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黑盒——軒子
喜歡電影的朋友應(yīng)該都清楚上世紀(jì)1994年在影史上的地位,留下了多少經(jīng)典電影在今天看來依舊意義非凡。這次我們就一起回看這些影史經(jīng)典,簡單聊聊我心目中的1994年十佳影片。時間不多了趕緊上車,進入正題。
《肖申克的救贖》
在次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雖然獲得了10項提名,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卻輸給了《阿甘正傳》。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肖申克》的評價卻逐漸超越《阿甘正傳》,常年位居各大電影排行榜榜首。尤其在IMDB和豆瓣的top250,可見無論是專業(yè)影評人和普通的觀影大眾對于它的喜愛。它也是電影愛好者和發(fā)燒友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彷佛沒看過它,你就無法踏入影史經(jīng)典的大門。影片的故事圍繞一名蒙冤入獄的銀行家,在獄中渡過的幾十年人生,并最終成功越獄的故事。它是一部關(guān)于“自由”和“希望”的故事。這兩者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才能使得即便這么多年過去,《肖申克》依舊被人們不斷提起的原因所在。而在這部影片中所體現(xiàn)出的“自由”,是更加宏觀和宏大層面的自由,是一種對自我向往的實現(xiàn)。更是對“人”的實現(xiàn)。
《阿甘正傳》
如果你說你喜歡《阿甘正傳》勝過《肖申克》,那么在今天的語境中,馬上會有人跑來噴你,說你被什么什么吧啦吧啦的東西洗腦,價值觀出現(xiàn)了問題。誠然在某種層面,《阿甘正傳》確實輸出了一些美國在那個時代的主流意志和價值觀,但請注意我說的是“那個時代”。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與國之間實力與關(guān)系所發(fā)生的深刻變化,中國也在變,美國一樣如此。我想說的是美國發(fā)展到今天,在一些價值觀層面和體制層面,確實產(chǎn)生了一些肉眼可見的混亂。還是那句話,文藝作品的批評一定不能脫離它的時代特征。至少在上世紀(jì)90年代,美國還沒有變成如今這般模樣。當(dāng)然拋卻這些宏大敘事,你依然可以把它當(dāng)作阿甘和珍妮的愛情長篇故事來看。好的影片自會有很多的解讀角度和空間,這也正是它好的所在。影片用阿甘從小到大的成長經(jīng)歷,串聯(lián)起了美國的時代發(fā)展。你更可以把它看作美國的主旋律宣傳片。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完成了十分出色且完整。生活就像巧克力,珍妮的全裸彈唱,阿甘的不斷奔跑。各有各的美好,各有各的希望。
《低俗小說》
低俗小說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絕對算不上神作級別。即便是和昆汀自己以后的作品來比較,也是如此。但文藝作品一定不能脫離它的時代背景來看,《低俗小說》一樣有它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它讓昆汀一躍成為知名一線導(dǎo)演,更開創(chuàng)了以小成本獨立電影,獲得巨大商業(yè)成功和出圈被大眾認(rèn)可的典范和先例。前述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大過了電影本身。當(dāng)然《低俗小說》所展現(xiàn)出的非線性敘事技巧,和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影體驗,也是毋庸置疑的。大家想想為什么這部電影要叫作《低俗小說》呢?沒錯,它就如同你無數(shù)次在街邊看到的地攤文學(xué),突然有一天出圈登上了大屏幕。你總會覺得錯愕,這不是我前幾天在學(xué)校門口的地攤上看到的那本小說嗎?怎么還拍成電影,放在電影院了?沒錯,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兜退仔≌f》讓很多原本難登大雅之堂的個人惡趣味,第一次以電影藝術(shù)的角度,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你可以說它是什么玩意,但惡趣味每個人都有。
《燃情歲月》
個人最喜歡的布拉德皮特的作品,甚至超過了《搏擊俱樂部》,也是在臥虎藏龍的1994年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經(jīng)典。一部波瀾壯闊的西部史詩,影片圍繞一位父親和他的三個兒子展開。三名兒子每個都個性鮮明,尤其以布拉德皮特所飾演的二兒子最明顯。他狂放不羈,就像西部的草原,也是父親的最愛。他忠于自然,忠于內(nèi)心,無比真實。但可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傷害到身邊的人。同時又無比具有吸引力,惹人憐愛,讓人神往。這便是以今日之眼光來看,不那么正確的人如此受到歡迎和喜歡的原因所在。并非一切標(biāo)準(zhǔn)都要以道德出發(fā),尤其是在藝術(shù)作品中。布拉德皮特所飾演的二兒子,所代表的原始,野性與透出的溫情,會讓許多觀眾直面自己內(nèi)心的某個角落,而這里是在慣常生活中輕易不會表露的地方。從某種角度來講,它也代表著一種極端的浪漫主義,盡管它已經(jīng)在當(dāng)代社會徹底消亡,但不妨礙我們會不時懷念它。
《這個殺手不太冷》
“人生諸多辛苦,是不是只有童年如此?!爆?shù)贍栠_問。里昂說,“一直如此。”有多少人是因為看到過這句話,而去補的電影?!哆@個殺手不太冷》的中文譯名可謂翻譯的恰到好處,又無比傳神。即提到中心人物,又點出了這名人物的不同。很有遐想空間,讓人想去了解。影片講述了一位孤獨的職業(yè)殺手,與鄰居小女孩之間,亦友亦情的情感關(guān)系。這種模糊的定位,正是這部電影高明之處。娜塔莉波特曼在這部影片中,貢獻了青澀又真誠,但又與角色完全融為一體的表演,堪稱影后級。導(dǎo)演呂克貝松也在這部影片中,展現(xiàn)出了法國人特有的浪漫質(zhì)感。冷酷,殘暴但不血腥。影片情節(jié)通俗易懂,觀感爽快刺激。再加之導(dǎo)演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男女主之間的情感遞進。每一個元素都是大眾觀眾所樂見的,也造就了這部影片在之后的歲月中,不斷被更廣大的觀影群體所接受,口碑不斷積累。終于到達了今天的高度。
《活著》
反映特殊歷史時期的文藝作品,向來有兩部被大家口口相傳,沒有忘記。一部是93年的《霸王別姬》,另一部就是94年的《活著》。根據(jù)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但張藝謀在改編中加入了少許安慰。令這個殘酷的故事在結(jié)尾處,給了大家一口喘息的機會。一個人的命運啊,當(dāng)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影片在時間上橫跨了解放前,國共內(nèi)戰(zhàn)以及解放后的大時代,將葛優(yōu)飾演的福貴的個人命運,安排進大時代的變遷中。將個人的渺小與無力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但如果只有這一層,那還不足以封神。正是在這種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大時代中,始終有意無意的保有個人頑強的生命力,堅韌的渡過一關(guān)又一關(guān),艱難的活著。活了下來。這才是這部影片的全部含義。在處理特殊時期的手法上,張藝謀采取荒誕與黑色幽默的筆觸,看似輕盈,但看后更使人脊背發(fā)涼。葛優(yōu)與鞏俐的演技自不必說,再加上影片中有大量打光和構(gòu)圖,也都展現(xiàn)出了張藝謀攝影出身的功力,兩者同樣為電影加分不少。其他的無需多言。
《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在偉大的處女作就顯示出了驚人的天賦與才華,同樣是特殊歷史時期的故事,在姜文這里完全變成了“正面形象”,忙于政治運動的大人們無暇顧及小孩。因此這段時期,也就成為了他們短暫的“烏托邦”,這里到處都是肆意的青春,和空氣中漂浮的荷爾蒙。你同樣可以說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青春片。只不過它發(fā)生在特殊的時代,因此也就產(chǎn)生了這樣那樣的解讀方式。姜文從不在自己的電影中避諱,自己強烈的左派情結(jié)。當(dāng)然這與他的出身和成長環(huán)境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我一直認(rèn)為這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應(yīng)該和他的另一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連起來看。這樣你才會看到一個更加完整的姜文。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宏觀,一個是主觀一個是客觀。任何事情都有解讀的兩面性,你可以說他喜歡那個時代,你也可以說他是在暗諷那個時代。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在以那段時代為背景的電影中,你才能更加靠近最真實的姜文,以及他鏡頭下,那種怪誕,陽光下又有種說不出的異樣,不知所云又有點詭異的時代。這種筆觸是他獨有的。
《重慶森林》
1994年連續(xù)上映了兩部王家衛(wèi)的作品,7月的《重慶森林》和9月的《東邪西毒》,后者是墨鏡王憋了很多年的作品,而前者則成為他此后的代表作。王家衛(wèi)可以說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輸出了很多部帶有個人美學(xué)特色的經(jīng)典港片。除了上述兩部,還有如《阿飛正傳》《墮落天使》《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46》等。即便你沒看過《重慶森林》,你也一定聽說過鳳梨罐頭會不會過期的傳說。它會是那種,只要你看進去,就會越看越喜歡的電影。裝逼裝到極致,就是自成一派的美學(xué)。王家衛(wèi)很好的貫徹了這句話。影片中的林青霞冷艷、性感又神秘。王菲清純,活潑又靈動。不同的人物從不同的角度,刻畫出了香港這座現(xiàn)代化大都市中,人們疏離又渴望靠近的情感關(guān)系。氣質(zhì)獨特,迷幻抽離。那年月的香港,總有種說不出的野性和未被馴服,但自成體系的社會形態(tài)。尤其是在無數(shù)個夜里,所散發(fā)出的迷人氣息,讓人忍不住去窺探。而王家衛(wèi)正好捕捉到了這種氣息,以至于讓人百看不厭。
《飲食男女》
李安父親三部曲的集大成之作,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終于看到了一個褪去青澀,漸入佳境的完全體的李安。故事圍繞一位父親和三個女兒的家庭故事展開。身為大廚的父親,在每周末的晚上總會張羅一大桌的各色菜肴,喊女兒們回家吃飯。李安在這里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吃”串聯(lián)起了家的概念。正如父親在結(jié)尾最后一次家庭聚餐中說到的:家之所以為家,正是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心里也會產(chǎn)生各種顧忌,互相影響。但這不正是一個“家”的意義嗎?這種對于“家”觀點的中國式理解可謂透徹。說完飲食,再說男女。中國人的性觀念中有很深刻的矛盾性和復(fù)雜性。影片中代表保守觀念的父親,李安設(shè)計他在片尾,拋出了最訝異但又合乎情理的反轉(zhuǎn)。相反一直保持開放獨立的二女兒,最后卻成為了父親廚藝的接班人。李安通過四位主角情感生活的對比,把中國人難以啟齒的情感道德問題,用一種輕松,調(diào)侃的方式娓娓道來。讓這一千年避而不談的問題,獲得了全新的觀察視角。最后,我們可以看到李安在這三部曲中,用自己敏銳的觀察和極其精準(zhǔn)的捕捉,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富代表性的幾個方面,如“父子”“家”“婚姻”“飲食文化”“情感道德”等,刻畫的淋漓盡致。而中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大多數(shù)時候也是從這幾個方面生發(fā)而來的。這么多年過去,這三部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問題,依舊在中國人的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星馳
星爺在這一年一共上映了三部電影,分別是《破壞之王》《九品芝麻官》和《國產(chǎn)凌凌漆》,再加上前有《唐伯虎點秋香》,一年之后的《大話西游》,周星馳由此進入了全盛時期。即便是不怎么看電影的人,星爺?shù)淖髌芬矡o需多說。觀眾的喜愛,學(xué)院派的解讀也早就汗牛充棟。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了周星馳電影的受歡迎程度和其獨有的特殊性。其實在我看來,周星馳電影最好的解讀與注腳,恰恰是他自己的另一部作品《喜劇之王》。而當(dāng)你真正看懂那部電影的時候,你也就讀懂了大半個周星馳?!毒牌分ヂ楣佟贰短撇Ⅻc秋香》,再算上《大話西游》這三部作品,全部都來自于中國傳統(tǒng)的典故或者神話作品的改編,并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試問當(dāng)今國產(chǎn)電影,大談文化自信之時,有哪一部電影超過了前述三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星爺才是最早的文化自信的建立者,可謂功不可沒。
最后還有藍(lán)白紅三部曲中的兩部也在1994年上映,也絕對配得上十佳。這個就放在以后個人十佳電影三部曲中再詳細(xì)解讀。同年上映的還有以下這些經(jīng)典電影,同樣配得上擁有姓名。它們是:《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變相怪杰》《獅子王》《真實的謊言》《生死時速》《暴雨將至》《烈日灼人》《紅玫瑰白玫瑰》《金枝玉葉》《賭神2》《精武英雄》等待。真的是電影的美好年代,希望未來還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