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文章中作者講到,俄烏沖突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首先是“司機”本人,目前的烏克蘭,只有在戰爭的背景下,“司機”才能站在英雄、民族大義的高度上不斷“作秀”,如果烏克蘭討論到投降、妥協、議和這一步,試問“司機”還有什么價值?不被烏克蘭民眾一人一口“口水”淹沒都是比較好的結局。所以從各個消息都可以看出,“司機”壓根不希望沖突結束,哪怕打到最后一個人為止。
其實在整個俄烏沖突當中,參與者非常多,除了俄烏之外還有歐盟、北約、美國。除了“司機”想讓沖突延續,美俄兩國也希望繼續,或許只有歐洲國家希望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沖突早日結束。就拿美國來說,近幾十年來,美國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逐年下降,此次俄烏沖突再次將其推向了過去的高度,而這個通過威信力賺錢的國家,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表面上看,美國在此次俄烏沖突中沒有絲毫的“油水”,為何拼命清庫存幫助烏克蘭?一來是可以通過“戰爭援助”填飽美國軍火制造商的“嘴”,無論援助多少美元,其實都是在國內轉圈圈,壓根流失不到海外;二來可以讓西方國家的國防能力被削弱,從而大量美式裝備進軍歐洲,有了美式裝備和美國駐軍,美國就不怕沒有威信力,有了威信力就有錢。
緊接著我們再來看看俄羅斯,眾所周知,自蘇聯解體之后,雖然在普京的帶領下俄羅斯人爬出了深淵,但距離真正的好日子還有一段距離。說白了,俄羅斯如果只依靠能源和軍火,永遠無法達到全民富裕。但是自打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是越大越有錢,外儲增加、經濟增長、油價暴漲,就連糧食化肥價格都順勢而起。國內不溫不火的軍火商更是忙得不亦樂乎,為什么要結束俄烏沖突?
而且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波蘭人已經開始進森林撿樹枝做飯取暖了,只要俄烏沖突延續到今年冬季,不用等過年,歐洲國家就會四分五裂,屆時呼應美國的國家估計微乎其微。所以在整個俄烏沖突的背后,俄羅斯真正賺取暴利的時間點應該是在今年冬季。既然美俄兩個大國都嘗到了甜頭,這場沖突就沒有停止的可能性。
(文/軒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