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
通常,我們喜歡用“整容級演技”來形容一個演員有多出色。什么是整容級?就是你不看演員表,甚至想不到這個角色原來是TA演的,加里·奧德曼就是這樣的演員。
很多觀眾第一次認識他,可能還是在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加里·奧德曼在影片中飾演了那個一邊聽著貝多芬的音樂,一邊滅口的壞警察。也是從這個時候起,他成為了反派專業戶。
而如今,他已經出道近50年,并憑借電影《至暗時刻》,在90屆的奧斯卡上“稱帝”。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貧民區出生,曾經做過清潔工。
那么,他究竟怎么是逆襲成功的?
今天讓我們走進加里·奧德曼的故事。
成名經歷
1958年,奧德曼出生在倫敦的貧民區里,父親是一名愛酗酒的電焊工,但因為婚外戀,他七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奧德曼的母親,讓后者擔起了全部的家庭責任,父親缺席,母親忙于生計,兩個姐姐又年長奧德曼十來歲,所以少年的他是孤僻的,對此,他常常用表演消磨時間,例如把煙盒綁在腰上,想象自己是能力非凡的蝙蝠俠。
雖然對表演有一定的興趣,但放養式的教育也導致他從來都不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所以當他告訴職業規劃老師“自己想成為演員”時,對方驚訝的表情,如同聽說人類登陸了火星。
不過好在他堅持夢想,在16歲的時候輟學,一邊在格林威治青年劇院接受專業訓練,一邊輾轉于各種短工賺取生活費,期間,他在車間打過零工,賣過鞋子,清潔過餐廳,甚至還一度靠“偷摸”不正當的行為解決自己的三餐,回憶起這段不太光彩的歷史,奧德曼表示:“這再正常不過,因為那個貧窮的年代下,和我同齡的孩子都追做這種事情。”
努力不會辜負每個有心人,在話劇舞臺蟄伏了5年后,他等來了首次“觸電的機會”,作品名為《與此同時》,他在其中飾演一個倫敦街頭的小混混,永遠叼著煙卷,醉醺醺的頂胯,特別猥瑣。
但在他看來,角色不在好壞,只在于能不能演,所以,他珍惜無比,盡力演出了其人物鄙陋的一面。
正是因為這份初心,1986年的一部英國電影《席德與南茜》讓他小露崢嶸,片中,他首次挑大梁飾演其中男主,為配合“骨瘦如柴”的角色,他猛烈地節食,一度需要住院輸營養液。
外形的改造和對表演的熱愛,也讓他成功詮釋了原人物的困惑、迷茫、自我厭惡,和對世界的憤怒、不滿以及瘋狂奮斗以不負盛名的野心與重壓,據悉,這部電影上映20年后,其中“男主”這個角色仍富有魅力,2006年《首映》雜志評選“影史最棒得100次表演”時,奧德曼就憑此位列第62位。
有一定的名氣之后,他也順利進軍好萊塢,在1988年的電影《犯罪本色》中,出演一位飛黃騰達的波士頓律師,為一位富有的年輕人成功辯護自鳴得意。
表演上,奧德曼依然穩定發揮,但進軍好萊塢,除了表演,還有口音,作為英國人,他獨有的英式口音,在美式電影中非常忌諱,難得的是,他模仿出了地道的美國口音,而這種口音的背后,則是他花了好幾個星期觀看美式電影,模仿美國人說話。
成功的口音幫他取得了開門紅,所以《犯罪本色》等待公映的時段里,他已經資源不斷,變得相當忙碌。
自我墮落
但就在他好萊塢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他卻走上父親的“老路”,成天與酒精作伴,放任自己墮落下去,同時,他因此多次進出警局。
1991年,奧德曼和朋友在洛杉磯因酒駕被捕,被處以吊銷執照6個月和89小時住宅監禁的懲罰,那時,他經常喝得昏天暗地,最夸張紀錄是3天喝掉1.8萬美元,就連選擇電影劇本時他都在宿醉,僅憑投硬幣決定是接拍電影《水世界》還是《紅字》。
到了后者的片場,他照樣狂飲不誤。
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黛咪·摩爾勸他戒酒,對他說:“再喝下去你會生病的,你必須遠離酒精,我很擔心你。”
但奧德曼不聽,繼續喝下去,直到他因為酒精中毒住院后,他才意識到自己有多么荒唐。
于是,他去了戒酒中心接受治療,并稱“酒精就像擁有三個頭的巨龍,在精神、情感與身體上攻擊你。我厭倦了生病和疲勞。我知道我快要死了但我還有想要完成的事情。為了感謝上帝的恩澤,我今天在戒酒中心,我要鳳凰涅槃。”
將他從酒精中打撈上來的,除了科學治療,還有電影創作。
1997年10月,奧德曼自編自導的電影《切勿吞食》上映,這部大銀幕處女作不僅獲得1998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還攬得同年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與最佳新人女演員獎。
影片以他本人成長經歷為藍本,講述倫敦南部某個平民家庭一地雞毛的生活:少年吸毒,母親整日忙于操持家事,父親不是泡在酒吧就是回家蒙頭大睡,就像奧德曼的父親那樣。
這部冬天拍攝的影片整體基調也都很壓抑,灰色天空,雨絲蒙蒙,灰色房子,套在灰衣服里的行人,太陽光被想方設法遮住了。
而奧德曼一切親力親為,尋找適合拍攝的房子,為墻壁挑顏色、裝飾畫,給演員選擇服裝,此外,他還拉來76歲的母親和以開卡車為生的大姐出演,后來,他的大姐深受鼓舞,也成了一名專業演員。
片尾字幕寫著:獻給我的父親。
奧德曼說:“大概那一刻,我真正卸下小時候的孤獨、憤怒和失落。也真正地原諒了自己的父親。”
逆襲
徹底清醒過來后,他也沒“耽誤”自己的演員事業,于2017年接拍了《至暗時刻》,片中,他飾演歷史上的一位真實存在的人物——邱吉爾,而這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塑造”,不僅僅是原人物含糊不清的語調,還有人物肥胖的身形,都被奧德曼“一比一搬到了”大熒幕上。
當然,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當時,丘吉爾的內部錄音和公開演講錄音大多因年代久遠而模糊難辨。更大的難度在于,丘吉爾在不同場合會變換說話的節奏。
而為了找到那種語調,歌劇演員、方言老師加入奧德曼的學習小組,通過鋼琴的音域找到丘吉爾的聲音規律。
他回到家以這種方式與家人對話,以至于家人產生錯覺,仿佛家里住進了一個真的丘吉爾。
至于外形,奧德曼為貼合原任務,必須增重60磅,但這無疑是一個會給他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導演表示:“我愿意為演好一個角色盡一切所能,可我現在的身體狀況,真的承受不了這樣極端的體型變化。”
慶幸的是,造型師解決了這一難題,他為奧德曼做了逼真的面部模具,并露出神態最關鍵的展示載體:眼睛、額頭和嘴巴,而讓奧德曼顯示出肥胖的外形,則是用特殊材料做出的工具,裝在演員身上,就可勾勒出邱吉爾大腹便便的身材。
但如此裝束,也是一項工程量巨大的工作,所以每天凌晨兩點不到,奧德曼就坐在化妝室里,接受化妝師和造型師的“洗禮”,而當時,這位實力派男演員已經年近六旬,他說:“演完電影,我就像‘跑了一場馬拉松’。”
抱怨歸抱怨,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并用網友說得“挑不出來任何毛病的神級表演”,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頒獎臺上,他激動的輿論倫次,熱情地感謝了他的家人、《至暗時刻》的導演以及其他工作人員。
珍惜家人
稱帝之后,他更加珍惜家人,無論何時都盡可能抽出時間來陪伴家人,甚至演員生涯中的角色,都是因為兒子喜歡,才愿意接下。
電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就是“典型的例子”,片中,他飾演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導演視他為第一人選,早早拋來橄欖枝,而奧德曼之所以愿意接下,一是賺錢所需,二是希望討好孩子,他稱,三個兒子全是哈利·波特迷,大兒子翻完了全套小說,兩個小兒子癡迷于系列電影。
所以他表現出了一貫的職業素養,在熒幕上詮釋了一位自帶陰郁且神經質的教父,而這個角色同樣受到萬人喜愛,據外媒報道,這個人物一度是電影中三位少年主角外最受觀眾追捧的角色。
迄今為止,奧德曼出演的電影在全球取得了百億美元的成績,2018年,好萊塢化妝師與發型師協會授予奧德曼杰出藝人獎,以表彰他對各種截然不同的角色所進行的精彩演繹。
協會主席評價:“他是出了名的變色龍,他可以改變他的容貌、聲音,從一部電影到另一部電影,他可以改變他的一切。”
結尾
從清潔工到實力演員,再從墮落的男明星到愛家人的影帝,奧德曼確實經歷了很多,另外,如今的他已經遇到了第五任妻子,希望這對夫妻未來依然幸福,也希望這位影帝,能在電影中有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