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底,中國臺灣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爆發丑聞,轟動一時。《無聲》這部電影根據此真實事件改編搬上銀幕,也被眾多網友評為華語版《熔爐》,看完整部影片,漫漫除了震撼痛心,更多的是憤怒,如果老師、家長負點責任,何至于此?!
在寧靜的校園中,充斥著一種詭異氛圍。天真無邪的學生們都在參與一個游戲,但這個游戲卻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而大家口中這個不能說的游戲,其實是一種無助的求救訊號。
故事的主角們是一所聾啞學校里的學生。男生叫張誠,16歲,一個天生聽力障礙的人,他的爸爸拋棄了他,和媽媽兩人相依為命,他完全無法融入社會,跟普通人正常溝通。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就把他轉到了臺灣啟聰學校,希望在新環境里能結交更多的好朋友。
張誠來到啟聰這所學校感覺到了一些快樂和滿意,因為在這里大家都是一樣的,所有人都是聾啞人,沒有人會再嘲笑他,而且老師也會手語教學。全新的環境,讓他感覺到了些許溫暖和歡喜。
在校慶的晚會上張誠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叫貝貝,她漂亮開朗,活潑可愛,大家都很喜歡她,張誠也不例外地被她深深吸引。張誠很喜歡這個新朋友,兩人的感情也急速升溫,成為了非常要好的伙伴。
以為學校生活就這樣快樂下去的時候,這天張誠在公交車上看到的場景,打破了學校的“安定”,也打破了張誠的“世界”。
這天,坐上校車的張誠,想找他的好朋友貝貝,卻發現座位上只有她的書包在,旁邊卻沒有貝貝的身影,于是他急忙起身尋找,找到校車的最后面時,看見幾件校服被當成簾子掛了起來,急于找人的張誠上前猛然拉開簾子,卻看到了讓人心驚的一幕。
貝貝在被幾個男學生欺負,她雖然掙扎,但兩個男同學早已按住了她的雙手。張誠瞬間怒火中燒,他想立刻上前阻止,可卻被旁邊一個叫小光的學長制止了,小光讓他不要多管閑事。張誠感到無比震驚!
鏡頭一轉,連車上的司機和老師都裝作沒看到,只是漠然的看著這一切,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整個氛圍讓人大受震撼,不寒而栗!
張誠很想問問貝貝,可是到了第二天,貝貝竟然在和昨天的那幫人一起踢球,很開心,臉上沒有痛苦憂愁。張誠又一次感受到了震驚,他拉過貝貝進行質問,卻怎么也沒想到,得到了一個讓他再次震驚的答案:“沒什么,他們只是在玩。”說的理所當然,“玩”——好像在這所學校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是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張誠根本不能被貝貝的言語信服,在他的不斷逼問下,貝貝才講出了實情。
原來,貝貝第一次在校車上被侵犯時,她就感覺到了不對,并馬上向老師傾訴希望得到求助。但老師聽完貝貝說的后無動于衷,還反問她:“你們不是在玩嗎?”、“我要怎么幫你?他們又沒有欺負你…”甚至告訴貝貝,她這樣是交不到朋友的。老師的話令貝貝感到深深的苦惱和困惑,貝貝害怕被人討厭、被孤立,討厭被疏遠,再加上老師的無動于衷,她妥協放棄了:同學是在和自己玩。
張誠對貝貝的這種態度極度不認可,在他不斷的勸說和鼓勵下,貝貝決定和張誠一起,把這些遭遇,告訴之前幫助過張誠的王老師,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聽完貝貝的描述,讓心有正義感的王老師備受驚訝,他從沒想過在學校里,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為了幫助貝貝,他開始展開調查,越查越震驚,他發現,原來學校里不止一個“貝貝”。
受傷害的不僅有女生,連男生也有很多,而且很多都是高年級的學生對低年級的進行欺凌傷害。很多受害者在受到傷害之后,也逐漸變成了施暴者。更可怕的是,這種事件,在校園里足足有100多起,并且大部分事件都與學長小光有關。
被調查結果震驚的王老師,急忙將自己的調查結果交給校長。校長知道后,嘴上答應要嚴肅處理,卻不想轉頭,就因為怕事情鬧大影響自己,根本沒有選擇報案,讓警方介入,只給予了一些學生口頭警告。而張誠和貝貝,經過這次更是成為了施暴者的報復對象,張誠被他們拖到廢棄的教室里,強迫他侵犯別人,加入施暴者的行列,而貝貝則再次遭到他們的傷害。
忍無可忍的張誠,憤怒之下要和小光魚死網破,但卻在無意間發現了小光的秘密。
原來他也是一名受害者。在他上小學時,他曾遭受了長達四年的侵犯,沒有反抗之力的他,一次次被道貌岸然的魔鬼,他的老師,拉進那個廢棄的小屋子。2006-2010四年時間,也讓他從開始的掙扎反抗,變成了麻木,甚至對著攝像頭還能笑出來。
為什么不報警?不僅因為小光是聾啞人,無法說話,還因為學校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傷害小光的魔鬼老師背后有靠山,就選擇無視了這種事的發生。沒人關心小光,沒人幫助小光。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小光的內心徹底扭曲。并選擇將自己的遭遇,發泄到其他人身上,于是有了駭人聽聞的100多起殘暴事件。
事實已經被還原,但在影片結尾時,一個受害者的冷酷眼神出現在鏡頭中。誰是受害者,誰是施暴者,在這樣的事件中,從來都不能分的格外清楚,從被害者到施暴者,是又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這便是電影《無聲》,取材自真實事件。從2004年到2012年間,在啟聰學校發生過164件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學校的廁所、寢室、教室、校車等都淪為性侵的場所,涉案學生占了全校的四分之一。
校方出于對自身聲譽的考慮,長期以來都采取隱匿不報的做法,亦沒能對涉案的學生進行及時和嚴肅的處理,甚至在問話后依然讓那些犯案的學生回到宿舍里,致使性侵事件不僅沒能得到徹底解決,反而愈演愈烈。
但這場“無聲”的傷害,留下太多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究竟誰才是罪魁禍首?是疏于管教的家長?還是教書育人的學校?亦或是無良暴虐的老師,是誰一步步堆砌著傷害,毀掉孩子,并激起漣漪。
我想影片叫無聲,也在展示著聽障少年兒童在面對傷害時的選擇,無聲的吶喊,無聲的控訴。我們應該多些對特殊群體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關注和保護,不要讓這些幼小的心靈再說出:
“我怕被丟在外面的世界。”
“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我常常覺得我很多余。”
這類的話語,不要傷害,請多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