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現在的影視劇“精品率”越來越低。
尤其是國內。
仔細想想原因,除了資本這只“無形的手”,在幕后推波助瀾,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以外,優秀的小說和原創劇本的稀缺,也是一大主因。
在還不算太過“古早”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為影視劇產業提供了巨量的“營養”。
同時,大量現、當代小說界的“大佬”們,也為影視業的繁榮,貢獻出了堪稱偉大的力量。
比如:
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
而正是這些作品,不僅為張藝謀奠定了國內大導演的地位,也為他贏得了足夠的國際聲譽。
近些年,這些曾經的大導演們,作品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明顯的下滑。
馮小剛是個例外。
和陳凱歌不一樣,在這方面,他是“清醒的”。
馮小剛早些年的作品依靠“風格鮮明”的王朔,和專業編劇王剛。
近些年,他則是大量使用了嚴歌苓和劉震云的作品。
上述4人,除了王剛之外,其他3人,都是國內水準一流的作家。
今時不同往日。
沒有了大量優秀小說的支撐,但影視劇產業卻在資本的推動下滾滾向前。
怎么辦呢?
跟隨著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海量網絡小說,就成了影視行業的“寵兒”。
聊勝于無。
況且,這些網絡小說相對于之前的“嚴肅文學”,受眾面更廣,傳播范圍更大。
于是,一些網絡小說中的“佼佼者”,就成為了后來所謂的“大IP”。
《誅仙》、《鬼吹燈》、《盜墓筆記》。
以及之前爆火的《慶余年》、《贅婿》,以及即將上線的《雪中悍刀行》等等,諸如此類。
這些作品,其小說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粉絲。
他們有一個特有的稱呼“原著黨”。
這些“原著黨”們,和演員的粉絲們一道,組成了這些影視改編IP最為忠實的觀眾。
產量上去了,自然免不了質量上“良莠不齊”的弊病。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就是一個最好的反例。
恰好,一部南派三叔的新作品又上線了。
《重啟之蛇骨佛蛻》。
看名字,猜內容。
不賣關子了,《重啟》的番外篇。
《蛇骨佛蛻》的主角是黑瞎子,沒有“鐵三角”。
故事依舊簡單,很有徐磊(南派三叔)的風格,不用去查,編劇還是他。
抗戰時期,在柬埔寨的密林深處,一個日本軍官帶領手下,找到了一尊神秘的佛塔。
不知觸發了什么禁忌,他們被叢林深處的古怪生物襲擊,留下了遍地的尸體。
但這個軍官是幸運的,他得以全身而退。
若干年后,黑瞎子的“好友”老顧,受雇于一個日本老板前往柬埔寨尋找神秘的佛塔。
不料卻遭遇險境,生死未卜,他把緊急聯絡人設定為“黑瞎子”。
于是在一個日本老板的“重金誘惑”之下,黑瞎子和老顧的女兒小顧,以及日本老板和他的雇傭兵們,前往柬埔寨,開始了尋找佛塔的冒險之旅。
在路途之中,他們先是遇到了水蛭,然后又遇到了巨大的蟒蛇。
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之后,除了黑瞎子憑借良好的身手,拯救了沒有任何技能點的小顧之外,其他的醬油雇傭兵們都先后倒下。
隨著冒險進程的深入,通過一張老照片,黑瞎子猜到了日本老板,正是當年日本軍官的兒子。
他因為父親當年拿走的佛像,身患重病,而這種病,現代醫學搞不定。
所以,他不惜花重金,組織了這次活動。
但終極BOSS九頭蛇柏的出現,讓大部分人命喪當場。
日本老板為了拿到佛塔成功脫身,一次次貢獻出了身邊的性命,為蛇柏“獻祭”。
如此喪心病狂的舉動,只是為了短暫地拖延住恐怖的蛇柏,好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
老顧沒有死。
他“火麒麟”一樣的現身,救出了危在旦夕的黑瞎子和自己的女兒。
不過,狼行千里吃肉,蛇柏也不喜歡吃素。
老顧死了。
日本老板也被蛇柏附身的老顧殺死了。
只有黑瞎子和小顧,兩個有著“主角光環”的人,找到了逃出去的洞口。
回到現實社會。
黑瞎子繼續干著自己的“網約車”工作,不過此時,他卻接到了一個電話。
打電話的人,姓張,叫做“張千軍萬馬”。
《蛇骨佛蛻》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極度缺錢的南派三叔,已經接近“癲狂”。
記得在多年之前的網劇《暗黑者》中,客串的徐磊接到了一張“死亡通知單”。
他的罪行,名字叫做“有坑不填”。
為此,他還煞有介事地在劇中為自己開脫,不是不“填坑”,而是得有新作品才能“填坑”不是。
來來來,少年郎,我看你骨骼清奇,我將我出的新書《老九門》,傳授于你。
結果,想必都知道了,坑變得更大了。
原本朱一龍版的《重啟之極海聽雷》,是有希望讓“商人”徐磊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的。
但他還是維持了自己一貫的風格:瘋狂注水和主線無關的內容。
黑瞎子和啞女的“東南亞愛情故事”,以及十一倉的漫長劇情,都讓人看得昏昏欲睡。
這讓很多“稻米”們異常迷惑,慨嘆連連:
《盜墓筆記》還能好看嗎?
《盜墓筆記》適合拍成影視劇嗎?
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年底上線的《終極筆記》,就是一個很好的回應。
這部沒有大牌流量加盟的網播劇,就憑借著對原著的高度還原,以及恰如其分的改編,逐漸逆轉口碑,成為了去年年底最大的“黑馬”。
它的評分,穩穩地固定在了8.5分。
這一成績,是包括《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在內的眾多作品中的“新高”。
《終極筆記》的成功,很大程度要歸功于沒有絲毫的“含磊量”。
也就是說,沒有了南派三叔自己的胡亂改編和注水,《盜墓筆記》的影視劇,是可以拍得“四方八面,皆大歡喜”的。
歸根結底,這些網絡小說較弱的故事結構和敘事脈絡,是經不起編劇們“胡改、亂改”的。
當然,不管是誰真正要改,都無異于撕下了這些網文最后的“遮羞布”。
至于好看不好看,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