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榮譽》關于兩個老人的案件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因為壞人看起來并沒有得到真正應該有的懲罰。公交車鬧事的老人在醫院里好吃好喝接受著治療,警局菜鳥輪番照顧充當孝子賢孫,伺候其吃喝來撒睡,警局還組織了捐款為其捐醫藥費,如果這個老人是個單純可憐的孤寡老人便罷了,但這一切不過是其咎由自取。這個老人年輕時家暴,妻子被打得一只耳朵都聾了卻還是讓兒子贍養,但他老了還不知悔改,在一歲的孫子面前打奶奶,逼奶奶下跪……
這個老人的罪行很難不說一句活該,更可恨的是他估計生病快死了也不覺得自己有錯,他選擇的鬧事公交車正是他兒子開的線路,這很難不讓人以最大的惡意猜測這個老人,他是不是故意要找兒子的麻煩,因為兒子不認他將其趕走?在很多影視劇中一般到臨死前都會來一個幡然悔悟,可在現實中更多的人是死不悔改,這個老人明顯是后者,最后他需要捐肝,兒子也出現在了醫院,很多網友都希望看到兒子拒絕,但劇中留白了,沒有演出明確拒絕捐肝。
關于這點不少網友很生氣,表示如果兒子真的捐肝了自己會被氣死,但從留白來看兒子最后應該是沒有捐,因為陳警官說了如果實在不愿意就算了,不用管別人說三道四,沒有人知道他受過什么苦,有什么樣的經歷,簡而言之便是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警察榮譽》這樣留白不強行大團圓的方式在國產劇中已經相當不容易,因為要宣揚一些“真善美”,國產劇更多都是以懺悔、抱頭痛哭、原諒,又是幸福一家人為結局,所以留白大概已經是底線了。
同樣有爭議的還有第二個遛狗碰瓷老人的處理方式,這家人就是一家子無賴,做錯事還倒打一耙,盯著一家三口鬧事,在人家門口潑紅漆、半夜敲門騷擾、各種盯梢,把受害者一家搞得神經衰弱,就算警察找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沒有證據,因為行政拘留不過關幾天就放出來了,那家人還是無法逃脫。這劇情看得人血壓上升,于是在孫家人因為犯事才想要和解時,大多數觀眾的第一個反應和楊樹以及受害者的想法是一樣的,憑什么壞人沒有得到懲罰,告他!
正如受害者所說他們沒有做錯為什么反而要承擔責任?于是楊樹建議他們走法律程序,對此曹建軍嗤之以鼻,師徒兩發生激烈爭吵,楊樹自認沒錯,覺得師父老油條和稀泥,想必不少觀眾也是這么想的,但冷靜下來其實發現師父是對的,受害者一家人最終也是選擇了和解,因為安寧太好了。試想如果這家人告了會如何,民事訴訟程序要走好久,即便告贏了,以這家人的性格也會賴掉,并且在此期間不斷地騷擾一家三口,那么他們以后的日子怎么過
不少觀眾對這個結局感到憋屈,但這就是無可奈何的現實,并且還是美化過的現實,孫家剛好在掃黑除惡的名單內這才得以解決,如果不在會如何?那就是無窮無盡的糾纏,有人被抓就搞輪流蹲守,反正被關幾天就放出來了,磨到這家人沒脾氣直到給錢為止。有些網友認為影視劇壞人沒有得到懲罰會助長這種歪風邪氣,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但將現實擺出來也是對的,不去粉飾太平不天真,最好可以引起注意,能完善法律法規,懲治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