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姜文,必言《讓子彈飛》。
凡是出現任何事情,《讓子彈飛》都能完美契合,也就出現了“申遺”的梗。
尤其是師爺與張麻子的“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更是一語中的,讓大家在表達不滿時有了象征的角色和電影。
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12年了,《讓子彈飛》的熱度一直不低。
但《讓子彈飛》最火卻不是最好,姜文最好的作品應該是《鬼子來了》,其他四部作品也不如它。
《鬼子來了》中,姜文很難得演了一個很慫的角色,這在他自導自演的電影中十分罕見。
他自成一派的的表演風格有著鮮明的個人烙印,啰嗦、端著,大男主,倔強、專一,冷幽默。
可《鬼子來了》中的馬大三只剩下了倔強。
然這股倔強不是張麻子的有能力,馬走日的有計謀,而是愚蠢的要強。
但也因為塑造了“愚蠢的要強”的一群人,《鬼子來了》被扣上了侮辱的帽子,多年來還只能待在底下。
其實,《鬼子來了》不該被禁,反思怪都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
《鬼子來了》講清楚了國仇家恨,日本為什么會敗,好多影視劇都沒有這份覺悟。
《集結號》《長津湖》《八佰》《金剛川》,它們只是呈現了戰爭的過程,卻沒有說清楚為何而戰,以及侵略者怎么會被趕跑。
觀眾站在上帝視角,了解電影的背景自然不用告知。
可就怕有些電影私自摻雜春秋筆法,潛移默化中讓那些對歷史知之甚少的人忘記了當初因何而戰,只知一味地反思戰爭的殘酷。
這種現象在電影圈,電視圈不勝枚舉,甚至都成了不成文的規定。
打仗就是喊口號,敵人就是紙老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輕而易舉就形成了,這樣的劇拍得再多都不如一部《能文能武李延年》。
劇中指導員李延年借小安東逃跑一事,向所有志愿軍戰士講清楚了他們為什么要打這場仗,是為了個人、親人、家鄉、祖國。
由小及大,掰開了揉碎了地講,很重要。
不僅觀眾能夠明白戰爭的必要性,劇中的角色也可以體會到當時先輩們的同仇敵愾。
因為那時的人們多是不識字的,一味的咬文嚼字說大道理,大家聽不懂,也會厭煩,但從自身出發,讓他們明白家恨,再從家恨上升到國仇就自然而然了。
再比如《地下交通站》,導演并沒有直接講為什么抗日。
只是通過白翻譯敘述了一個故事,便可以讓人明白打鬼子的本質不一定是國仇,家恨也可以。
白老太太是白翻譯的母親,自己兒子給日本人做事令她深感丟人,但她也是苦命之人。
白翻譯本以為給日本人當差,就能在亂世求得一個安穩,然而白母告訴他,日本人下鄉清剿,對他們老家實行三光政策。
白翻譯的二叔、三叔、大姑,以及全村的老少爺們兒都被殺了,只有白母、三叔、三嬸在八路軍的幫助下僥幸逃生。
這樣的遭遇讓白翻譯恨透了日本人,從一名只顧自己的翻譯,變成了一心為抗日出力的地下工作者。
《鬼子來了》在這方面勝過《能文能武李延年》和《地下交通站》。
中國人為什么要把日本人從中國的土地上趕出去,中國人為什么憎恨日本侵略者,為什么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一直以來,戰爭都是上層之間的斗爭,百姓從來都是被裹挾著前進。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戰斗伊始都不知道為什么要打仗,很多人仗打完了都不懂什么是國仇。
因為他們接觸不到上聽,也不理解雙方無冤無仇,為何兵戎相見?為什么抗日就是反侵略、反壓迫、反屠殺。
因為他們不是知識分子,沒有開化的思想,先進的文化,眼里看到的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誰搶就恨誰,反之高高掛起。
《鬼子來了》中,掛甲臺村被日本人占領了八年。
雖然村民們的自由被限制了,但是他們幾乎沒有傷亡,有吃有喝,還與當地的駐防部隊打成一片。
所以他們打心底里不恨日本人,更談不上殺死他們了,無非就是希望他們趕緊走,不想再伺候了。
基于此,若是沒有最后的大屠殺,他們根本不會理解國仇家恨這個概念。
當時的很多農村都是這個現狀,跟掛甲臺的村民一樣會做出現在來看,許多不合常理的事兒。
如給日本俘虜好吃好喝好招待,沒有除掉他們,還與日本人商量合作,遵守契約精神,一起歌舞同慶。
因為他們從根上就沒有把日本人當做侵略者,而是認為我對你好,你也應該對我好,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處事傳統,也是中國傳統的固有認知。
直到全村人被屠殺,他們才反應過來恨是什么,仇是什么。
這才有了全村人的大聲咒罵,馬大三慫了一輩子,也要沖進戰俘營,殺掉花屋小三郎和酒冢豬吉。
國仇離馬大三太遠了,但家恨就在眼前。
當時的中國有太多像馬大三這樣的人,殺戮到了自己身上才拿起了槍,才弄清楚了戰爭的意義。
而不是一開始就同仇敵愾,奮勇殺敵,這種家恨后來轉變成了國仇,刺向了侵略者的心臟。
除此之外,日本之所以會敗,《鬼子來了》講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信仰太容易崩塌。
打仗靠的是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股士氣往往靠信仰提著,但日本人的信仰就是臉面,是不切實際的榮譽。
花屋小三郎在戰場上失蹤了,同鄉戰友都以為他戰死了。
他為天皇效忠的事跡傳回了日本,家鄉人民都以他為榮,同鄉的戰友也以他為榜樣,在戰場上做像他那樣的戰士。
可花屋活著回來后,他們一群人對花屋拳打腳踢,極盡侮辱。
因為他們的神成了凡人,他們都認為花屋是英勇的武士,但他卻活生生地站在他們面前,這就意味著他們的信仰被摧毀了。
他們吊著的一口氣一下子泄了,那些關于效忠天皇的豪言壯語變成了虛偽的謊言,就像西方失去了耶路撒冷一樣,人成了行尸走肉。
所以酒冢豬吉隊長才不敢向他們說天皇已經投降的事實,他太清楚一旦說了的后果了,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也許不會再有下一部《鬼子來了》,但片中的立意和視角值得借鑒。
如正兒八經的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講故事,很透徹的解析日本人的秉性,雙方都在同一水平線上,沒有貶低誰,也沒有抬高誰。
這樣的電影才是真正的反思,才是最值得看的,也是最能代表姜文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