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久沒在影院看特效大片了?
大銀幕帶來的視聽轟炸,合家歡的觀影氛圍。
當下都令人無比懷念。
也正因如此,即將于周末上映的《侏羅紀世界3》被寄予厚望。
「救市之作」「票房10億」「IP終章」
巧的是,與此同時,有另一部同題材大片已低調上線。
剛播一集,豆瓣評分就飆上9.6。
只因它的特效實在太牛×。
看過的觀眾無不驚嘆、震撼。
不夸張地說,足以吊打所有好萊塢大片。
在《侏羅紀世界3》上映之前,我們不妨先來感受一下——
《史前星球》
Prehistoric Planet
這部紀錄片陣容堪稱王炸: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擔任解說。
《鋼鐵俠》《奇幻森林》《獅子王》等大片團隊參與制作。
看完直接刷新認知,讓不少觀眾大呼「懷疑人生」。
這份震撼,首先要歸功于以假亂真的特效呈現。
雖然紀錄片的恐龍主角們生活在6600萬年前。
但居然拍出了攝影機「實拍」的即視感。
因為全片使用CGI野生動物電影制作技術完成。
這在紀錄片領域,是里程碑級的創舉。
視覺技術及呈現效果已經甄至化境。
逼真到什么程度呢?
一是恐龍本身被打造出的質感,毛發纖毫畢現,皮膚鱗甲栩栩如生。
不同種類恐龍的眼珠顏色,都經過古生物專家考證后制作。
霸王龍打斗過后身上的傷痕清晰可見,甚至新舊程度還有細微差別。
滄龍在水下脫落的皮膚,可以精細到紋理。
而下過雨之后,迅猛龍毛發被打濕的狀態也相當寫實。
除了史前生物本身制作還原的逼真度以外。
特效制作團隊還使用了「虛擬攝影機」技術。
即,攝影指導通過CG技術來模擬真實的攝影機運動呈現效果。
比如會擋住畫面中的部分前景,增加隱秘感。
仔細看,翼龍啄食食物時,甚至還有攝影機被啄到輕微抖動的細節。
單爪龍捕捉白蟻時,甚至會調皮地跟鏡頭對視。
除此之外,整部片中的環境光線也被精確還原。
比如夕陽會穿過蒙古泰坦巨龍群的身體縫隙,形成光影的明暗變化。
增加畫面的藝術效果和真實感。
影片中甚至還有一段夜視紅外鏡頭。
制作組這波炫技,看得人驚掉下巴。
除了震撼的特效,畫面承載的巨大信息量,也在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理論依據都來源于時代前沿的古生物研究成果。
因而,片中顛覆了許多常識。
比如,「洗白」了影史著名反派霸王龍。
在《侏羅紀公園》等影視作品中,霸王龍擁有敏銳的嗅覺和超強攻擊性,嗜血兇猛,神出鬼沒。
以一己之力支配著主角團的生死。
給無數80、90后留下了童年陰影。
而紀錄片,卻塑造了一個異常溫情的霸王龍。
開篇就是霸王龍帶娃游泳覓食的場景,儼然一個盡職盡責的奶爸。
并且,霸王龍會游泳這點也不為人所熟知。
在解密《史前星球》幕后制作的視頻特輯中,首席科學顧問指出:
霸王龍骨骼中空,前肢短小,但鳥狀后肢極其發達。
不僅是走路跑步的好手,在游泳時也非常有效。
而霸王龍的幼崽,與成年霸王龍殘暴的形象也有巨大區別:
竟然是毛絨絨的斑紋小可愛。
另外,紀錄片還大膽挑戰了人類千百年來對恐龍的認知。
恐龍的表皮并非光滑堅硬。
根據最新化石研究成果,史前大多數物種身上都有羽毛。
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恐龍這一「史前霸主」的形象便有了點「萌化」的意味。
比如這幾年憑借《侏羅紀世界》翻紅的人氣王迅猛龍。
此前,相關的影視形象幾乎都是臆想。
而《史前星球》則完美地復原呈現了最新研究成果。
迅猛龍不僅有羽毛,還有小鳥一般毛茸茸的翅膀。
在熱門恐龍之外,《史前星球》還對許多只有文字描述,以往形象混亂的古生物做了復原和整合。
這些極富研究價值的畫面,讓它從一部紀錄片,直接升級到了科教片的級別。
一眾科普博主直接圍繞此片興奮團建。
讓人想起美劇《老友記》中癡迷于恐龍的古生物學家Ross。
連領帶都是恐龍圖案的。
而這部紀錄片還不只滿足于重塑恐龍的外形。
對史前巨獸交配的科普,也狠狠地刷新了魚叔的認知。
其中最令人爆笑的求偶方式,莫過于食肉牛龍的激情求偶舞。
雄性食肉牛龍在求偶前會特意收拾出一塊空地,作為自己表演的舞臺。
為了保持空地的整潔,它要不停地撿拾雜物,以等待雌性的到來。
由于準備工作量很大,加上求偶機會并不多。
所以雄性決定抓住機會出奇制勝,利用自己兇狠的外表制造反差萌。
先是搖頭晃腦迷惑對方。
然后突然伸出一雙喜感小短手,搭配翹起來的尾巴激情尬舞。
隨后再轉一個圈,換換花樣,繼續表演。
最后一個結束定格,緊張地接受檢閱。
然而,賣力表演并不總能抱得美龍歸。
這頭雌性食肉牛龍看完表演,十分感動,然后扭頭拒絕。
雄性只好難過地回去繼續撿垃圾。
整個過程心酸又好笑。
據悉,食肉牛龍將會在《侏羅紀世界3》中擔當重要角色。
是否還能發揮這般諧星潛質,令人期待。
對比起食肉牛龍,霸王龍的感情生活可謂干脆利落。
剛經歷過一場惡戰的雄性霸王龍,來到水邊清理傷口。
雌性霸王龍聞著氣味趕來,又一場「相愛相殺」一觸即發。
誰料雄性很快認慫,表示不想交惡只想交配。
于是倆霸王龍瞬間感情升溫,馬上開始進行一些需要付費觀看的內容。
想起隔壁的食肉牛龍還在撿垃圾,整個場景變得更殘忍了。
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巴巴里翼龍的求偶過程。
雄性身形較大,同時長有巨大的頭冠,用來辨識性別。
為了爭奪有限的繁衍資源,它們會攻擊其他雄性競爭對手,打得兩敗俱傷。
但誰能想到,有一部分雄性巴巴里翼龍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它們并沒有巨大的頭冠。
于是,干脆玩損招。
它們偽裝成雌性,假裝看不上其他雄性的求偶表演而離開,借此躲避「雄競」。
同時還會利用這種外貌優勢,暗度陳倉,近水樓臺,率先獲得交配權。
原來,雞賊早在史前就有了。
而同為史前生物的菊石,求偶方式則顯得更浪漫一些,它們要求必須「靈魂共振」。
在繁殖季,大量的菊石在海中發光,像海底的星辰。
而只有與對方發光頻率完全一致,才能交配成功。
而且,菊石繁殖過后,很快就會死去。
繁衍的代價如此之大,細品竟然能從中感受到一股向死而生的壯烈與燦爛。
自然之中各物種為了繁衍而做出的巨大努力,無論在史前還是如今,都令人動容。
而不得不說的,還有它們的后代。
在此片之前,恐龍形象一直如洪水猛獸,但《史前星球》給予了另一種視角——
恐龍幼崽們,實在太萌了。
成為陸地霸主之前的它們,小巧玲瓏,一身絨毛,在海灘上玩耍捕食。
翠鳥翼龍幼崽剛出生,就要一瘸一拐地抓緊時間逃生。
鴨嘴龍幼崽,與巨大無比的母親詮釋了何謂「最萌體型差」。
三角龍的「路癡」幼崽迷失在洞穴之中,也讓人為它捏了一把汗。
每一個刷新認知的震撼畫面,都是紀錄片團隊十年磨一劍的成果。
而團隊如此堅持的動力,離不開人類至今對恐龍文化的癡迷。
「人類喜愛、恐懼、又完全迷戀恐龍,或許因為它龐大、兇暴、卻已經滅絕。」
同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曾經的地球霸主一夕之間盡數消失。
隨之而來的謎團與各類猜測,殘留在不可計數的人類文化、藝術、文學、宗教、乃至科學研究之中。
或許這些全是由于,人類在恐龍身上投射了自身對未來命運的想象。
帶著向往,也帶著天有不測的敬畏與恐懼。
《史前星球》讓我們在人類創造的恐龍世界中,盡情感受沒有人類存在的世界。
確是一種奇特而浪漫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