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電視劇《暗夜行者》火爆網絡,緝毒電影近段時間霸占了熒屏。槍戰、懸念,爆炸、反轉,幾乎所有緝毒題材的要素都具備了,卻唯獨沒有提到毒品的危害。說到毒品的危害,毒品對人性的侵蝕,就不得不提到劉德華、吳彥祖主演的這部電影《門徒》。
那么,大毒梟昆哥是誰的門徒?他的本領是誰教的,他隱藏的毒品網絡又是誰幫忙構建的?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隱者背后的隱者
在這部電影中,劉德華飾演的昆哥表面上經營著一家不起眼的電器鐘表行,實際上控制著半個香港的毒品生意。電器鐘表行的最大特點就是清閑。
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這就毒梟提供了充足的經營時間,來構建、擴張、穩定他的毒品網絡。
制毒工場就藏在普通的居民樓里,作案工具都是常見的破壁機、電烤箱,這個危險的行業居然被搞出了大隱隱于市的感覺。
昆哥用許多不知情的“腳”進行傳播,這些人將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部隔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不會影響他的產業鏈條。哪怕香港警方很早就知道林昆是毒梟,卻始終抓不到他的任何把柄。
林昆非常謹慎,手下重要環節的負責人只見過一次,平時基本不照面。只要加工廠附近出現任何陌生面孔,立馬掉頭就走。
就像昆哥跟阿力在海邊釣魚時說的,收貨之前一秒鐘被抓,你都不用付錢。收貨之后一秒鐘被抓,錢都要照付。
林昆嚴格遵守市場供需關系的禁忌法則,將毒品生意作為普通商品進行交易。
昆哥有點精分,在制毒廠他說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
在鐘表行里,他卻說要在貨里摻老鼠藥,毒死這些吸毒的。
昆哥的思維此時出現了巨大的悖論與矛盾。
在他氣急敗壞的神情和語無倫次的辯白顯示出來:“關我什么事,關我什么事,根本就在怪他們自己”。
這些看似神經質的自問自答,其實這就是他尚未泯滅的人性和良知在作祟,內心的絕望和負罪感讓他想要逃避販賣毒品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
昆哥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善惡有報,所以需要盡快賺到足夠的錢,培養一個接班人早日金盆洗手。
二、癮者背后的癮者
昆哥是潛伏在人海中的“隱者”,其實是為更多的“癮者”們提供快樂的源泉。昆哥告誡阿力,吸毒者喪失人性,不值得同情。這就說明,他其實也親眼目睹過吸毒者的沉淪過程。
在阿力的視角中,女鄰居阿芬和老公古天樂就是這部電影中彰顯人性掙扎與沉淪的鮮活標本。
阿芬跟老公說過幾乎一模一樣的臺詞,他們都在試圖證明:人可以憑借意志戒掉毒癮的,以身試毒,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究竟是誰在說謊?
以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不太明白,直到老白去看過一次戒毒展覽后才知道:
吸毒者最初是注射在胳膊上的,隨著毒癮慢慢加深,胳膊上已經沒有可以下針的地方,就只能注射在大腿內側。
隨著毒癮越來越大,毒品帶來的刺激越來越小,最后就只能往脖子后面的靜脈里注射。換句話說:阿芬才是這個家庭的第一個吸毒者。事實上,只要是在歌舞廳、酒吧、夜總會,從事過相關行業的女性,都是最容易接觸毒販的群體。
女性一旦墜入毒海就身不由己,人格、心理都會逐漸發生變異,道德、自尊完全喪失,在沒有合法收入的情況下,不得不靠著出賣肉體,“以毒養吸”。
阿芬的臉色蒼白,黑色的頭發掩蓋著半邊秀麗的面龐,毒癮沒有發作時恬靜、隱忍、理智,有一種令人迷醉的楚楚動人;
毒癮發作時,偏執、瘋狂,那不受控制的痙攣和抽搐,猙獰和恐怖的神態讓人不寒而栗。
為了戒毒,她離家出走,帶著女兒艱難求存。阿力的出現,是她窮困潦倒的生活和游移不定的人生中唯一的亮色和轉機。
可惜,無良的丈夫和無法戒掉的毒癮,徹底將她拉進無底的深淵。喪心病狂的丈夫為了幾張紙幣,居然逼迫老婆賣淫,讓三歲的女兒用書包幫他販毒。
人性的淪喪和良知的扭曲令人發指,阿芬最后痛苦抽搐而死的慘狀,控訴了毒品罄竹難書的滔天罪惡。
幾只在她尸體上啃食的老鼠,那驚悚的一幕,昭示了一個吸毒者的窮途末路。
三、門徒的門徒
這部電影為什么會叫《門徒》?
既可以理解為:領進門內的徒弟
也可以理解為:關在門中的囚徒
劉德華以往塑造的江湖人物都是英俊瀟灑、帶著墨鏡、叼香煙,身后帶著一票面帶兇相的小弟。哪怕只是演個小混混,都自帶大佬的氣質。
劉德華在這部電影中貢獻出了自己絕佳的演技,他飾演的昆哥,不夠帥氣,不夠風流,時刻保持低調,對妻兒滿懷深情和責任,對門徒情同手足,更像是一個被生活搞到焦頭爛額的父親。
昆哥雖然不吸毒,卻有先天性糖尿病。眾所周知,這種病人只能靠定期打胰島素來維持生命。
在冷血中摻雜著人性的亮色,才顯得格外的鮮活與真實。
昆哥還得了腎病,老婆血壓高,膽固醇超標,靠開一家電器行幾乎很難維持生計。所以,他的導師幾乎是呼之欲出,要么是他的妻子,要么就是他的岳父。
凡是涉及到核心機密的,毒梟往往只信任自己的家人。在電影中,昆哥派妹妹多次勾引阿力,直到兩人在一起之后,昆哥才帶他接觸毒品的源頭。昆哥帶阿力到金三角的時候,有一段值得注意的對話。
察猜將軍問,這是你的門徒?
昆哥對他說,這是我的弟弟。
800萬美元的押金,一個普通鐘表行老板確定能負擔得起?
家族式的“門徒”傳承,才是毒梟口傳心授的核心機密。
在泰國,昆哥才可以真的放飛自我,香檳酒、魚子醬,大快朵頤;
昆哥到了金三角才露出一個大毒梟真正的面目。
這是一個低調隱忍,憐妻愛女,為人仗義的大哥和滄桑父親
這是一個唯利是圖,心狠手辣,陰險狡詐的毒販和絕命毒師
人性的好與壞,被毒品模糊了邊界,
人的一體兩面,被利益顛覆和解構。
親情、愛情,友情;
死亡,分離,背叛;
這些本來是各不相干、游離破碎的符號,卻被金錢糅合在一起。
昆哥被捕之后,選擇了割腕自殺。雖然出乎意料,卻又合情合理。他從來都沒有真正地掌握主動權,資金、人脈、統統都在老婆手里。
對他而言,死亡是真正意義上的解脫,既是對社會的贖罪,也是希望妻女不受牽累。一個被毒品浸染了靈魂的人,萬丈深淵才是最終的歸宿。
四、后背的背后
毒品不會因為一個毒梟的落網走向終結,金三角大片的罌粟花依然在那里冷艷恣意地綻放著,在那無邊的美麗花海下面,埋藏著無窮無盡的罪惡。
最終,阿力親手將昆哥送上絕路,不是源自于警察鐵肩擔道義的責任,而是阿芬因吸毒而慘死的一幕。昆哥多年亦師亦友的深情和阿芬亦真亦假的愛情,讓他淪陷在親情與良知之間,心靈也開始了彷徨與徘徊。
昆哥的憤怒的眼神和阿芬妖艷的眼神,同時出現在阿力的腦海里。 阿芬和老公吸毒是因為得到滿足的背后,是發自靈魂深處的空虛。阿力在破獲大案之后,如釋重負,生活沒有了目標,最終也躺進了阿芬那張銷魂的躺椅里。
阿力以身試毒,最后會不會走上阿芬的老路?
罌粟,最初是藥品,其實是毒品,最后變成商品。
最初的販毒者,其實是緝毒者,最后變成吸毒者。
阿芬的女兒是整部影片中唯一的亮色,她懵懂無知,乖巧地令人心疼。以前她會將母親吸毒之后的注射器丟進垃圾桶,這一次換成了警察叔叔。
她會勾著阿力的脖子不肯松手,她穿著校服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她會將自己小書包里的毒品給付錢的人“供貨”,她用稚嫩的、滿懷期待的聲音詢問:“是不是要帶我去上學?我想去上學”
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小女孩的表演,那種對于現實和苦難毫無察覺,毫不知情的天真眼神,讓人感到發自內心的震撼。
整部影片低調而又壓抑,就像是毒品對于人性的侵蝕,一切的美好與回憶都被腐蝕得面目全非,淋漓盡致。
影片最終定格在了父女相擁的最后一刻,因為只有愛,與人性才是消解社會焦慮的唯一武器,緝毒警察終將獲得救贖。
理想與現實,人心與真相,導演爾冬升將這些赤裸裸地擺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實現對人性的深層次思索和面對嚴酷現實的冷峻拷問;
同時也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剖析、審視自己的靈魂,敲擊著我們麻木已久的神經,使我們在電影中反思人生,在反思中尋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