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妹兒收到一個棘手問題:
請給出一部近十年內你重刷過三遍的國產劇安利?
已完結,近十年,重刷次數多。
遠可供看官們聽著臺詞都能快樂炫個三碗大米飯,近能讓觀眾拿著放大鏡挨個瞧。
服道化審美跟得上,畫質不至于停留在十年前。
老妹兒想了想,也只有它了——
沒錯,是它,《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猶記得趙麗穎和馮紹峰發布離婚訊息時,大把觀眾壓根不關心他倆具體什么時候離的。
心心念念的只有一句話:
“這讓我們還怎么重刷《知否》!”
不過現實的分分合合,壓根擋不住觀眾暗戳戳觀看的心。
2022的數據表示,老劇的播放量里,《知否》直沖第一。
甚至壓過了全網人均“甄學家”的《甄嬛傳》。
也是,趙馮是合是分,關我盛家明蘭什么事?
初看《知否》時,最容易被小輩的愛情打動。
老妹兒當初就直接變身明蘭唯粉。
一會兒為賀弘文有眼不識金鑲玉而生氣,一會兒又為小公爺最終沒能爭取到明蘭而意難平。
等結了婚之后,又為“盛主君和愛吃醋的顧小娘子”笑到合不攏嘴。
但如今再刷,滿腦子回蕩的,都是盛家大娘子的臺詞。
世界上有三種床,實木床、布藝床,還有“真是好大一張床!”
世界上有三種貨,干貨,水貨,和“那豈不是闖下塌天大禍!”
就這么說吧,《知否》能從當年開播時的“語病滿篇”到今天的“爆笑集錦”。
大娘子的功勞,半邊都不夠,至少得占75%的天。
還以為在盛家,大娘子比不過林小娘,是因為學不會茶里茶氣的糊弄學。
殊不知,在各大視頻的剪輯里,大娘子的RAP金句,早已能夠滿載三輛大卡車。
“誰家做大娘子,做成我這樣。”
“誰家做妾,做成這賤人模樣。”
一輩子被林小娘蒙了眼的盛弘,到了大娘子這兒,那真是雙眼如炬,凈說大實話:
“你的脾氣不太好”。
豈止是脾氣不太好,大娘子的武力值也挺高。
嘴炮、頭槌、一抬手一個大逼斗,連官人都得往后靠。
過去看盛弘和大娘子這對夫妻,只覺得“父親配享太廟”的大娘子應當趁早改嫁。
后來發現終歸是一心一意搞宅斗的林小娘不配了。
盛弘大娘子長柏那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家。
親娘傳承的復刻式平地摔,親爹繼承的同款大鵝叫。
偏心眼和沒心眼磨合了這么多年,早磨合成拼圖式的模樣。
大娘子前腳正面拜佛,盛弘嘴上說沒用沒用,背地見沒人,立刻虔誠地焚香。
盛弘偏心小妾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大娘子則反其道行之。
明蘭去拜佛,那必然是明丫頭都信,想必是靈的。
墨蘭那小賤蹄子去拜佛,肯定沒安好心想咒我。
一家三個都去拜,估計連菩薩都不知道答應哪一個。
所以說,盛家老太太曾說,當年上門提親的時候,并沒指明了想要哪一個。
如今再看,有大娘子這樣的母親,反而是盛家所有人的福氣。
她雖然時常犯蠢、犯錯,還經常為了面子爭口氣。
但和惡毒陰險的康姨母比起來,完全是兩個模子刻出來的人。
當兒女們有風險時,她總是像一只擺出戰斗姿態的老母雞一樣,盡可能將子女們牢牢地護在羽翼之下。
古裝劇《知否》里的“好爸媽”,仔細一看,還真不止大娘子一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句反復出現的臺詞,已道出了《知否》以家為基石的根本。
自然,這里少不了古代道德倫理的捆綁。
明蘭心知肚明,若是她和小公爺的風流韻事傳出去,不止影響她一人。
姐姐們的婚事要受影響,連家里的男人們也可能會受到申斥。
一人犯錯,全家人都是京城的笑話,誰也跑不了。
但《知否》不是宮斗劇,這里沒有為帝王的江山百姓,必須做出的取舍。
沒有“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的不得已。
也沒有“生男傳宗接代,生女發賣糊口”的原生家庭創傷。
更多的,則是在封建階級桎梏之下,為子女操心轉圜的良苦打算。
最肯為女兒挺身而出的,當屬張大娘子的父母英國公。
皇帝皇后賜婚,英國公一家自然反抗不得,不得不把女兒送進將軍府。
但在女兒被小妾害的難產之時,英國公老兩口著實是扛不住了。
管你什么皇親國戚,當著臉就是一頓痛斥,立馬要拿和離書。
英國公聞訊,連夜快馬趕回京城,抱著剛生產的女兒和外孫離開,誰也攔不住。
天皇老子也敢懟,名聲、前程、利益,哪怕一朝都毀了,為了保住女兒,也值得。
而在嫁女兒這件事上,有兩個親女兒的大娘子操碎了心。
華蘭是高嫁,嫁到了伯爵府,卻被惡婆婆刁難了十年。
如蘭是低嫁,嫁給了自己和父親都相中了的文炎敬,還是一樣被刁難。
當真是高有高的難,低有低的苦,急的大娘子天天兩頭轉。
冷眼旁觀偏心墨蘭的盛弘,在林小娘一味的想攀高枝時,也幾次阻攔她。
理由,當然是他早看了華蘭的例子.
若是只知道攀高枝表面風光,背地里的苦水也只能自己吞。
甚至連反派角色也不例外。
顧廷燁的哥哥顧廷煜,油盡燈枯之時,還在為自己的妻子女兒做打算。
連一直被嫌棄“帶壞孩子”的林小娘,最后擔憂的,也還是明蘭會不會把復仇的火,也燒到墨蘭的身上。
固然,他們都不是時代的反抗者,不能突破封建壓迫,為后代爭得一個自由的未來。
但難得的是,《知否》里的父母,已經做到了一個父母最重要的職責:
為孩子遮風避雨,為未來打算。
沒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計較的不是嫁妝彩禮的多少。
作為時代的親歷者,他們甚至比觀眾更深諳生存法則。
夫妻和順、父慈子孝,家和萬事興。
小家牢牢地抱起團,偶爾借了命運的東風,才能直上青云。
世事艱辛,生存不易。
而在特定的背景,特殊的時代里,追求愛情和“自我選擇”,最后能獲得幸福的HE,并不容易發生。
沒錯,雖然古裝大戲年年有,但真正能得到HE主角的并不多。
紅顏薄命,寫悲劇容易,寫喜劇最難。
《甄嬛傳》最有自知之明:臣妾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
人人愛看熹妃回宮,但無可否認,在甄嬛的生命里,杏花微雨之時,尚且要裝病避風頭。
她最快樂的日子,反倒是人人都愛跳過的甘露寺一段。
《步步驚心》里現代的張曉,終究成了紫禁城里的馬爾泰若曦。
《金枝欲孽》更是人人看破,皇宮不過是個吃人的金籠子。
金絲雀有金絲雀的煩惱,山間野鳥有野鳥的艱辛。
拿老妹兒最近追的《夢華錄》舉例。
沒有顧千帆做靠山,足夠聰敏的趙盼兒,在公堂上,在東京,仍然遭遇了她從未想過的劫難。
這一切就只因為她的出身,她沒有遵從“貞靜”的婦德,反而拋頭露面,“招惹是非”。
或者說,每個背景在古代的女性角色,都背負著這樣的負擔。
她們都被夾在了勢弱的自我追求,和強大的時代背景之間。
但這就意味著她們永遠得不到幸福嗎?
那也不一定。
正如明蘭所說:咱們這活一輩子,總不能一直在這院子里打轉吧。
我以后還可以攢很多的錢,多寬心,閑了,便去游山玩水,擊球垂釣,雙陸拆白,總是有許多法子解悶的,日子自然過得暢快。若為了在男人面前爭一口飯吃,把自己變成面目可憎的瘋婆子,這一生,多不劃算。
正是在這片緊縮的時代土壤里,掙扎著長起來的花朵。
才更讓人感受到她們的沉穩和自愛。
觀眾也獲得了一種格外的安心感:只要你點開這部劇,她們就在那里。
飲食起坐,插花品茶,照料家人,最平淡的日子,最安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肩負,沒有什么時代是日日晴好。
如明蘭所說,若心中有一腔怨憤,就算是艷陽高照,清風拂面,這心里這割心的刀子也一刻都不會停歇。
不求人生有高官顯貴,只希望你的日子,也如盛明蘭一般。
抬頭看,自有清朗暢快,霽月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