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藝術傳承至今已經二百多年歷史了,二百多年時間京劇界出現了許多的名家和名角,并且也創排出了許多的京劇劇目。
京劇藝術的輝煌其實有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同光十三絕”出現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京劇藝術奠基的重要時期。第二個時期,那就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是京劇界的巔峰之時,出現了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巖、程硯秋、馬連良等京劇大師,他們在舞臺上爭妍斗艷。第三個時期,那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一時期各大京劇院團創排革命現代京劇,并且創排出了《節振國》、《白毛女》、《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劇目。第四個時期,那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一時期杜近芳、袁世海、童芷苓、關肅霜等老藝術家重回舞臺挑班唱戲,又在這一時期掀起了轟動。
然而時至今日京劇藝術確實衰敗了,而為了“國粹”能夠更好的傳承,所以對于京劇藝術也是十分重視,甚至于是一個保護的狀態。為了京劇藝術能夠更好的傳播和傳承,京劇進校園、進教材也成為了一個重要舉措,那么京劇進校園真的就成功嗎?
其實京劇進校園也是存在爭議,并且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那就是京劇進校園會不會物極必反,許多人學生會不會因為被迫的接受而反感京劇藝術。
其二,那就是京劇進校園會不會敷衍了事,這些京劇課程能不能夠如約進行,又能不能夠被占用呢?
其三,那就是京劇進校園由誰來教授,是專業的京劇演員,還是由其他人來教授京劇,如果不是專業的京劇演員那會不會是誤導。
前一段在短視頻平臺有許多校園演唱京劇的視頻,有一個視頻是學生唱《沙家浜》中的“智斗”,有一個視頻是學生唱《龍鳳呈祥》中“勸千歲”的選段。結果,演唱效果非常不好,根本就沒有在板上,而從學生的面部表情上來看也沒有看出所謂的喜愛,而是一種勉強,并且京劇最忌合唱。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