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奔跑吧》第四期,整體感受是好看好笑還燒腦。
看到小朋友的武術表演,為之喝彩。
到了投籃游戲環節,真想化身成《奔跑吧》其中一員,也上場玩玩。
到了水球游戲,在為嘉賓捏把汗的同時,又感覺很好笑。
尤其是胡彥斌,成了《奔跑吧》團欺,好不容易進入總決賽,結果一秒淘汰,不僅如此,還三次喜提水球攻擊,真是承包了我的笑點。
最后則是燒腦的推理環節,不斷的反轉,不斷地制造驚喜與笑點。
在進入推理環節之前,就來了一波反轉,觀眾以為進入密室的只有周深與Angelababy。
周深也對此深信不疑,在聽說進入密室的人書包里有白線時,緊張到不行,還想用雨傘上的水把白線擦掉,結果努力了半天,毫無作用。
而當周深以為自己要暴露時,反轉來了,不是只有周深與Angelababy進入密室,而是所有人都進入了密室。
到了推理環節,最開始的一個反轉來自鄭愷。
觀眾看到的擁有《九陰白骨鳳爪》的人是胡彥斌與Angelababy,可結果發現鄭愷的秘籍也是《九陰白骨鳳爪》。
之后來了第二個反轉,當李晨說出他把Angelababy和鄭愷的秘籍調換后,在蔡徐坤條理清晰的分析之后,Angelababy還是把票投給了李晨。
而當Angelababy以為自己獲勝時,鄭愷的一句話把她驚醒,才發現自己是好人的一方。
然后是第三個反轉,當“壞人”周深以為自己獲勝,感覺不好意思時,發現自己的秘籍不是《九陰白骨爪》,而是《吸星大法》。
真正的boss居然是白鹿。
最后當大家以為游戲結束時,反轉再次出現,大家真正的身份在秘籍封底。
而這些反轉還只是我看到的,可能還有一些小反轉,以及我沒注意的反轉情節。
即使如此,推理環節也已經足夠好看,足夠燒腦,整體效果非常不錯。
但在看完整個第四期,感覺好看之余也有了一個疑惑:前面的游戲有何用?
如果不看前面的游戲,只看推理環節,會非常驚訝地發現一點影響都沒有。
推理環節完全可以獨立存在。
那前面的游戲意義何在?
以《奔跑吧》第三期為例,在撕名牌之前,前面的游戲可以獲得線索,而這些線索讓周深發現節目組給的線索可能是假的。
也讓白鹿有了懷疑的對象。
只不過周深還沒發揮作用,就被淘汰,而白鹿被線索誤導,撕了周深的名牌。
不難發現,前面的游戲有它們的作用,是一個整體,不可缺少。
但是到了第四期,前面的游戲獲勝者只能看到自己的秘籍,獲得一件兵器,以及檢查書包。
正常來說,看到自己的秘籍很有用,但是到了推理環節,所有嘉賓都能看到秘籍的名稱,相當于沒起任何作用。
同樣的道理,檢查書包也很有用,“壞人”可以通過這個接頭,結果發現所有人的書包都有白線,又變得毫無作用。
本以為獲得的兵器可以在推理環節起到很大作用,結果發現從頭到尾,都沒有起作用。
推理環節,因為有人可以調換秘籍,讓實際上的“壞人”變多。
因為很多“壞人”并不知道被換了秘籍,還在當那個“壞人”。
比如:周深、Angelababy。
而有些之前是好人,卻變成了“壞人”。
比如:鄭愷。
所以,推理環節本來就是“壞人”占優勢,在兵器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壞人”大概率會贏。
因此,很不理解,為什么不把通過前面的游戲獲得的兵器用到推理環節。
比如:有某個兵器的人可以亮牌,讓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秘籍是什么。
像蔡徐坤他如果亮牌,大家知道他真是好人,那他的分析應該就有很多人相信,那就不是李晨票數最高,而是胡彥斌。
但很可惜,兵器在推理環節一點作用也沒有。
看完第四期,真心希望節目組在設計游戲時,可以把所有游戲串聯起來,讓所有游戲都起到它們該有的作用。
這樣觀眾看起來會更有代入感,觀看體驗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