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好,而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恩情和親情的延續。10年前,堂哥的兒子要來我所在的城市上大學,當時堂哥和前嫂子離婚不久,堂哥畢竟是個男人,侄兒上大學的事情都是她兩個親姑姑在操心,當然我也很熱情,畢竟有著血緣關系。我讓兩個堂姐放心,我會把一切都準備好。我提前買好了開學要用的所有用品,被子,衣架,吃飯的碗,勺子等等。侄兒提前2天到了,我去火車站接到我家住了兩天,開學當天帶著他,提著大包小包,坐公交車去學校報到,學校距我家大概30—40公里。
就像我當年上大學那樣,把床鋪好,所有的事安排好了,我才放心回家。我讓侄兒放假就到我家來,我帶他出去玩,給他買衣服。有時候時間長了他沒有來,我會提著多種鹵菜,水果,零食去學校,在校外等下課后他來拿。過年會給他們兩兄弟紅包。我是獨生女,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姑姑,體會不了親姑姑對侄兒是怎么對待的,只憑我的本能和能力做事。侄兒因為在大學里學業不好,讀到大二選擇了輟學,我感到很遺憾,也挺失望的。以后的日子重蹈老一輩的覆轍,外出打工幾年,回來后跟著他繼父在工地上賺了一筆小錢,娶妻生子。自從他離開學校以后,我們便沒有多少交集,甚至是多年沒有聯系,過年回老家碰到也最多是招呼一聲。我父親去世,他就在20多公里外的縣城,卻沒有來參加,連電話都沒有一個。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我的“付出”有意思嗎?他結婚我專門請假,開車400公里去參加,隨了2000份子錢。那只是因為我堂哥,他的父親。我們堂兄弟姐妹共10個,我是老幺,也是獨女,我父親心臟病幾十年,而我工作在離家400公里外的城市,如何能照顧到父母?還好我有一個關系特別好的堂哥(上文中侄兒的父親),他比我大10歲,主要在外地打工謀生,待在家的時候,經常去我家陪伴看望我老爸,他了解我爸,陪他說話,陪他喝小酒,不管有沒有菜,他從來不嫌棄,每次回去都會100、200的給我爸,我爸心里高興,但又不想欠著人情,就拿個本一筆筆的記著,等到機會,再還情。
他家吃什么“好”東西都接我爸媽去,我爸行走比較困難的時候,我嫂子(后嫂子)攙扶著我爸走,吃了飯再送回去。父親危在旦夕,堂哥帶他去縣醫院看病,照顧他,隔三差五的去看望他,坐在父親的病床邊噓寒問暖………這些恩情,這些感動的一幕幕,統統記在我的心上,我打電話哭著感謝堂哥和嫂子。遠水解不了近渴,有了他們我才能安心工作。在心里早把他們當自己的哥哥嫂嫂,心里發誓,這輩子我一定要對哥嫂好。堂哥和后嫂子又生了兩個小孩,因為他們家前幾年修房子,經濟不寬裕,我時常給孩子買衣服,過年給紅包。沒有想過他們長大以后是否記得我,甚至是認識我。
前幾年,堂哥向我借錢,我也不是特別寬裕,借不了太多,但借給他的,可以無限期,只要他們需要幫助,我都會盡力而為。我希望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得幸福,我怨自己沒有本事,沒能給他們提供多大的幫助,所以對他們的孩子好,我心甘情愿,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好,是因為血緣關系,因為信任,因為不求回報,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恩情和親情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