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葛優和馮小剛合作了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它講的是一群自由職業者一起努力,讓人們能過上“美夢成真”的一天。
2013年馮小剛再次攜手葛優拍了一部《私人訂制》,玩兒的依舊是“替他人圓夢”的業務。兩部電影的構想其實差不多,玩兒東西好像也沒走出那種獵奇的套路,但兩部電影的口碑差距巨大,不得不引人深思。
《私人訂制》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幫海南打了個廣告,看完這部電影不少觀眾肯定都起了冬天應該去溫暖海邊的念頭。形式是比較高大上的,包括整個畫面的設計和服裝,比較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
但是,內容并沒有想象中出彩,尤其是現在這類型的故事和噱頭其實已經不新鮮了,如果內容缺少看點,必定讓觀眾非常失望,畢竟期待值太高。
再來說《私人訂制》整部電影的四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雖然都有想要表達的含義,但拍得并不出彩。即便是宋丹丹壓軸的最后一個故事也是如此。
一個清潔工,想要體驗富人的生活,再到最后揮霍無度,雖然能夠體會馮導想要向觀眾輸出的一些東西,但是,卻不覺得深刻。
整部電影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也就是范偉那個隱喻官場的故事了,最狗血的是被人反復提起的還是跟李小璐的那段“色誘”戲碼。
說到底這么多年了,時代進步了,什么都變了,但是馮導沒有變。這從他拍的《老炮兒》就能看得出來,也許他本來就是一個很懷舊的人,不能說是一成不變,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的處世法則和行事作風。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以前才能拍出那么多引起人共鳴的好電影。畢竟老一輩的作風更加old school,而且只要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就是藝術。但這并不意味著,藝術是可以復制的。
很多觀眾都覺得《私人訂制》里馮導拍的那個“大俗大雅”的故事是在影射自己。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不就是嗎?人云亦云的群眾才是大多數,尤其是在對于藝術欣賞這件事情上,太多人都有執念。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多數人喜歡的就俗了嗎?
俗到極致,無人理解就成雅了嗎?這確實是一個很難解釋的問題。馮導在這個故事里大概也是加了許多自己的心得體會,看起來倒也是別出心裁,挺有新意的一個故事。
只可惜這么努力的馮導,《私人訂制》最后還是只得了一個金掃帚獎。說到底,不同時代的觀眾接受的東西也就不一樣了,經典無法翻拍。說是喜劇,但是這部電影確實沒啥好笑的地方,看起來總讓人覺得憋著一股勁兒,實在不適合賀歲檔的氛圍。
更別說電影里的硬廣無數,好歹也是花了錢進了電影院,為什么馮導就是不肯拿出一點誠意,拍好一部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