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期我待已久的《侏羅紀世界3:統治》盛大開畫。
首日(6月10日)票房1.02億,雖然比起《侏羅紀世界2》的2.02億的票房萎縮了一半,卻是自去年《速度與激情9》以來唯一首日票房過億的引進電影。
看大片是觀眾的剛需,像《侏羅紀世界3》這樣的電影已經太久沒有出現在電影院里了,所以即便知道口碑不行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去貢獻票房。
畢竟,有的看就不錯了。
可能是抱著極低的期待吧,《侏羅紀世界3》并不像我想的那么不堪。畢竟是1.65億美元砸出來的,畢竟前五部主角都到齊了,畢竟數字恐龍滿屏幕都是,這個基礎分還是有的。
比起《侏羅紀世界2》那更是好上太多,不過比起《世界1》還有差距。主要是第一集故事線比較集中和連續,不像第三部那么亂套。
先說說優點吧。
大片感是真的出來了,特效量大過癮,就怕觀眾覺得賠了。咱故事可能不行,但絕對要值回票價。
而且對比起《世界1》的1.5億和《世界2》的1.7億預算,《世界3》的1.65億并沒有額外追加成本,卻塞進了更多的恐龍,更大的場面,還請回來了“公園三部曲”的主演,就說明這部錢用在了觀眾看得見的刀刃上,值得表揚。
然后到了所謂的“大結局”嘛,懷舊元素滿滿,要是沒看過“公園三部曲”甚至有時候會有點連不上。可對于看過前作的觀眾就非常友好了,把系列的經典元素全致敬了一遍,細節里幾乎全是彩蛋。
兩代主演重聚的時候,甚至有點“三蛛同框”的破次元壁的激動。其實看電影也不是說必須是高分口碑大作才值得看,《侏羅紀世界3》這樣在特定語境里能給觀眾帶來感動,已經很有價值了。
再就是動作元素有所提升,其中代表就是馬耳他追車和冰河狂奔,動作設計驚險流暢,達到了A級制作應有的水準。
雖然看著就覺得往環球的“速度與激情”的風格上跑偏,也算不上新鮮,但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侏羅紀系列”里,那就有點意思了——至少在前作基礎上加入了全新的奇觀。
這些點都讓我覺得這票錢沒白掏,而且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不算浪費。
然后再說說缺點。
后半段正派主角團一度多達八人,還不算反派道奇森,拍出了“復仇者聯盟”合體的感覺。
而且初代三人組還不是打打醬油那么簡單,每個人都有完整的故事線。導致前半段鏡頭在他們之間來回切換,把敘事切得又碎又亂。
這都不是雙線或者三線敘事的問題了,本來綁定了的克萊爾和歐文在墜機的時候又分出兩條線你敢信么。作用也很明顯,就是各自又遭遇了恐龍襲擊,引入更豐富的場景而已。
這又是陷入了“三蟲同框”式的陷阱,為了創造場景寫劇本,而不是圍繞講故事本身。
包括基因編輯的蝗蟲,應該是不想陷入每部都是恐龍大逃殺的死循環,可這個危機沒頭沒尾根本不合理。
所以場景和場景間的過度就變得非常生硬,就是引出下個情節點的過場,文戲都像開場克萊爾告訴克隆人梅西“很獨特”一樣的尷尬。
簡單來說就是經不起細琢磨。
這個系列已經29年了,首部《侏羅紀公園》是里程碑式的電影,無論對科技使用的擔憂,還是“生命總會找到出路”的斷言,都極具思辨價值。
《公園1》更是首部大規模使用電腦特效拍攝的影片,以前這樣的怪獸電影一律是模型拍攝,數字技術只零星出現在《終結者2》之類先鋒電影中。
《侏羅紀公園》以后,電影人知道自己腦中天馬行空的想象都能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幾乎是改變了整個好萊塢的創作方式。
可是除了首部曲,續作大多淪為了驚悚的怪獸逃殺電影。不能說爛,但價值有限,特別是與劃時代的《侏羅紀公園》對比。
如今六部曲終于畫下休止符,雖說《侏羅紀世界3》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可還算是兜住了故事,把六部曲封裝成了還算體面的完整系列。
而且我是不相信環球會就此打住的,只不過再重啟的話估計要換一批主演,換一個故事了。到時候歐文和克萊爾再回來客串,回憶殺又來收割一遍。
嗯,我都替環球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