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可能不是個好演員,但一定是個優秀的金句大師。
前有“我才是人脈”的霸氣發言:
最近又有“如果他是因為我有錢跟我好的話,我可太開心了,因為我有錢”的自信語錄:
前陣子,她做客綜藝《毛雪汪》,和李雪琴、毛不易分享了自己的愛情觀,比如“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先愛好自己,再去愛別人”,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討論,大贊她人間清醒。
在節目中,她還說了一句疑似內涵前夫劉愷威的話: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是個藝術家,但別人可能覺得他是個屁。”
這話乍一看沒頭沒腦,但熱心網友把很多年前劉愷威的一段采訪視頻拿出來,在那段視頻里,劉愷威提起自己和楊冪倆人的發展方向不同,希望自己會更有藝術性一點。
是不是有點隔空內涵的味道了呢?
想來倆人在這段婚姻中,分歧矛盾應該不少,否則怎么會在離婚好幾年后,還這么隔空交戰呢!
從前,楊冪也曾為愛奮不顧身過,甘愿在事業上升期結婚生娃;而今,她離婚后全身心撲在事業上,偶爾也有緋聞傳出,但愛情于她而言,只是人生諸多體驗中的一種而已。
從少女感十足的小女人,變成拼命三娘大女主,楊冪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么呢?
“談戀愛的話,還是希望能有結果,不能隨隨便便草率開始一段感情。”
很多年前,楊冪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到愛情觀,說了這樣一番話。
那時候的她,事業前景光明,感情路也很順利。在其他人對感情遮遮掩掩時,她倒是很勇猛,愛得轟轟烈烈,甚至愿意放棄事業為感情讓步。
她和劉愷威因拍攝電視劇《如意》結緣,被媒體拍到后大大方方承認:“是的,我戀愛了!”
結婚、懷孕、生小糯米,每一步都公之于眾,像極了愛發朋友圈的我們,想要把當下的喜悅分享出去。
倆人也曾一起拍電影《hold住愛》和電視劇《盛夏晚晴天》,工作生活全攪合到一起,黏黏膩膩異常恩愛。
楊冪毫不吝嗇對劉愷威的欣賞:“他很帥”、“他在跟我貧嘴的時候竟然能贏我”。
在《快樂大本營》上,何炅也爆料楊冪跟他花式夸劉愷威:完全符合自己對完美情人的期待。
但也是這樣的劉愷威,在2016年出現了“夜光劇本”事件,被爆深夜前往同組女演員房間獨處四小時,出軌傳聞人盡皆知。
而楊冪,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舊表示相信劉愷威。
后來,就是大大小小的離婚傳聞,直到2018年,靴子終于落地,倆人官宣離婚!
如今回過頭再來看楊冪和劉愷威的這段經歷,最開始肯定是愛過的。只可惜婚姻不是愛情,它有現實不堪的一面,常常會給人致命一刀。
想來也是在討論離婚的那2年里,楊冪想清楚了。
若只執著于要一個體面好看的結果,而忽略身處其中之人的感受,反倒是痛苦折磨。
所以,10年后,楊冪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想法卻變了:“結果不重要,愛一個人的過程很重要,結果的話,都那樣。”
楊冪是童星出道,很小的時候就跑片場混劇組了,15歲時開始做雜志模特,后來又演了《神雕俠侶》等各種古裝劇,趕上了好時候,一路爆紅。
片場泡大的她,深知拼是自己的人生主題,一直以來就認為自己是事業型女性,也從不因為自己是女人,就覺得比男人差一些。
她很早就表達過,家庭不應該是自己的束縛,所以這也注定了她和劉愷威這樣的男人,很難走得長遠。
因為就現實來說,這類男人的價值觀深受傳統影響,他們所渴望的,是結婚后洗手作羹湯的家庭主婦。
楊冪和星二代劉愷威不同,沒有父輩的光環加持。
楊冪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賺來的。最忙的時候,她幾乎全年無休,每天只睡3、4個小時,頂著傷病拍戲,連哭的時間都沒有。
可以說,楊冪骨子里就對此深信不疑——靠自己,而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這份底氣。
在上《金星秀》時,金星問楊冪:“如果想給爸媽買一套房子,會跟劉愷威商量嗎?”
楊冪豪氣回答:“不會的,因為我買得起啊。”
像她這樣的女生,特別清楚自己要什么,對生活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活得也特別自主。
因此,當她聽到李雪琴傾訴在上一段感情里很難受,和前男友相處必須時刻假裝開心,不然對方就會生氣,她提醒李雪琴:
“注意別被PUA,考慮更愛自己。”
或許在我們看來,這已經是爛大街的雞湯了,但整期節目看下來,以及在查資料了解楊冪的過程中,我越發覺得她的思維方式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把“自我”放在第一位,勇敢地把心里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而不是習慣性地以他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總是委屈自己去迎合討好。如果是那樣的話,不管是婚姻還是工作中,都會過得很艱難。
恰如楊冪,她用實際行動讓人相信,當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用來變得優秀強大以后,你真的可以靠自己,不必再仰仗別人的光芒。
楊冪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能按照別人給我規劃好的人生走,我要走我自己的人生。”
我想,這也是她這么多年以來,一直在遵循的行事準則,坦誠、自我,對待感情、家庭、事業,都是如此。
她全心全意地去愛,可以在巔峰期結婚生子,也可以在感情消失時果斷放手;
她渴望家庭的溫暖與幸福,但也絕不會因此喪失掉獨立的人格,讓它成為沉重的束縛;
她深知事業是安身立命所在,一直在拓展自己的邊界,開拓事業的版圖。
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無法活成楊冪,但我們可以學習她的自我,嘗試像她一樣清醒,不做別人的附屬品,把生活的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