之中。
首先便是現在的上海處于一種怎樣的境地。
歷史上稱這段時間的上海是“孤島時期”,他從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開始,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開始結束。
在這一時期,由于“租界”的存在,上海這座孤島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也因為戰爭,導致了大量的人、物、資金涌入上海,這讓“孤島時期”的上海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產生了一種虛假或畸形的繁榮。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易鐘玉口中的電影《花木蘭》誕生了。
現實中的這部電影全名叫做《木蘭從軍》,他是由與胡蝶、阮玲玉、周璇齊名的陳云裳主演的。
另外《木蘭從軍》上映時間也不是《傳家》中的1937年,而是兩年之后的1939年。
陳云裳也因為出演了這部《木蘭從軍》,讓她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電影女明星。
也讓她在1937年、1939年和1940年,連續三次登上了《良友》畫報,成為了這本史上最著名畫報的封面女郎。
之所以陳云裳會借由《木蘭從軍》這部電影一炮而紅,也跟當時的抗戰環境有極大的關系。
坦白地說,單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陳云裳主演的這部《木蘭從軍》,比起“孤島時期”的上海電影來說,只算勉強算得上是一部二、三流的作品。
這是一部對白極度僵硬、動作異常虛假的作品,甚至整部電影中連一首像樣的插曲都沒有。
在整部《木蘭從軍》中,花木蘭就像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她除了要面對敵軍之外,還要面對毫無主見的主帥,以及狡猾的賣國賊軍師。
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花木蘭憑借一己之力,深入敵營刺探情報、輔佐主帥規劃戰術,直到最終大敗敵軍。
可就是這樣一部粗制濫造的電影,卻在那一時間造成了全國性的轟動與觀影熱潮。
因為人們從《木蘭從軍》中看到了洋溢著抗敵保國的熱情,在那樣一個國破家亡的大時代,這種富有隱喻的電影作品,是最得人心的一種表現形式。
雖然《傳家》將這部由“中國聯合影業公司華成制片廠”制作的《木蘭從軍》電影,改成了易鐘玉可以從中賺取利潤的《花木蘭》。
雖然《傳家》將這部由陳云裳主演的《木蘭從軍》,改成了由阿媛主演的《花木蘭》。
雖然《傳家》將這部于1939年才正式上映的《木蘭從軍》,改成了在1937年便上映的《花木蘭》。
但《傳家》卻借由易鐘玉的口述,向我們呈現出了這部以花木蘭替父從軍抗敵保國為主軸的電影,在當時究竟是有多么受人追捧的。
只是可惜的是,關于《花木蘭》的拍攝與上映,《傳家》便再也沒有提到只言片語。
就連阿媛在上海淪陷之后,也只展現出了民族氣節,不愿接受侵略者的電影拍攝工作。
而且《傳家》中的上海小姐阿媛,似乎沒有陳云裳那么好的機遇。
她并沒有因為《花木蘭》而爆紅于上海灘,也沒能成為可以取代蝴蝶地位的后起之秀。
更讓人感到惋惜的是,雖然《傳家》提到了《花木蘭》這部電影,卻沒有提到他本身那種借古喻今的意涵,也沒有提及電影中鼓舞人心的反抗氣氛和保家衛國的理念。
也許《傳家》想要講述的內容太多了,多到他已經無法靜下心來講述好每一個故事。
也許剪輯師手中的剪刀太過銳利,銳利到一不留神將原本前后關聯的劇情也一并剪掉了。
當黃瑩如滿臉疑惑地看著獨自上樓的易鐘玉時,或許她并不清楚這位剛剛看完《花木蘭》的易二小姐,心中正有一股抗敵保國之火在熊熊燃燒吧。
往期精彩:《傳家》是一部過分“美化”的民國劇?真實的上海是這個樣子嗎?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