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兩年后,一向難覓蹤影的湯唯有了最新動態。
她主演的電影《分手的決心》入圍第75屆戛納主競單元,最終導演樸贊郁成功拿下最佳導演獎。
雖然這次,湯唯本人無緣戛納影后,但關注度早已拉滿。
導演樸贊郁對湯唯贊不絕口,表示想和湯唯合作已久,女主角是為她量身定做的。
該片的海外版權銷售已在19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了《寄生蟲》,創下了韓國電影中最高海外版權銷售的紀錄。
在場的影評記者也對湯唯的演繹給予了極佳的評價:“她貢獻出了從業生涯中最棒的表演。”
中國女演員湯唯作為該電影的女主角,是本屆戛納電影節唯一入圍的華人女演員
而在場外,她與雷佳音昔日的一段采訪視頻也在外網瘋傳,隨后上了熱搜。
看完那個視頻后,許多網友都在為湯唯打抱不平,更因為雷佳音至今沒有公開道歉而憤懣。
01
“你別裝了”
2019年,在萬眾矚目的第32屆金雞獎直播現場上,湯唯和雷佳音一起為新電影《吹哨人》做宣傳采訪。
主持人在聊起拍電影的幕后趣事時,問道:你們合作過程中,最受不了彼此什么?
原本只是個輕松的互相調侃話題,但雷佳音卻帶有點怨氣地“控訴”:
“我最受不了在演激動戲的時候,她老上廁所,拍十條中間得上三回廁所?!?/p>
還補充各種細節,佐證她尿頻“耽誤事”。
湯唯只好大笑彎身掩飾自己的窘迫和內疚,甚至走到后面的背景板邊上錘墻。
一旁的主持人還追問道:“你是不是故意的?”
湯唯聽完非常自責,向雷佳音連聲道歉:“對不住了,真的憋不住”,最后還忍不住哭了起來。
但對方看到后,依然不依不饒:”別別別,別裝了”、“哎呦你這戲挺好,你挺像樣呢今天。”
湯唯竭力保持笑容,一邊語義模糊地圓場:“討厭你覺得不開心的時候不直說……現在才說!”
湯唯勉強又聊了幾句,在確定這是現場直播無法后期補錄剪輯后,提出要離席“哭一分鐘”。
隨后更坦白表示女導演無法像男性一樣帶領大家,自己承擔了額外的責任已經“仁盡義盡”了。
“一個女性導演,在國外那么大個場合,畢竟不是男導演在帶領我們向前走,加上一個女主角,我應該承擔的東西會稍微多一點……”
就這件事而言,最大的傷害始終是湯唯,當著全網社死的經歷,被反復“鞭尸”。
她不得不在其他場合里,反反復復回應自己尿頻、當眾失控的事情。
許多指責的聲音,都涌向了她。
“估計他受夠了,沒想到遇到戲精,直接哭了。”
“連尿頻都控制不???只能說對演藝事業缺乏敬畏感了。”
至于雷佳音,既然他內心極度不滿意拍戲搭檔的作為,卻不選擇私下溝通交流,而是選在金雞獎現場直播這種重要場合,再來“暴雷”。
這樣的行為,多少有點又當又立了。
還用性別去衡量一個人能力行不行,難道不是一種刻板印象嗎?
湯唯因為自己身體原因耽誤了工作,她向雷佳音道歉了。
而雷佳音隨意在公眾場合爆湯唯的隱私的事情,她何時才能得到一句道歉?
02
“就不能忍忍嗎?”
雖然湯唯解釋自己是因為肺炎,用藥過猛,導致對身體機能損傷很大(所以才尿頻)。
但坊間依然有“湯唯漏尿是由于生育損傷”的傳聞。
這也難怪湯唯會被誤會,因為產后漏尿是眾多生育損傷之一,生育過的女性有高達30%比例的人會有癥狀。
這種病在醫學上稱為“尿失禁”,具體表現為——當一個人突然大笑、咳嗽、打噴嚏,或運動時,就會有尿液漏出,自己卻根本不能控制。
婦產科醫生@六層樓先生曾提過一個女患者故事。
她一進來診室就問:“醫生,你能聞到我身上的異味嗎?”
這名患者其實是一名中學老師,平時站著講課。
起初她并沒有注意到自己在漏尿,后來被同事聞到了她身上的尿騷味,她才得知。
這樣的“社死現場”,是尿失禁群體時刻都會面臨的窘境。
然而由于這有著巨大的失控感和病恥感,它的就診率卻不足10%,成了媽媽們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更讓人感到痛心的是,許多人并不了解這件事,就此歸納為“女人就是事多”。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女性公眾人物敢于站出來,將一些諱莫如深的禁忌話題挑破,我們才有更多可能去看到圍困在病恥感里的媽媽們。
女明星Ella曾坦誠地分享過自己“生育后遺癥”——產后尿失禁的經歷。
最后她坦言,自己產后3年里,都在長期遭受尿失禁的困擾中度過,最后她去做了手術,身體才漸漸恢復。
她呼吁產后女性一定要正視自己的身體,不要抱有病恥感,更不要默默隱忍,一定要勇敢面對,尋求幫助。
而在這個話題下,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原本沉默的普通女性都開始分享自己的經歷。
在歌頌生命的美好時,有人正在經歷著生育損傷帶來的痛苦。
而這竟然成為一種羞恥性的符號,這不公平。
更讓人感到不公的是,每個人都在歌頌母親的偉大,然而當她想要在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時,卻往往是眾人百般刁難。
03
“你怎么當媽的?”
《致敬每一位天生要強的職場媽媽》描述了一位媽媽的日常: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照顧孩子,24小時連軸轉,沒有一絲空閑。
反觀丈夫則輕松多了。
夜晚,孩子啼哭吵鬧時,他翻個身,換個姿勢就繼續睡。妻子則不得不強打精神起來哄睡孩子。
早上,妻子因為要給孩子做輔食,上班又遲到。而另一半則從來沒有這個問題。
帶著一天的精疲力盡回來,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丈夫還會抱怨:“你怎么才回來,媽回去了,我一個人搞不定?!?/p>
而家里更是一片狼藉,臟衣服沒有洗、地上是孩子的各種玩具、用過的碗還泡在水池里……
家務在部分男人眼里,很瑣碎簡單,但為什么這樣的小事,他卻遲遲不肯動手?
很簡單,他將自己默認是輔助者和執行者,只是“幫忙”,而不是一起養育。
我的朋友小A和我說,對婚姻的失望是從成為職場媽媽開始。
小A工作能力很強,而且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因此即便懷孕了,她也沒有停止過工作。
而且在懷孕前,考慮到自己的收入是丈夫的四倍,和對方商量過,自己會負擔著小孩大部分的生活開支,而他則承擔更多的育兒工作。
然而每當孩子生病時,家里人的第一反應還是讓小A 立馬放下工作,提前下班。
而丈夫早已忘記了當初的承諾,心安理得地當上了“甩手掌柜”。
“都是當媽了,你應該多顧家、多顧孩子,工作嘛,就先放一放吧!”
“你怎么又加班啊?孩子誰管???”
“工作別那么拼,心思多放在家里,孩子好了比什么都強?!?/p>
這樣的話,她已經聽到千百遍了。
據《2020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統計:
職場媽媽日均工作在9小時,剩下的還要擠出4.6小時用來照顧寶寶,花費1.6小時做家務。
但即便如此,你處理不好家庭和職場,就會被勸回歸家庭。
然而,全職媽媽并不受人待見。
有位粉絲在我們后臺留言,自從當了全職媽媽后,她很少為自己置辦衣服。
只有一次,她趁著商場打折,給自己買了一件平時不舍得買的裙子。
買回來后,家婆開始陰陽怪氣——
“你又不上班,穿那么好看干啥?”
“老公工作辛苦賺來的錢不是用來亂花費的,你要學會過日子??!”
從那一刻起,她很后悔,自己當初選擇退居家庭的決定。
姚晨參加《星空演講》時,說過這樣的一段演講: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
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
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該盡的本分,這不算一份職業……”
輕飄飄的一句贊揚“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讓不少女性在母親這一角色中只能夠沉默。
由此看來,女性的困境,是社會,也是身邊的人造成的。
04
“要自由,要開心”
記得之前很火的網紅奶爸小強在全職帶娃一年后,向自己的妻子提出了離婚:
“柴米油鹽的瑣碎不斷侵蝕著生活,這么多年感情也不斷被沖擊留下一地雞毛?!?/p>
只不過是一年的時間。
但里面做不完的家務、無休止的喂奶、外人對全職奶爸的誤解等等,都在快速消耗他對生活的全部熱情。
他回憶自己全職在家帶娃這一年多,有了很多變化:
曾經陽光精神的大男孩變成了一個滿臉倦態的大叔;經歷過產后抑郁,也感受到了和社會的脫節……
下面評論里有句話道出了這一殘酷事實:
全網唯一一個男人帶孩子的寶爸離婚了,不知道中國這么多一個人帶孩子的寶媽是怎么渡劫的。
是的,一個人帶娃的苦和累,經歷過的人都懂,所以才會有男人寧愿加班,都不愿意回家處理“一地雞毛”,才會有“喪偶式家庭”的出現。
曾看過一個火遍全網的面試招聘視頻——
這則面試招聘的是運營崗位,聽起來高薪體面,但它的要求卻讓人窒息。
首先,這份工作是全年無休,365天,天天需要在崗。
其次,這份工作流動性很強,什么活都要做,沒得選擇。
……
最后,這份工作是沒有薪水的,而且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你倒貼,任勞任怨,不可抵抗。
聽完這些要求后,在場的應聘者都大驚失色,紛紛質問道:“天啊,這份工作是合法的嗎?”
直到面試官肯定回答:“當然合法,并且擔任這個崗位的有幾十億人?!?/p>
原來這份堪比007還要變態的工作便是“母親”。
別讓你的妻子,活成孤獨的超人媽媽。
她在成為你的妻子、你孩子的媽媽之前,同樣也有著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
關于母親的故事里,我們既要能看到母性光輝的美好,也要能了解到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被看見,才有改變的可能。
女性之間才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去思考和攻克長久以來的性別歧視;
一個家庭里才不會出現“喪偶式育兒”的,孩子才會更快樂幸福成長;
社會才會加快改善女性的就業的環境。
尊重所有女性,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媽媽。
不要再對她們的痛苦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