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林寺》;隋唐年間,神腿張抗暴助義,遭王仁則陷殺,其子小虎為報父仇,取名覺遠,習武少林。其間李世民遇困,上演十三武僧救唐王的故事。演員都是真功夫,李連杰剛柔并濟,于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于承惠的醉劍游龍似鳳,讓影片成為經典。插曲《牧羊曲》也是詞美曲悠。片子年代久遠,打戲過于繁多,感覺像是要把所有武功招式都一個個拍遍,一個接一個,丟了電影感。影片以紀錄片形式介紹,增加故事可信感。
2、《武當》;雖然沒有現在大片眼花繚亂的特技招式,但是重在精神的傳達,后發制人 堅強不屈。確實沒啥可看的,大概有兩點可說,一是將主人公高手設定為女性,二是可看1983年的武當。官府和洋人勾結起來欺壓百姓,將捻軍吹為民族英雄,都是1950年代以來的敘事傳統。
3、《自古英雄出少年》;小時候看最可怕的就是那個牧民被暗殺,不知道為什么小時候有那種感覺,很可怕,感覺像你最信任的人內心不是自己變成魔鬼一樣,現在看就完全沒感覺了,不知道小時候為什么會有那種感覺,大丈夫當年可笑死我了,小媳婦現在看好漂亮。
4、《武林志》;央視6套重看此片,已逾三十余年矣。當年看時,處于剛能看懂的年紀吧,卻印象深刻,主人公遭惡勢力欺侮時,為其心痛;不向權貴低頭而自殘時,為其心碎;民族大義面前聯手抵抗外侮,為其心潮澎湃……真是充滿濃濃的回憶和情懷。
5、《少林小子》;繼《少林寺》后再度推出的《少林小子》,情節上更多了些喜慶和幽默元素,少林和武當亦是功夫片里的傳統!黃秋燕是李連杰的首任原配夫人,還有丁嵐,于海,于承惠,計春華等原班人馬加盟,一幫少年兒童演員們據說也是武術隊員,最后的功夫場面展現了多個兵刃和拳術!此外還有大師童自榮的配音,那是兒時在影院的記憶!
6、《南拳王》;小時候印象很深的一部武俠功夫片,本片也是80年代功夫片的代表作,后來在電視上也多次觀看!武打場面很精彩,把南拳短快靈的特點展現無疑,幾處武打場景中還有板凳,雙刀,三節棍等多個中式兵器!影片很有正能量,場面也算宏大。
7、《木棉袈裟》;現在看來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都很倉促,人物塑造也有一些單薄,奈何有童年濾鏡,當時覺得這一類的武打片都很好看。雖說是少林寺的跟風之作,但真功夫、真燒,誠意、質量均屬上乘。重溫少年時代的武俠片,片中插曲纏綿悱惻,令人難忘。
8、《少林俗家弟子》;《少林俗家弟子》如今看來是一部男人看了會沉默的故事。當年張鑫炎導演制作的《少林寺》火了之后,與少林相關的電影猶如雨后春筍般一部接一部的冒出來。再加上和尚這一特殊身份的確有很多有別于凡人身上可挖掘的創意,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劇情。
9、《南北少林》;《少林寺》、《少林小子》取得成功后,幾乎是原班人馬,又打造了同題材影片《南北少林》,就連黃秋燕角色也有五成的重復。李連杰的第三部作品,在拍攝過程中背部拉傷,黃秋燕就天天往醫院跑,影片拍完后二人也領證結婚。計春華、熊欣欣完全是醬油角色,于承惠接過早期羅烈的班,飾演了一系列白胡子反派形象。
10、《無敵鴛鴦腿》;童年時期看過的電影,那時候這樣的電影的確很能迷惑想學絕世武功的男孩子的心。黑砂掌VS鴛鴦腿。其實我都不記得情節了,小時候聽“無敵鴛鴦腿和鐵砂掌”,印象特別深刻。經典影片非常好看。
80年代一票難求的十部電影,看過2部以上的就暴露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