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劇、腰部劇成為近年國產劇市場的兩大重要分支,前者配置高大上,后者則走平凡路線。造成兩者既定印象本質區別的根源是,項目成本。經費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盤子的大小、主創和演員級別、營銷力度多大。
可是當內容為王回歸影視行業,砸錢做爆款的亂象開始降溫。直觀表現就是,一些被寄予厚望的頭部劇啞火,反而一些小而美劇層出不窮。愈發證明了投入與回報并非完全正相關的道理。說到底,優質內容才是劇集反響的核心驅動力。
這些配置賣相與播出反響兩極化的“兩級劇”,從題材分布可以看到折射的一些行業變化。造成兩極化成績的原因和帶來的啟示,同樣值得思考。
頭部or腰部,求穩與求新
前段時間收官的《風起隴西》雖然口碑不錯、但收視率始終低迷,堪稱因為曲高和寡翻車的頭部劇代表。此前陳坤主演的《天盛長歌》幾乎復制了同樣的翻車路徑。
梳理近年古裝劇失利的選手,既有電影咖章子怡下凡的《上陽賦》、湯唯電視劇處女秀《大明風華》,也有流量花生挑大梁的《鏡雙城》《劍王朝》,甚至不乏老戲骨撐起排面的歷史劇《山河月明》。
與現世距離貼近的都市劇,更是重災區。尤其一些還沒開播就已經吸引關注的頭部都市劇,應驗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正午陽光操刀的《相逢時節》豆瓣評分與收視慘淡,刷出國劇門臉劇的口碑新低。《我們的婚姻》《心居》即便分別有白百何、海清坐鎮,但仍難以抵消人設和劇情懸浮帶來的暴擊。
近年某些熱門劇種,也隨著數量井噴和同質化消耗了創作新鮮感,提高翻車概率。頭部她劇集正陷入一個誤區:預埋很多熱搜話題貫穿全劇,試圖人為制造爆款的痕跡明顯,不僅沒能吃到女性題材紅利,還惹來反感。如主打職場話題的《女士的法則》《盛裝》《女心理師》,女性群像劇《北轍南轅》《正青春》,雙女主劇《流金歲月》。
越來越多玩家入局懸疑賽道,提升了劇作格調,可收效不及預期。迷霧劇場升級后的劇目《八角亭迷霧》撲得水花都沒有,在主創故弄玄虛的故事里,一堆實力派演員被白白浪費。國際影帝廖凡搭配陳飛宇的《淘金》,也是至收官都悄無聲息。
此外,反腐劇《突圍》、諜戰劇《脫身》等一些帶有主旋律色彩的頭部劇,也闖入翻車陣營。可見,反響不及預期的頭部劇題材分布廣泛,且隨著數量基數增大,翻車率也會相應增加。
整體來說,成績平平的頭部劇以流量時代常規產物、偽現實主義題材、套路化女性劇為主。從影視公司頭部版權劇到平臺頭部定制劇的流變,體現了影視行業在內容、渠道雙端的制播話語權轉變,以及市場供需端受到大眾審美影響的一些細微變化。
反觀小而美劇,制作公司、演員陣容或許不屬于第一梯隊,甚至有的還可能是新面孔,但由于這類劇作自帶網感基因,只要能符合網生代用戶的圈層化需求,小爆不是問題。
以甜寵、奇幻兩大基調為主的劇作,即為代表。前者滿足了少女心受眾的網戀剛需,后者滿足了Z世代挖坑填坑的腦洞刺激與獵奇心。
《一閃一閃亮星星》《我的巴比倫戀人》《變成你的那一天》《傳聞中的陳芊芊》都融入了穿越的奇幻元素,再配合懸疑或沙雕畫風,相當下飯。《御賜小仵作》《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則裂變出甜寵+的新配方,古裝探案、校園青春正是孵化小而美劇的容器。
此外,治愈劇也容易出黑馬。這類主打情感公約數的普世價值劇,一旦與女性審美掛鉤,會增加爆的可能性。《突如其來的假期》《愛很美味》《我在他鄉挺好的》,走的都是這個路數。
綜上,小而美劇在題材和體量上較為輕盈,不會強行拔高劇作立意,接地氣和生活流是破圈法門。由于這類劇主要集中在視頻平臺播出,以平臺定制劇或自制劇模式運作,且目標受眾針對性明顯。
所以題材的轉變,能折射出視頻平臺對內容矩陣布局的戰略變化思路:一是基于大數據對用戶的分析來開發新的細分賽道,挖掘搶占新紅利;二是為已有題材注入新鮮元素,跳出同質化桎梏。因此,平臺在選擇合作伙伴上,腰部劇跟頭部劇完全相反。大項目求穩,小項目求新。
成績兩級,內容為王是要訣
導致“兩級劇”頻頻出現,要從影視產業鏈上中下游找原因。比如頭部劇撲街,就離不開源頭的IP魔改、人物+故事+制作有瑕疵、演員演技勸退觀眾、主創不擅長某類型劇、片方對觀眾審美判斷失誤和主創基于個人表達的傲慢態度、電影導演進軍劇圈因制作思路未切換而水土不服、題材敏感變積壓劇過時等因素。
《有翡》還在拍攝時,女主趙麗穎就在微博發圖內涵魔改,播出后果然口碑不佳。《女士的法則》全方位被吐槽懸浮,主演江疏影的演技又辣眼睛。《風起隴西》主創面對低收視,一副高高在上的口吻大談觀劇門檻和大眾審美,甩鍋令人反感。
電影圈名導馮小剛下凡執導網劇《北轍南轅》,原本業內外指望能通過帶來電影質感升級網劇精品化,誰知降維打擊沒成功,劇中描摹的5個女性,一個比一個像“假人”,懸浮群像根本引發不了女性受眾共情。
被稱為全民爆款劇《人民的名義》兄弟篇的《突圍》,遭遇了反腐劇的審查難關,刪減修改、拼拼湊湊,最后積壓兩年多才終于拿到播出資格。可時過境遷,加之失去原汁原味,金牌主創+演員都難挽回口碑和收視,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此外,導致頭部劇反響平平的另一個原因,是大數據指導下,視頻平臺為迎合用戶喜好,開發相應題材來豐富內容矩陣,在市場層面主導了創作風向,所以頭部劇往往以古裝、都市、懸疑為主,加速白熱化競爭,一旦內容掉隊就會淪為炮灰。
反觀小而美劇戰績不俗,關鍵在于基于題材特性把控好了內容核心,而且富有新意。
《御賜小仵作》搭建“懸疑+甜寵”的題材框架,以古早驚天大案為主軸穿插小案子,既展現了男女主在古代職場的真實面貌、使人物刻畫得立體飽滿,又將破案線、感情線編織在一起,層層遞進、吸睛十足。
《愛很美味》通過有趣和還原生活的劇情來塑造女性人物群像,不生硬輸出金句和打雞血喊口號,而是潛移默化植入女性要愛自己的價值觀,用輕喜劇的方式探討女性困境。另一部風格與之相反的女性群像劇《我在他鄉挺好的》獲得好口碑,則因為將北漂族的辛酸以近乎紀錄片式的真實呈現。
“兩級劇”給行業帶來的影響和啟示,顯而易見。頭部劇折戟,折射出了IP改編亂象和部分人投身紅海市場的投機心理,以為按照以前的爆款套路復制粘貼就能通向成功,結果被現實打臉。
其次反映出流量演員粉絲與路人交鋒、容易觸碰清朗行動紅線而反噬劇作,以及同題創作無創新將導致資源浪費、透支觀眾信任和加速審美疲勞。
在經濟效益層面的負面影響,就是沒達到理想投入產出比的頭部劇,拖累了影視公司、主創和主演的口碑,比如正午陽光因《相逢時節》受到爭議。同時,撲街頭部劇還會消耗平臺劇場的廠牌價值,典型如打了幾個“啞炮”的迷霧劇場第二季。
至于小而美劇能取得驚艷,得歸功于主創,所以幫幕后工作者和其新銳公司打響知名度,是正面影響之一。此外,小而美劇還能發揮鯰魚效應,為劇集市場注入新鮮活力,激勵創作者多做創新探索。
取得不俗票房的分賬劇《一閃一閃亮星星》《人間煙火花小廚》等,更是做出了toC劇的積極示范。而且,小而美劇還能提振視頻平臺的會員業務,并幫平臺更透徹了解圈層用戶的喜好,為未來打造圈層爆款奠定基礎。
其實,無論做頭部劇還是腰部劇,好內容永遠是屢試不爽的王牌。捕捉受眾審美、與時俱進融入普世價值,和注入先鋒意識、用新穎立意引領觀眾,真誠創作、不要做熱搜話題劇,保證題材的硬核并力爭做到雅俗共賞——都是從過往成功劇里可歸納出的創作方法論。
唯有產業鏈每一環從業者各司其職、秉持匠心和齊心協力,才能使“兩級劇”達到平衡。把心思用對地方,從業者付出的心血也將更配得上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