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下旬,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欄目分四期發布了郭德綱專訪的上下兩集,在網絡上掀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
在一共一小時左右的時間里,《名人面對面》這次專訪回顧了郭德綱成名前后的生活,了解了德云社當下的運營狀況,探詢了郭德綱的心理狀態,也表揚了郭德綱和德云社在弘揚曲藝上的功績。
從內容上看,《名人面對面》對郭德綱的專訪幾乎可以算毫無新意,像郭德綱“六歲學藝”“三闖京城”之類的內容在網絡上幾乎被說爛了,德云社的麒麟劇社、鼓曲社、招生等情況同樣已經在網絡上被炒了很多遍。
為什么鳳凰衛視會制作這么一期老生常談毫無新意的專訪節目呢?筆者認為,這是因為郭德綱和德云社對這次專訪的需求比鳳凰衛視專訪郭德綱的需求更迫切,具體來說,郭德綱可以通過這次專訪實現三點現實需求。
1、彰顯存在感
自從年初兩個相聲被兩個地方春晚下架后,郭德綱和德云社就陷入了各種猜測之中,雖然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郭德綱和德云社有什么大問題,但現實就是爭議和猜測不斷,郭德綱甚至還一度出現了生活作風上的緋聞。
春節前后郭德綱就一改之前更新社交平臺的頻率,頻繁在社交平臺上通過發表情包和發短文等方式彰顯存在感,讓粉絲和觀眾們安心,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春節過后,郭德綱在電視和各種節目上出現的機會與往年相比非常少,這也讓不少人懷疑他是不是已經被各路媒體和資本拋棄。
所以,出現在老朋友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的專訪中,而且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節目拆分成四期發,看起來更像郭德綱在給外界制造一種觀感:我和以前一樣。
2、制造流量和話題
德云社在相聲團體之外其實也是一家演藝公司,甚至還兼有經紀公司的業務。郭德綱在知名相聲演員之外其實也是一位高流量明星,近十幾年來,圍繞著德云社和郭德綱的流量和話題一直長盛不衰。
春節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德云社的小劇場、商演長期處于停止狀態,精心準備的話劇《窩頭會館》也遭遇過延期,其他綜藝和節目相比往年也是少之又少。
按照一般商業規律,不論對于德云社還是郭德綱來說,如果長時間保持曝光率較低的狀態,無疑是一種商業風險,流量的特點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時間一長再想把丟失的流量找回來商業成本會增加不少,這也是為什么之前有一些明星頻繁買熱搜或制造緋聞的重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郭德綱接受鳳凰衛視專訪,在采訪中還特意提到一些老生常談的爭議性話題如“同行打壓”之類,而且本來是一期的節目刻意拆成四期發,多少也是有一些制造話題和流量的味道。
3、表功
德云社在近些年實打實為京劇、鼓曲等傳統藝術做了很多工作,如開設麒麟劇社,開辦鼓曲社,培養鼓曲學員等,再加上之前的德云曲藝傳習社,德云社在弘揚曲藝上的努力確實功不可沒。
德云社的這些功績早就通過各種媒體和自媒體傳播很久了,不算新鮮的資訊,在《名人面對面》里再系統說一遍就頗有一些“表功”的意思,算是一次正式總結,大家看看,德云社這些年干了這些對曲藝有好處的事情。
綜合來看,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對郭德綱的這次專訪至少起到了一定作用,基本上能夠滿足德云社和郭德綱彰顯存在感、制造流量和話題以及表功的現實需求。
不過,郭德綱似乎也遺漏了一些重要問題,其中有的更是核心問題,比如直接讓德云社和郭德綱陷入爭議和尷尬境地的“三俗”問題,以及被很多網友詬病的飯圈問題。
其實,比起郭德綱老生常談的所謂“明槍暗箭”以及說過無數遍的“三闖北京”還有鼓曲社、麒麟劇社這些小眾話題,公眾更想知道郭德綱對“三俗”和飯圈文化到底是什么態度。
這件事也可以從三個角度看。
1、摒棄和弘揚
德云社確實在弘揚曲藝這件事上立功很多,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公眾承認的。
但是,德云社也因為“三俗”相聲的問題誤導了不少觀眾,影響了相聲藝術正常發展的節奏,如果郭德綱和德云社沒有三俗相聲問題存在,相信他們也不會屢次陷入爭議和尷尬境地。
因此,郭德綱在做節目時不能只談弘揚曲藝,最好還要談一談摒棄三俗。
2、團結和矛盾
“同行是冤家”這句俗話是對于社會上幾乎所有行業說的,但其中鬧得最過分的大概就是相聲行業了,而且大部分的責任恐怕必須由把“同行”掛在嘴邊上的郭德綱來負。
郭德綱在2005年成名之前就通過各種渠道表達對同行的不滿,之后更是變本加厲,在相聲舞臺甚至是個人書籍里對同行進行各種嘲諷和攻擊,哪怕是在他已經成為相聲界最大流量明星,德云社成為行業內最大相聲團體后,郭德綱依然如此,這就有些沒意思了。
在《名人面對面》的訪談中,郭德綱一上來依然在說堅持了十幾年的論調,同行如何如何打壓他,如何如何恨他,如何如何告他之類,顯然有些不理智。
在同行之間,矛盾是肯定存在的,市場經濟下,同行之間沒有矛盾反而是不正常的,但像郭德綱這樣只談矛盾不談團結,只談自己被排擠卻不談排擠別人,無疑是一種脫離了實際的片面觀點。
3、觀眾和飯圈
德云社在外界引發很多爭議的因素中,飯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就拿這次鳳凰衛視的專訪視頻為例,在下面的評論區里,飯圈文化依然隨處可見,有的粉絲依然罔顧事實過度吹捧郭德綱同時過度貶低同行:相聲、評書、京劇、評劇、鼓曲這些藝術沒有郭老師的拯救,早就消失了。
這種熟悉的飯圈論調無疑也在給郭德綱和德云社找麻煩,德云社在享受飯圈文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不能不忽視這種飯圈文化的副作用。
不論是為了德云社考慮,還是為了行業考慮,郭德綱都應該主動對飯圈施加影響,引導他們用更客觀更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吹捧自己和貶低同行,這既不利于德云社的成長也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綜上,通過這次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專訪,郭德綱應該是得到了一些現實需求,但與此同時,很多德云社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核心問題卻一點兒都沒觸及,這顯然是不夠的,不得不說,郭老師的這次專訪,格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