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在內娛女星中是獨特的存在。
早期角色王語嫣、趙靈兒、小龍女,個個美得驚人。
甚至讓觀眾忽略了演技上的不足。
可那畢竟是十幾年前。
如今,《夢華錄》熱播,雖然劉亦菲的美貌依然在線。
但演技卻引發了質疑。
有人稱劉亦菲「沒有進步」「臺詞功底差」「本質還是花瓶」。
與此同時,為《夢華錄》演唱了片頭曲的歌手兼演員劉宇寧,在直播中語出驚人。
他表示,古裝戲一靠顏值,二靠人設,演技則沒那么重要。
這段發言被一些觀眾解讀為「古偶不需要演技」,掀起了一番激烈爭論。
古偶真的不需要演技嗎?
談到「重顏值而輕演技」,劉亦菲的表演經歷恰恰是個再合適不過的分析樣本。
自出演《天龍八部》中神仙姐姐王語嫣一角開始。
劉亦菲在觀眾眼中就有了「仙氣」。
而《仙劍奇俠傳》,則進一步坐實了劉亦菲「女媧后人趙靈兒」的仙女人設。
次年,劉亦菲出演《神雕俠侶》中的小龍女,適配度得到金庸本人認可。
從此,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印記,成了16年來劉亦菲身上最大的標簽。
三部代表作演完,劉亦菲才剛剛成年。
雖然正如金庸指出的那樣,她的表情總是大同小異,不敢大哭,生怕影響美貌。
但或許是因年少懵懂恰好與「仙氣」適配,青澀之處也被觀眾包容。
借用《五月之戀》的一則評語概括:「人比電影好看」。
《神雕俠侶》之后,劉亦菲轉戰大銀幕。
而隨著銀幕被放大的,不僅有劉亦菲的顏值,還有愈發清晰的演技短板。
雖然《戀愛通告》中,劉亦菲全素顏出鏡讓觀眾驚呼其美貌。
但仍有不少觀眾指出其角色形象的單一化。
電影《銅雀臺》,劉亦菲憑借一張黑衣貂蟬氛圍劇照刷爆全網。
但談到演技,仍然還是「冰肌玉骨,呆若木雞」「表情都一個樣」的評價。
劉亦菲出演的電影,豆瓣評分一直在5分左右徘徊。
其實,《二代妖精》中的狐貍精白纖楚一角。
嬌蠻靈動的角色人設,讓人好像看到了劉亦菲演技突破的可能。
但礙于電影整體質量不高,評分依舊只有5.5分。
《花木蘭》撲街之后,劉亦菲終于停了下來,嘗試回到電視劇的懷抱。
平心而論,盡管歷經16年的嘗試,劉亦菲的演技仍僅僅處在及格線的位置。
不拉跨,也稱不上優越,無功無過,中規中矩。
但誰知,在電影中無法突破的演技,放在古偶劇中卻成了一股清流。
《夢華錄》中,劉亦菲出演的趙盼兒心思細膩。
在發現自己喜歡上男主之后,用無奈委屈的眼淚,傳達給觀眾曖昧狀態的悸動與不安。
引來一片心疼之聲。
后來更是數次以演技上了熱搜。
一些觀眾評價道:
「劉亦菲演技好像沒那么差。」
「跟如今的古偶流量演員一比,更是勝出一大截。」
與其說是夸劉亦菲的演技,不如說是在感慨大環境的變遷。
忽然之間,劉亦菲成了一桿標尺。
丈量出了古偶演技,數年來不進反退的真相。
不難看出,劉亦菲的經歷,恰恰也回應了劉宇寧直播中的說法。
其實,「古偶不需要演技,只需要顏值和人設」已經成為常見的誤解。
這種偏頗認知,正暴露出如今古偶的市場畸形。
一方面,當前的古偶把顏值當成最大的賣點。
人設動輒就是「四海八荒第一美女」「京城絕世美男」。
演員顏值貼合人物時,還能勉強說得過去。
但有時為了打上「顏值」標簽,硬凹「第一美男」人設,只會讓觀眾反感。
劉亦菲早年出演的古裝劇,也讓制作方認為觀眾可以為了顏值,忽略演技上的瑕疵。
但沒有意識到,顏值只是人設成立的基本要求之一。
把基本點當成唯一重點,不顧演技「美就行了」,歸根結底是本末倒置。
顏值高但演技差,觀眾不買賬的例子比比皆是。
楊穎在《孤芳不自賞》中的瞪眼式表演法,成了比摳圖更長久的槽點。
演技給角色注入靈魂,沒有演技的美貌只能是空洞死板的,根本無法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當下古偶演員演技差已成司空見慣的普遍現象。
表演形式化套路化,甚至走向兩個極端。
有些演員用擠眉弄眼來表現靈氣生動,把五官亂飛當做元氣可愛。
貢獻出了無數恐怖的演技現場。
還有一些演員,為了保持所謂的360度無死角美感,整部戲的表情一成不變。
高冷深沉的性格,外化成了假人般的面癱。
人設再好,演員沒有演技,便沒有能力賦予角色生命力。
越來越多這樣的古偶劇霸占了市場,自然會讓很多人誤以為「古偶不需要演技」。
市場畸形帶來惡性循環,讓制作方和演員都錯估重點,看不到本質。
而錯把結果當原因,標榜「及格就行」也是悲哀。
何況太多古偶演員的演技,還遠遠沒有到達及格線。
就像觀眾所說,沖著100分去努力,還可能得到60分。
而將最高標準只定在60分的及格線,那最后的結果只會更差。
如今《夢華錄》一爆,其實恰恰反證出,觀眾對古偶演員的演技是有要求的。
劉亦菲和陳曉的演技,不說驚艷,但至少靈動自然。
比起千篇一律的古偶假人,顯得有了人味。
在如今古偶大環境的襯托之下,已是久旱逢甘霖。
實際上,縱觀過往的古偶,真正贏得好口碑的劇,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演技。
就如《小李飛刀》中焦恩俊所飾演的李尋歡。
大婚之際身不由己,強顏歡笑的苦澀,讓觀眾無比虐心。
《雪花女神龍》中喬振宇扮演的雙腿殘疾的神醫賽華佗。
心思深沉,身世復雜。
但并不等于整日里愁眉苦臉,裝酷面癱。
《仙劍奇俠傳》中胡歌的李逍遙一角現在仍是經典。
演員與角色相互成就,多年后在《瑯琊榜》中隨口一提,都能讓觀眾會心一笑。
而女性角色也生動可愛。
《寶蓮燈》中舒暢飾演的狐貍小玉。
紅眉杏眼,懵懂嬌憨,靈氣滿滿。
《小魚兒與花無缺》中楊雪飾演的江玉燕。
殺到只剩片名的大反派,成了眾人心疼的美強慘女王。
令一代觀眾念念不忘,就是因為劇中出色的演技。
而早已退出娛樂圈的演員郭珍霓。
媚骨天成的角色形象與演員氣質,時隔多年還能再上熱搜。
演技讓戲中人物活起來,愛恨情仇嬉笑怒罵都充滿生命力。
觀眾帶著共鳴代入,在角色身上投射自己的情感,人物才能留在觀眾心里。
這也是我們不斷文藝復興經典老劇的原因。
演員們各具特色,百花齊放,充分各展其長。
單薄的顏值與刻板的人設,看似已經成為如今古偶的通用公式,實則是自作聰明。
觀眾也只有感到智商被侮辱準備罵一嘴時,才會想知道那些劇的名字。
可惜,當下的制作方,將觀眾對古偶的喜愛進行了錯誤的歸因。
原本是錦上添花的顏值,卻被當成了古偶大行其道的終極秘密。
資本不顧低分批量炮制,部分演員與畸形市場共沉淪。
演技反而成了不被看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部分。
《夢華錄》如今的高分,便是觀眾對過往粗劣古偶劇的報復現象。
觀眾心中的怒氣,需要一個發泄口。
種種信號如果仍被無視成「古偶不需要演技」的傲慢偏見,只會帶來更大的逆反。
而仍持這一看法的人,只需靜下心想一想「演員」二字的意義。
若無演技,「演員」也將失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