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最近這幾年,尤其是2020年后,娛樂圈里那些主流的小鮮肉明星,已經變得不再那么高調了,甚至日子還有些難過,曾經的他們只要隨便唱首歌、到綜藝露個臉,就有幾百上千萬的收入,可是現在,不僅歌唱行業,就連綜藝節目邀請的小鮮肉都越來越少,尤其是電影行業,流量明星幾乎絕跡
這就不得不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幾年電影行業的流量明星越來越少?是導演良心發現了?還是流量明星主動拒絕邀約?因為按照大眾的思維邏輯,盡管流量演員的片酬動輒上千萬,有些甚至直接占據了劇組拍攝資金的一半,但這些電影拍出來后的數據都不錯,哪怕劇本再爛,都有粉絲看
舉個例子,比如郭敬明導演推出的系列電影《小時代》,說實話,劇本故事真的有些尷尬,但就是靠著一群流量明星,硬生生堆出來了一部“史詩級”電影
不過從2020年開始,流量明星接管電影市場的時代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甚至現在的電影導演根本就不愿意邀請流量演員,這其中的關鍵原因,還是電影市場和娛樂圈的不同,有導演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電影市場之所以不歡迎流量明星,主要是造假的成本太高了
簡而言之,流量明星在娛樂圈的潛規則,大家應該都知道,之所以要加上流量二字,就是因為他們的關注度很高,每做一件事情都會引來大批量模仿,而這些層出不窮的流量明星,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流量造假和虛高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蔡徐坤工作室新歌專輯因“長期拖欠”被全網關注,原本應該12首歌的專輯竟然只有8首,其他全在制作中,而且就只有這8首歌,播放量竟然就已經超過了幾十億,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而且在流量明星的行業中,不論是哪一位藝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流量造假的問題,因為網絡上的數據都是虛擬的,通過一定手段就可以更改,但電影市場不同,不論你是什么明星,電影不好看,票房可是實打實的
當然,對于某些電影來說,曾經也確實出現過造假問題,也就是“幽靈場”電影,但這種造假的形式成本太高了,危險性也大,既要聯絡好相關電影院,還要工作人員保密,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口碑,這也是為什么電影不能像網劇、電視劇一般造假的原因,而且事實也證明,流量明星參演電影,能帶來的收益確實不大,尤其是那些根本沒有演技的人
2018年,鹿晗主演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什么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作為當年的頂流,這部電影上映前媒體們都在猜測,除去觀眾,僅靠鹿晗的6000萬粉絲,這部電影票房最低也有20億,結果事實證明,一部質量不好的電影,就算是粉絲都不想買賬,最后《上海堡壘》以不到3億的票房慘淡收場,還榮獲了當年的“金掃帚”獎
十三只能說,資本確實能造就明星,但資本也是現實的,明知不會帶來利益的演員,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選擇,因為他們心里想的,只有如何把利益最大化
在座各位對這件事情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