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定有趣新鮮,劇情節奏也輕松愉快。
只是沒想到,滿心歡喜追到結尾…
又被韓劇氣到心梗。
不過即便如此,這部劇還是有不少亮點,值得好好探究一番:
《XX+XY》
韓國某高中,高一三班來了一位極其特殊的轉學生。
鄭在伊,同時擁有兩套性染色體:XX、XY。
也就是說,一個身體里存在兩種性別,真正的雙性陰陽人。
從小到大,鄭在伊一直在家接受教育,或者到特殊學校上課。
普通學生在學校里怎么上課的,他們又是怎么交朋友?
他想體驗一下真正的校園生活,再決定成為男人或女人。
學校里他以男生的身份示人,除了老師和好朋友世羅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情況。
某天,同桌樸宇嵐約他打籃球。
在球場上,他們勢均力敵你防我守,誰也沒占到便宜。
正打到興頭上,樸宇嵐詫異地指著在伊屁股后面的一塊血跡:你,來大姨媽了?
該死的月經初潮,在毫無預備的情況下突然造訪。
他捂著肚子痛得滿地打滾,第一次無比深刻得體會到XX性染色體的威力。
這還沒完。
青梅竹馬的好朋友世羅,遭不住其他同學紛紛脫單的刺激,荷爾蒙泛濫春心萌動。
世羅拉著在伊往空教室跑,她一個健步欺身向前告白:要不你和我睡吧。
春天的風使勁地吹,吹皺了湖水,也吹蕩漾了在伊的心。
當晚睡夢中,全是和世羅一起的旖旎畫面。
一個激靈,他夢遺了。
在伊被兩種生理現象搞得焦頭爛額,令他更頭疼的事出現了…
雙性人的事情在網絡上突然發酵…
冷門韓劇《XX+XY》5月初開播,一共4集,每集時長不超過30分鐘。
這是一部看得人少,評分也一般的迷你劇。開分7.2,到現在穩定在6.8分左右。
人物設定有趣,一生下來就擁有雙性別的孩子,如何在成年之前建立自我意識,融入社會。
雙性人鄭在伊,如同一個行走的性別符號,折射了太多性少數群體的影子。
性別認知、社會認同、邊緣群體、同性戀…
高概念的人物設定,卻在結尾重拿輕放,以“愛情”拯救一切的慣常套路做結尾。
以至于這部帶有實驗性質的迷你劇,毫不意外的爛尾告終。
網友直言不諱:結尾一股韓劇與生俱來的小家子氣。
即便它突然爛尾讓人心梗,烏鴉也想寫一寫這部劇值得深挖的出彩之處。
整部劇圍繞在伊到底要成為一個男人還是成為一個女人,延伸展開。
TA需要一個正常的性別,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劇中有一幕,在伊XXXY雙性人的視頻在學校里傳播,原先友好的同學質問TA:為什么要裝男生騙人。
甚至,在伊想去男廁所也被攔住發難:你上男廁所惡不惡心?
穿褲裝的男生,穿裙裝的女生,在伊卡在兩種性別之間,看似哪邊都能去,實際上被兩邊排擠。
在伊父母從小就對TA說:你帶著祝福出生,一出生就帶有選擇性別的權力。
這當然是父母善意的欺騙,可社會卻不斷地用異樣的眼光審視在伊,用惡毒的語言攻擊TA 。
在伊身上,我看到了無數性少數群體的影子:不被接受的同性戀、被辱罵的異裝癖、被忽略的流動性別群體…
在伊作為受害者,被同學圍攻,在學校制造出不少動靜。
TA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反被老師教訓:你為什么不隱藏好自己的身份?為什么要被別人知道?
指責、謾罵,似乎這些少數群體,天生就應該如下水溝里的老鼠一般,終日躲躲藏藏。
在伊說:老師也不會把身上有幾顆痣告訴別人吧。這只是我的隱私而已。
不公平的對待,惡意的審視,是毀掉一個積極向上年輕人的開始。
收起高高在上的姿態,以更包容的態度對待這些天生就和我們不同的人。
少數群體,不代表他們的尊嚴、他們的人生就可以被踐踏。
作為一部只有4集的迷你劇,它節奏輕快,第一集不到5分鐘介紹完了鄭在伊特別的家庭構成。
在伊媽媽,優秀的婦產科醫生,不婚主義,獨立女強人。
或許是迫于社會家庭方方面面的壓力,她不得已應付各種奇怪的相親宴。
直到,她遇到了同樣迫于社會輿論不敢當眾出柜的在伊爸爸。
兩人一拍即合,組成特別的“開放式關系”:在伊爸爸有固定的同性戀男友,在伊媽媽專心搞事業。
這是在伊父母對自己人生,妥協后的自我堅持。
他們無法改變社會固有的偏見,但是他們通過對婚姻形式的妥協,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法。
在伊父母結婚后,領養了被丟棄在醫院的TA。
也許是感受過作為社會邊緣人的壓力,和父母的不理解…
他們用最大的耐心,包容、引導深陷兩種性別中無法自我認知的TA。
比如,在伊18歲之前要做出選擇,通過手術的方式決定成為男人還是女人。
相近的時間內,TA同時體驗到月經和遺精兩種生理現象。
在伊困惑、不知所措,像做錯事的孩子一般,緊張到直摳手指。
是作為醫生的媽媽,溫柔的告訴TA,接下來要面對的身體變化
“不管你變成什么樣,重要的是你感到幸福。”
是爸爸看著TA窘迫的拿著內褲,輕聲細語引導TA:沒事的,正常現象。我小時候也這樣。
比如,高中生開始有懵懂的性意識,甚至以有沒有那方面的經驗作為社交談資,炫耀的資本。
對未知領域的好奇,是天性。
在伊和世羅一合計,準備去便利店買避孕套嘗試。
他們不懂什么情愛,卻在“他們都說體驗過,就我沒有”的攀比下,盲目地想試一試。
便利店店員要求他們出示身份證,路過的大媽大喊世風日下。
無奈之下,在伊想到回家偷,卻被叔叔(爸爸情人)抓個正著。
叔叔大方給了在伊一盒,他是這么說的:不管怎么阻止你們還是會好奇。但是你們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因為好奇心,還是本能驅使。
“做了不一定就能產生愛情。”
青春期面對身體第二性征的巨變,躁動不安的在伊,在父母的引導下慢慢探索生命成長的階段。
在伊是特別的,生來就有兩套性器官。可TA作為父母的孩子又是那么普通,TA能感受到關懷和愛,就能找到成長的方向。
其實,初潮、遺精第二性征的出現,無論是對在伊這樣特別的青少年,還是普通人,他們都亟需親人適時的引導。
尤其是在性意識萌發的高漲階段,更需要家長的溝通交流。
可悲的是,談性色變似乎才是家長之間默契。
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
性別認知、性少數群體的存在、性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正視。
性是人類的天性,是餓了想吃飯,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覺,一樣自然的身體反應。
掩蓋滋生好奇,一好奇就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苦果。
也許,只有老師家長大大方方談論,引導孩子的時候,社會性觀念才能真正進步。
可是,這又還要等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