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白狼的典范
時間回到1989年的10月份,好萊塢的資深編劇、作家邁克爾·克萊頓在與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討論中無意間說出了自己對“侏羅紀公園”故事的構思,以及想要將其寫成一部長篇小說的打算。
對怪獸電影情有獨鐘的斯皮爾伯格當即決定要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即便此時的邁克爾·克萊頓甚至沒有一份像樣的手稿。
確定了導演人選,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為這個電影改編計劃尋找投資。
即便是在今天的好萊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電影編劇如果想要通過手中的劇本成功引起好萊塢電影公司大佬們的注意依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何況是一部甚至都沒有完成劇本改編的長篇科幻小說呢?不過對于在好萊塢聲名鵲起的邁克爾·克萊頓而言,取得投資并不是什么難事。
克萊頓甚至在小說都沒有創作完成的時候就能夠憑借自己的聲譽和實力讓出版商為自己這部充滿了史前巨獸的科幻小說支付超過一百五十萬美金的稿費。要知道,這可是在1990年,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生于七月四日》整部電影制作也不過就花費了一千四百萬美金。
為了成功奪得邁克爾·克萊頓的《侏羅紀公園》電影改編權,好萊塢的著名導演們幾乎擠破了克萊頓的家門,各大電影公司更是不惜為此耗費巨資。
面對華納兄弟影業、索尼哥倫比亞、20世紀福克斯、“蝙蝠俠系列電影”的締造者蒂姆·波頓、重量級電影人理查德·唐納等一眾實力對手,原本勝算不大的環球影業來了一次可能血本無歸的賭博,最終成功贏得了“侏羅紀公園”系列小說的電影改編權。
僅憑一個故事創意就成功贏得出版商和電影公司的青睞,邁克爾·克萊頓也算是好萊塢空手套白狼的典范了。
環球影業商業版圖的重要一環
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環球影業旗下諸如吸血鬼德古拉、鐘樓怪人等一類老銀幕角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已然顯得有些荒誕不經。
但所幸像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電影人融合了科學幻想和冒險故事為環球開發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的電影IP,《E·T外星人》、《大白鯊》即便放在今天也依舊家喻戶曉。
有鑒于斯皮爾伯格之前優異的市場表現,環球影業最終將電影《侏羅紀公園》交給了斯皮爾伯格來執導。當時的環球影業高層為了能夠讓斯皮爾伯格盡快投入到這部電影的拍攝制作中,甚至不惜給他下死命令——要是完不成《侏羅紀公園》的拍攝就別想籌拍《辛德勒的名單》。
環球影業的果斷與決絕最終換來了電影無可比擬的成功,作為一部誕生于模型運用巔峰和電腦特效崛起之間的商業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所呈現的史前巨獸即便是在今天看來,也依舊充滿了栩栩如生的真實質感和前所未有的畫面沖擊。
相比后來的《獅子王》和《奇幻森林》,《侏羅紀公園》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部運用電腦特效來呈現銀幕動物角色的電影。
劃時代的技術運用和敘事模式上的革新突破使得《侏羅紀公園》最終用六千三百萬美元的拍攝費用換來了超過四億美元的北美票房。
在電影上映當年,玩具公司發了瘋似的大規模制作恐龍玩具,但依舊供不應求,往往剛投入市場就被一傾而空。
而電影對于古生物科學的發展同樣有著重要影響,在《侏羅紀公園》以前,普通大眾對于諸如恐龍一類的古生物認知甚至還不如神話故事中常常出現的惡龍,但《侏羅紀公園》徹底激發了學生們對于學習了解古生物知識的興趣,即便這個學習熱潮并未持續太久,但依舊破天荒的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歷史記錄。
有了系列電影第一部的成功,環球影業決意徹底放開手腳,先后又拍攝制作兩部續集電影,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也是從這時候起,“侏羅紀公園”逐漸從一部科幻電影演變成為全球無數粉絲心中無法磨滅的經典科幻電影IP。
即便環球影業后來通過對“木乃伊”系列電影的重塑以及“諜影重重”、“速度與激情”等系列電影的開發在好萊塢牢牢占據著全場C位,也依舊不及當年《侏羅紀公園》給它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聲譽。
多年以后,另一位名震好萊塢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曾經如此回憶,當時的自己也迫切渴望成為電影的導演,但是一步之遙最終讓他錯失了這個機會。但是后來再回首卻發現幸而當年《侏羅紀公園》并不是由自己來執導,“你知道,如果是由我來拍攝這部電影,我可能會更加偏向成人視角下的刺激觀感,我會讓尺度變得更大,大概會是異形加恐龍的恐怖程度。當然,這對于喜歡恐龍的孩子們而言并不公平,我也是在看完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之后才終于清醒意識到自己并不是最適合這部電影的導演人選。可以說斯皮爾伯格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充滿無限幻想與可能的電影世界。”
從經典復刻到獨闖天下
在2001年由喬·莊斯頓執導的《侏羅紀公園3》收獲不少惡評之后,即便電影依舊取得了較為不錯的票房,“侏羅紀公園”系列依舊就此被環球影業雪藏。
至此以后的十多年間,當年那些在孩童時代便深受“侏羅紀公園”系列影響的觀眾們只有到環球影視城的“飛躍侏羅紀”中,才能再度體驗到當年在電影院中那般充滿震撼與驚訝的感覺。
當年《侏羅紀公園》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新興技術的運用,另一方面同樣也是因為電影對科技發展與自然規律間矛盾的探討,斯皮爾伯格以孩童般的視角在深入淺出的故事劇情中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科技發展的保守態度。
但是之后拍攝制作的《侏羅紀公園2》與《侏羅紀公園3》卻因為過分強調電影的娛樂性,使得這兩部續集作品不僅在思想深度上有所欠缺,在故事劇情的設計上也稍顯薄弱。
2015年上映的《侏羅紀世界》以致敬經典的名義,把系列第一部作為故事的前傳背景,明顯回避了之前的兩部“侏羅紀公園系列續集”的故事劇情。
2015年6月12日,也就是在《侏羅紀公園》上映整整22年之后,“侏羅紀公園”系列的最新作品《侏羅紀世界》終于登上了大銀幕,當年那批被銀幕上的恐龍深深震撼的孩童觀眾如今大多都已過了而立之年,到了為人父母的年齡。
主創團隊在續集中所要面臨的難題是一方面要在這部電影續作中竭力保留系列電影的經典元素,使得那些看著《侏羅紀公園》長大的觀眾們依舊能充滿驚喜的走進電影院,再度接受史前巨獸的銀幕洗禮;另一方面同時也要銳意進取、有所創新,使得電影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恐龍形象、故事劇情、科學探討等多方面有所進步,這樣才能為軟重啟之后的“侏羅紀世界”系列吸引到新的觀眾粉絲。
拋開女主角從頭到尾都穿著高跟鞋在叢林奔跑不談,從最終結果來看,《侏羅紀世界》無疑是成功的。
22年前的《侏羅紀公園》開場,當主人公一行人乘坐吉普車緩緩通過尚未正式營業的侏羅紀公園大門,并帶著不可思議的震驚神情望向恐龍這種已然不復存在的生命奇跡時,相信很多觀眾都和我一樣,想要親眼目睹“侏羅紀公園”正式開張之后的盛況。
可惜之后的兩部續作始終是在對第一部的冒險故事進行復刻,“侏羅紀公園”始終沒能以正式開放的景點模樣展現在觀眾們面前。《侏羅紀世界》的電影開場便彌補了觀眾和粉絲們長期以來的缺憾——侏羅紀公園真的開張營業了。
和首部電影如出一轍的公園標示,“侏羅紀公園”創立者哈蒙德博士的雕像,孩子們驚慌失措的神情,老霸王龍的現身長嘯········《侏羅紀世界》在許多細節之處都有當年的前作做出了致敬和還原,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影其實就是當年那部《侏羅紀公園》的升級復刻版本。
只不過,相比《侏羅紀公園》故事結尾的淺嘗即止,《侏羅紀世界》從電影開場就為系列電影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從復刻還原到獨闖天下,《侏羅紀世界》既是經典的延續,同時也是系列的新生。當年的《侏羅紀公園》用簡單直接的劇情向觀眾們提出了多個富有科學與人文深度的疑問,例如不受限制的科學研究是否真的能夠帶來社會的進步?克隆出來的生物是否具有獨立平等的生命權?科學發展與倫理道德的邊界又是否存在?
恐龍雖然是被人們通過基因工程重新創造出來的生物,但是作為鮮活生命個體的恐龍是否就能夠被人們肆意殺戮?在人們的印象中,動物園似乎是為了保護動物而建立的,但是四面都是鐵籠的動物園保護的究竟是動物,還是人類呢?人們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將野生動物圈養在牢籠之內,磨滅野性的做法又是否可取?
今天的《侏羅紀世界》同樣不容小覷,它透過故事映射了在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日益脆弱和淡薄的人性善念,并延續前作揭示了“生命自有出路”這極富哲理的主題思想。
片中恐龍和人類的悲慘遭遇也同樣具有極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人類科技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自然規律基礎之上,否則任何努力付出終將會變成無味的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