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9歲的饒雪漫逃學坐火車去成都看齊秦演唱會,從此結下奇妙的緣分。齊秦想把自己的歌《大約在冬季》拍成電影,找到了饒雪漫。最初想拍電影卻無從入手,后來饒雪漫先把小說寫成了,才有了現在的電影。
齊秦參與了整部電影的拍攝和制作,可以這么理解,是齊秦想借編劇和導演的手,把自己的歌變成一部電影,其實他才是真正的講故事的人。
說起《大約在冬季》這首歌,后面本身也有一個很浪漫的事,據說當年齊秦這首歌是專門為王祖賢寫的。齊秦和王祖賢因為拍攝電影結緣,剛開始兩個人還火星撞地球,后來卻擦出了火花,兩人開始了香港和臺灣兩地的異地戀。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里兩人幾度分分合合,還差點在西藏結婚,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齊秦的私生子事件被曝光,還被告上了法庭,在2001年兩人最終分手。齊秦和王祖賢的有緣無份,是不是和電影里的齊嘯和安然的愛情故事很像。
也許正是這部電影背后有齊秦自己的故事,也有饒雪漫里的小說的故事,所以限定的東西會比較多,但是當你了解了一些背后的故事的時候,會加深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很多的疑問也許也就化開了。
關于齊嘯的三個為什么
對于男主角齊嘯,很多的觀眾對他的選擇完全不理解,貌似他可以有很多的選擇,而他每次都選擇了最辜負安然的那種。
1、齊嘯和安然在一起了,有沒有腳踏兩條船
電影里齊嘯給安然配了一部手提電話,而偶然的情況下安然撥打的電話被葉雨宸接到了。但是其實葉雨宸和齊嘯已經分手了,齊嘯說是葉雨宸先提出的分手。顯然葉雨宸想復合,但是已經有了安然的齊嘯是選擇拒絕的。
所以從這個互動的過程可以看出來,齊嘯并沒有腳踏兩條船,并沒有想要去傷害安然,這是一個誤會。齊嘯在基本的原則問題上還是非常明確,在電影里他從來沒有同時和兩個女的在一起。
這里要特別強調一點,分清楚小說和電影,不能混在一起看,因為在小說里情節的安排是不一樣的,齊嘯有腳踏兩條船的時候。
2、齊嘯第一次回臺灣了,為什么選擇了葉雨宸,是不是渣男
對于齊嘯回臺灣所作出的選擇,是所有觀眾最大的質疑之一,明明不喜歡葉雨宸,卻因為父親的意思,而選擇了和葉雨宸結婚生子。
觀眾覺得,非得選擇傷害安然的做法嗎?他到底愛不愛安然?齊嘯不可以選擇帶安然回臺灣嗎?齊嘯不可以請個護工照顧自己的父親嗎?
對于齊嘯的這樣的選擇行為,它其實有2層制約:
1)社會層面上,當時的齊嘯要帶安然回臺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2)作者饒雪漫表示,其實齊嘯沒有可以選擇的余地,連選項都沒有。我們現在假想的選項是基于這個時代的,而在那個時代的人的思維,可能在愛情之上還有很多東西,比如至高的親情。
3、第一次回臺灣,可以說是為父親,那么第二次回臺灣,又是為啥,大家依然不解
其實這個問題和上一個問題是相同的,葉雨宸作為知名影星隱婚生子被曝光,齊嘯的父親和孩子都必將面臨著可能的騷擾和輿論壓力,特別是孩子。所以齊嘯似乎也不可能對他們不管不顧,所以第二次離開的時候,安然都已經表明了態度了,齊嘯依然是走得那么決絕。
齊嘯并不是不想選安然,而是他真的不可以,就沒有給他這個選項。其實齊嘯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每一次他都沒得選,每一次他都只能去接受。他對安然的感情始終都被壓抑得很深,表面上看他好像沒有安然那么愛得瘋狂,但是他的內心其實是炙熱的,越是炙熱,越是壓抑,越是痛苦。
于楓是不是備胎
于楓在那個時代其實符合完美的擇偶標準,這里的標準是指愛情以外的標準。于楓性格溫和,待人友善,默默守護著安然,關注著安然的一切。同時于楓是北京戶口,父親是大學教授,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大戶人家。在那個需要靠關系辦事兒的年代,于楓可以說是香餑餑,想留在北京,想調到好的鐵飯碗單位,都得找這樣的對象。
但是在電影里,于楓似乎一直都是一個類似“備胎”的角色,永遠都在安然身邊,其實旁邊的同學都經常起哄他們在一起,但是安然的態度似乎始終都模糊不清。安然是不是把于楓當成了備胎呢?
其實不是的,編劇饒雪漫曾經直言,于楓并不是備胎。安然是一個很純粹的人,愛得瘋狂背后,還有一種愛得果斷和決絕。所以在于楓家里得知齊嘯已經結婚了,于楓又為她準備了“安然之路”的非常用心的簡歷的時候,在她擲出齊嘯的手機的那一刻,她已經把心里的位置騰空給了于楓。
她愛齊嘯,她對于楓也是真愛,這兩個人只是在人生的不同的階段而已。齊嘯出現在了安然人生的前段和后段,而在安然的中間段,她陪伴于楓至癌癥過世,也是不離不棄。
所以于楓用他的默默等待,還是等到了他自己最渴望的愛情,某個角度上來說,他是電影里比較沒有遺憾的一個角色。
葉雨宸是一個什么樣的女人
葉雨宸似乎就是電影里的那個經常被黑化的前任,但是實際上在這部電影里,葉雨宸其實才是真正最可憐的人,因為她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得到愛的人。當然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葉雨宸顯然是愛齊嘯的,但是為了得到齊嘯,葉雨宸用了比較自私和極端的方式。但是答應和葉雨宸結婚的是齊嘯本人,即使齊嘯選擇和葉雨宸結婚只是為了自己的父親,但是這種沒有愛的婚姻本身對于女方來說就是一種真實傷害。
其實葉雨宸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從齊嘯的行為舉止已經可以感覺出來,他已經不愛這個女人了,他們的關系只是勉強維持而已。也就是說從那時候開始,葉雨宸就從來沒有得到過齊嘯的愛情,還有什么比這樣的人生更悲哀呢。
于小念和齊一天在一起會不會太快了
于小念是于楓的女兒,齊一天是齊嘯的兒子,奇妙的緣分讓兩個年輕人走在了一起。據說在試映會上,對于于小念和齊一天的關系,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饋:
30歲左右以上的觀眾,都覺得兩個年輕的孩子怎么就好上了,好像也沒發生啥,似乎有點太快了。
而00后的觀眾則普遍表示,他們的感情發展也太慢了吧?這么久了還不拉手,還不親嘴。他們覺得在真實生活中,這樣的兩個年輕人早就在一起了。
這就是不同年代的人對感情不同的態度。順著這個問題我們再想想安然是什么年代的人?1991年齊秦演唱會的時候,安然19歲,所以安然大概生于1970年前后,現在已經是50歲的人了。所以你想象一下那個年代的人的價值觀,你再去審視齊嘯和安然之間的愛情故事,很多不可理解的行為也都完全合理了,這就是那個年代的人的價值觀,價值觀決定思想,思想決定命運。
齊嘯和安然結局有沒有在一起
電影的結局和小說的結局是基本一致的,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兩個人一起再看了齊秦的演唱會,但是最后的結果誰都不知道,觀眾可以自己去想象自己想要的結局。
但是看這部電影還是有兩件事需要提醒:
1、代入感很重要,如果用今天的現代思維去看這個故事,你可能會覺得很狗血、很套路。但是如果你能嘗試了解那個年代的人的不易,可能也就釋然了。
2、不要因為看過小說去評判這部電影,本文開篇就說了,這部電影其實只是以小說為框架,最終是呈現出了齊秦心目中的《大約在冬季》的故事。如果你用小說里的內容去評判,可能會影響你對角色的觀感,比如因為小說里齊嘯算是婚內出軌了,還真的可以說是渣男;又比如說小說里的齊楓就未必這么美好了,可能愛得有點卑微,還真像個備胎。這些你都需要忘記,你要記住這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大約在冬季》的整個故事其實是比較舒緩的,側面反映了齊秦本人的觀點
這部電影的故事經過劇本修改以后,其實已經把小說的故事進一步圓潤化,變得沒有那么尖銳了,相信這其實是齊秦本人的意思。
比如男主角齊嘯的設定就進行了比較大的修改,某個程度上是一種人格優化,在電影里他雖然還是感覺有點優柔寡斷,但是已經沒有什么人格上的差錯,比如出軌,比如讓安然懷孕這些元素都全部被抹去了。
經過這樣的修改,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是可能整體的價值觀會變得更正,但是不好的就是會進一步讓故事變得更加的平緩。
但這是齊秦想講的《大約在冬季》的故事,自然尊重他本人的意愿。
結語
電影其實就跟一本小說一樣,有喜歡它的人,也有不喜歡它的人,沒必要在意別人怎么想,也沒必要一定得去看電影打多少分。特別是這部《大約在冬季》,它更像是齊秦在講自己的故事,其實是很私人、很主觀的,如果你理解它了可能會很感動,比如兩位主演在第一次看首映的時候全程都是感動流涕;如果你不理解它,可能你會覺得這是一部現代瓊瑤戲,滿滿的套路,這部電影到底如何,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