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件事,讓人耳目一“腥”。
其一是人教版教材上奇怪的畫風,其二則是部分人對于劉亦菲新劇《夢華錄》過于“先鋒”的評論。
雖說“各花入各眼”,但是部分觀眾的審美,真的是離了個大譜,以丑為美而引以為豪,睜眼說瞎話而自認水準高,令人所不齒。
對于這些審美畸形的的人,只想說:寶,你果然只適合爛畫,爛劇,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美”為何物?
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以為美的,你或者以為丑;你以為甘的,我或者以為苦,并且各有其實際,決不能強以為同?!?這就與那句“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什么是美,很難界定。
但是你想必也聽過另一句話“美得千篇一律,丑得各有千秋”,因而對于“丑”的事物,大家的視覺審美,至少是有一個基本標準的,淺而言之,就是“有眼睛就行”。然而在這個“某教材”橫行十年,古裝爛片扎堆的時代,強調“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年代 ,很多人卻選擇了緊閉雙眼。
古偶劇最重要的是顏值,而劉亦菲和陳曉的組合也能被噴,實屬難以接受。在烏鴉的世界里,天鵝也是有罪的。誠然在一貫的“網紅臉”、“美顏濾鏡磨皮”、“尬聊式劇情”浸泡下的觀眾、,已經趨于麻木,審美發生了偏移,這是不是“潛移默化”?
再說,“某教材”上面的畫風,扭曲人物形象,令人發指的媚外寓意、令人無語地“擦邊球”,屬實令人瞠目結舌。然而這種東西卻持續了好多年,我們或許無法定義什么是“美”,但是我們的雙目總還健在吧?
可能看到這很多人要反駁了,覺得這根本就是兩件事情,怎么能相提并論?但是我很負責地告訴你,這兩件事情追本溯源,就是一件事,那就是“審美”的畸形,和“文化不自信”。說一句粗鄙之語,就是“尸米”吃多了,已經覺得“史珍香”。
當然絕大多數人,還是有基本審美的,至于那些非要“標新立異”,“張揚個性”的人,“他丑任他丑,狂風會怒吼” 我們對自己的審美有標準就行了。
最后,我們回到《夢華錄》,一部女性作為主創的作品,一部服化道考究、演員顏值在線,劇情緊湊有趣的,有女性表達、有女性態度的古裝劇,盡管有一些劇情上的bug,但是對比近年來的亂七八糟的“古嘔”,真的賞心悅目,很值得一看。
不否認,筆者是劉亦菲的粉絲,但是我不是色蘭;我喜歡這部劇,但是并不代表它毫無瑕疵;我喜歡小時候的課本插畫,但是我并不念舊,這些僅僅是因為我雙目健在,基本的審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