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改編自導演自身的真實經歷,透過奧卡菲娜飾演的比莉,細膩地描述中西文化在處理死亡議題上的沖突。當一個華人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奶奶被診斷出癌癥末期,從小由奶奶撫養長大的比莉選擇向奶奶隱瞞病情,藉由舉辦一場假婚禮,號召全家的人回來見奶奶最后一面…當你知道了身邊對你很重要的人來日不多,你是否會選擇告訴他?還是選擇和其他人一樣,假裝沒事繼續過生活?這問題其實非常難以回答。但過去的我其實也沒有想過到,這問題原來不單只是個問題,它背后其實還藏著不同文化的見解、觀念,也因為這些文化的差異、觀念上的歧異,會使得這問題的答案有所不同,當然你會說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給出的答案自然會不一樣,然王子逸導演的《別告訴她》卻告訴觀眾不是這樣的。
她透過女主角、美籍華裔女孩比莉,來拋出對這問題與答案的質疑,認為既然身為當事人的奶奶就有知的權利,做為她的家人也有著告訴她的義務,可她的家人們卻不這么想,認為奶奶也該有不知的權利,而這知與不知的權力給予,則來自于整個家庭的共同決定,這對于自小就被帶到美國居住、早已習慣西方任何一切的比莉來說是難以認同的,只是在當她不顧反對執意回到家鄉、企圖游說父母與親戚將噩耗告訴奶奶的過程里,經過別人的口、透過自己的眼,比莉才逐漸感受到并體認西方與東方不一樣的從來就不只有肉眼上看到的那一些。
有心理學家認為,比起有話直說的歐洲人,亞洲人更傾向委婉表達。以不傷害到人為原則去做溝通,往往將真話藏在修飾過的詞句里,把訊息分解后重組成一個新的訊息傳出,用間接的方式來讓他人知道,亞洲人似乎比歐洲人更容易于無形間替對方著想,更愿意顧及他人面子而給予對方臺階下。有人說這是種體貼,也有人認為這是東方文化思想的產物,就好似電影里比莉的伯父對她講的,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她,于想法與作風上傾于洋派,把每個人都視為一個個體,所以她才覺得奶奶是該知道真相的,可就東方文化里群體的觀念根深蒂固,特別是對家庭而言更是。
于根本上家庭成員的血是相連的,生命也是一體的,因此做任何事說任何話之前首要考慮的不該是自己、而是家庭,這也是為什么常常會聽見,當子女犯錯父母會痛心斥責你讓家庭蒙羞,因為就他們的認知里群體的觀念遠比個體還來得重。于是,選擇不告訴奶奶實情就是他們這一家共同做出的決定,雖臺面上說的是擔心奶奶對知道自己僅剩三個月可活這件事的恐懼會先比癌癥早殺死她,不過真正他們所顧及的,是整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