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爸爸去哪兒》,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如今第一季里那個白皙、可愛的小女孩Angela也長成大姑娘了。縱然她的成長之路伴隨著眾人對李湘富養女兒的質疑,但是她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是不可否認的。
很多人覺得富養孩子會把孩子慣壞,起初大家也是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王詩齡(Angela)的,總看到媽媽常帶她出席各種活動,讓她從小就穿戴各種名牌是種不好的行為,可是李湘背后對女兒各方面的嚴格要求卻鮮少有人了解。
作為李湘的女兒,Angela要學很多課程,舞蹈,繪畫,鋼琴等等。她的生活并不如大家想得那般輕松,她也并不如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是個不好好學習的孩子。
那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們都對自家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視,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重視呢?
教育,不僅僅指家庭教育,它還包括學校教育。
從前,很多農村的父母認為上學讀書沒什么大用處,你要跟他們說學歷的重要,他們興許還會拿一些大學生畢業了不也是找不到工作這種話來反駁你。
尤其那種家里女孩子多男孩子稀有的,女孩子就會成為哥哥或者弟弟的“提款機”,父母經常對這些女孩講的話就是我們家窮,供不起這么多人讀書,你還是出去打工吧!就這樣很多人失去了去學校接受教育的權利。
一些農村現在很普遍的現象就是上學的人找不出來幾個,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輟學出去打兩年工回來,十八九歲就說親結婚了,然后生活就全然改變。每天圍繞他們的是柴米油鹽,是兩個家庭之間的各種瑣事。
從此,更會被孩子拴住腳步,男士還好一點,可女孩子就不一樣了。每天洗衣做飯,收拾家里,還要負責帶孩子。真的沒有一點自由。
當然這種事情并不能以偏概全。畢竟大多數家長還是比較明智的,他們深知知識的重要,就算孩子自己不想讀書了,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地讓孩子繼續學業,讓孩子輟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一些眼光不太長遠的父母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那輩人大字不識幾個,不也照樣活了一輩子?
是啊,是活了半個世紀了,可是以怎樣的生活方式活著呢?省吃儉用,小心翼翼,每天風吹日曬,累的時候不敢歇,想花錢的時候不敢花,生病的時候能忍則忍,半輩子下來落了一身的病痛,這是活著,可是活得太累了,一輩子為了孩子辛苦奮斗,已經夠了。
大多父母都不想讓孩子經歷他們所經受的一切,所以會把孩子送去學校,讓他們接受知識的熏陶,期盼著將來有一天他們可以出人頭地,一個人有了知識,學歷與能力,無論身在何處,都不難有自己的事業。
老李是個建筑工人,在工地干了半輩子了,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磚和水泥,他是個文盲,深知不識字的痛苦,每天用著智能手機但還是不認識字,只能通過圖標來辨認各種軟件。
他經常用微信和兒子打視頻電話,并詢問兒子的學習情況,他最希望的事就是兒子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他沒辦法讓兒子改變出身,能給兒子的就是經濟和精神上的支持。兒子學習成績很好,高考成績出來后,他也沒辜負老李的期望,當他把成績告訴老李時,老李甚是欣慰。一個四十多歲的大男人,哭得像個小孩。
老李始終覺得,他從未虧欠過孩子,他自己沒讀過書,但是他讓兒子讀了。他覺得自己做得最明智的決定就是送孩子去讀書。
父母究竟怎么重視教育呢?
教育要從嬰兒就開始
在孩子未出生前,就接受著教育。孩子出生后,尤其是孩子會說話之后,家長就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圖片,聽一些兒歌,加深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三歲之后的孩子就可以為進入幼兒園做準備了。在家里,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漢字和數字,還可以讓他們學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詩。
重要的是陪伴
孩子進入小學,初中后,家長可以輔導孩子的功課,與孩子一同成長。當然,一些家長可能只有小學學歷,輔導不了初中的孩子,但這也沒關系,依靠別人遠不如依靠自己,依靠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是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的。
要記住:重要的并不是輔導孩子,而是陪伴孩子,給孩子溫暖。孩子不懂的問題,可以讓他們第二天上課時請教老師。
等一朵花開,是需要時間的
花兒開放也是需要時間的,孩子的成長亦是。教育是對孩子的一種投資,但受益人是孩子自己。父母養大孩子,送他們上學,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
前十幾二十年都是往里面投錢的過程,一旦孩子學業有成,走上工作崗位,就是收獲果實的時候。看著自己養大了的孩子有出息了,沒有父母會不開心的!
家長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都是我們的選擇,但若是可以選擇,沒有人會放棄腦力勞動而選擇體力勞動吧。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有干勁,可以無所顧忌地進行體力勞動,可年老了呢,體力勞動并不是能持續一輩子的勞動(并非歧視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才是。
千萬別為了眼前的利益剝奪孩子受教育的權利,眼前的利益僅僅是眼前的好處,可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就不一樣了,孩子習得知識,是受益良多的。也別因為一時的態度不堅定遵從孩子不想上學的想法,現在這個社會,不識字的是文盲,不會說英語的也是文盲,這個對人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它要求我們做個有知識的人。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