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電影時長的限制,想要在兩個小時內成功刻畫人物角色,需要將人物的性格進行一定的夸張化、典型化表現,從而突出人物的特點,使觀眾在觀影后對電影中所刻畫的角色有著深刻且難忘的印象。
注重以豐富的細節刻畫軍人形象
在美國電影中,擅長通過敘事以及刻畫個性豐富的人物來表現美軍的人道主義觀念。在刻畫人物形象時,著重加入一些微小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的堆積才得以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軍人形象,因此以這樣的人物作為主角的影片,其藝術感和真實感更為強烈。
如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去酒吧,這個去酒吧的小細節幾乎出現在所有軍事題材相關的電影中,如《血戰鋼鋸嶺》中的道斯,《美國隊長》中的史蒂夫、巴基等,酒吧成為他們放松的場所,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娛樂地點之一,以此來表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常人無異。
此外美國的電影中,軍人的形象刻畫在進行個性化塑造的同時也將這種個性發展為這個人的執念,正是這種執念讓其具有豐富的人性,在面對事件進行選擇時,常常表現出強烈的掙扎和動搖感,但最終仍然選擇正義、選擇國家榮譽。
在《美國隊長2》中,史蒂夫知道冬兵就是巴基,但為了執行任務,仍然與之大打出手,最后兩人同時掉進水里,巴基又將其從水里拖上岸。這樣的細節之處有很多,常常以演員的肢體動作或面部表情為主要表現方式,以此來表現出做決定時的猶豫和掙扎,美國的影片中常用這種矛盾的情緒和行為來表現人性的多樣性,從而使人物形象具有豐富性。
影片《美國狙擊手》是好萊塢電影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自傳體小說,小說的作者是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克里斯·凱爾,克林特根據小說中克里斯·凱爾在伊拉克參戰為主線,將他的一生以敘事形式展開,還原了一個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物形象,影片與傳統的敘事方式不同,在當時獲得了很大的關注。
在參軍前,克里斯是德州的一名牛仔,影片剛開始,克里斯的父親就教導他成為一只牧羊犬,告訴他要成為一名可以保護弱小的保護者,原生家庭的教導讓他有了最初的價值觀,這也是為什么他在軍隊中成為一個傳奇狙擊手后,始終處于糾結和煎熬的原因。
他的狙擊本領原是用來保護自己的隊友,卻接到了射殺伊拉克手無寸鐵普通民眾的命令,這使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是成為父親期望的保護者,還是成為聽從軍令的屠殺者,克里斯一直在這兩個角色中飽受折磨,所表現出來的糾結和掙扎讓這個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
在影片中,他的這種掙扎刻畫了一個情感深邃,對生命、人性不斷思考的個人英雄形象。終于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后,他選擇了退役,來挽救已經岌岌可危的家庭和婚姻,以及他飽受煎熬的精神。
我國近些年的電影作品在進行人物刻畫時,也在努力刻畫出具有豐富人性的角色,從而豐富整部電影的內容,如電影《紅海行動》成功刻畫了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而在僅僅2個小時中刻畫多個具有特點的人物形象明顯更具有挑戰性。
《紅海行動》以解救華僑為背景,通過蛟龍突擊隊解救人質的過程,刻畫出更具人性的軍人形象。
影片之所以獲得觀眾的認可,取決于影片對戰爭場景真實的描繪,在對每個隊員進行人物形象刻畫時,大多是為他們每個人設計了一些個人習慣和小動作,以此表現出人物形象的豐富性。
而在影片中也通過鏡頭語言對人性的表現進行了深入刻畫,如石頭在保護人質時受傷,大量的敵軍蜂擁而至,他和佟莉奮力反抗,敵軍扔進屋內一個手雷,石頭反手將手雷扔了出去,但也因此受傷,被炸掉了半邊臉,此時他也如同一只被逼上絕路的猛獸,發了瘋似的反抗,終究因負傷難以堅持。
當他坐在那里喃喃地說著“疼”時,佟莉邊哭邊剝著糖果的紙,說著“吃了糖就不疼了”,然而奮起反抗的緊張感,即將失去戰友的悲痛感和無能為力的絕望感讓她怎么也無法穩定自己顫抖的手,她絕望的大吼,慌亂地剝開糖紙后,石頭卻已經犧牲了。
在這個片段中,刻畫了激戰時的緊迫感,身為軍人面對困境時奮起反抗的決絕,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失去戰友時的悲傷與痛苦,整體節奏緊湊,人性在面對生死時的本能反應以及身為軍人在面臨生死和困境的抉擇,將軍人立體、豐滿的人性完美地呈現出來。
使觀眾感受到真實和緊張,同時也讓觀眾看到軍人面對國家命令的責任感。在近些年的電影中,可以看出觀眾對于演員的演技、劇本的內容和對人性的刻畫等要求越來越高。
建國初期電影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壇”人物形象,不再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就近兩年獲得口碑較好的兩部電影《戰狼2》與《紅海行動》進行對比,且不說《紅海行動》是由真實事件改編,單從人物形象刻畫角度的差異進行分析,《紅海行動》在人物形象刻畫上更勝一籌。
主要是因為《紅海行動》中的場面更“真”,這種“真”表現在人物刻畫的細節,通過狙擊手吃口香糖和狙擊時呼吸的細節;面對敵人步步緊逼,被圍困時拼盡全力反抗的細節;被炸斷手指的特寫鏡頭的細節,正是通過這些對人物生理和心理的細節刻畫,從而豐富了對角色人性的刻畫。
注重軍人形象的對外文化輸出
當今世界,尤其是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在重視研究開發最新型武器裝備的同時,也開始重視對于軍事“軟實力”的維護和提高,軍隊既加速了軍事變革,也開始著重培育軍人的價值觀,力求在多元價值觀碰撞的社會環境中,凝聚軍心、提升實力。
軍事題材電影是文化產品之一,也是對全世界展現文化軟實力的一種重要方式。電影除了具有娛樂性,同時也帶有一定的傳播性。
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電影,可以植入國家的軍事理念、歷史的發展規律等等,使觀眾在觀賞影片時,潛移默化的感受祖國的強大。美國通過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展現國家超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同時積極宣揚國家的文化、價值觀、政治理念,使影片觀者造成心理上的沖擊。
美國通過影片中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試圖掩蓋美國霸權主義本質,從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交戰國家民眾對美國的抵觸情緒,更有甚者使對立國民眾懷疑本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對于中立國家的民眾而言,很容易被軍事題材電影作品中所宣傳的美國所謂普世價值和先進的文化、經濟所吸引,甚至削減對本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自信,從而對美國向而往之。
美國軍事題材電影作品正是希望通過傳播這種美國軍人和國家的形象,引發他國民眾對自身文化認同感和價值觀念動搖的潛在效應。
美國的好萊塢作為美軍的合作伙伴,更是美軍的代言人,其出品的軍事題材電影作品中也充斥著“美國精神”,這是美國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之一。
好萊塢影片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度對中國電影行業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可喜的是,中國軍事題材電影作品也在市場化的浪潮中進行不斷地自我革新和調整,從而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其中很多電影既弘揚了我國的主旋律思想,又收獲了較高票房,實現了正面國家形象與商業價值的雙贏。
但是,中國軍事題材電影作品的創作并未徹底沖破舊有模式,其傳播國家形象的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均有待提高,美國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傳播國家形象的成熟經驗值得借鑒,我國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増強我國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傳播國家形象的能力。
由于我國與美國在戰爭歷史、具體國情、文化潮流、戰爭觀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通過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傳播國家形象的形式和途徑,還不能照搬美國。
二者在傳播目的方面,美國更注重通過軍事題材電影中自由、平等的人道主義觀念來掩蓋其實際的霸權主義行徑,反觀中國則更注重傳播和諧、和平發展以及協和萬邦的政治理念,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多部軍事題材電影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
因此在借鑒美國軍事題材電影傳播國家形象的經驗時,一方面要展現全人類共有的反對戰爭、崇尚和平的愿景,同時也要保持中國特有的和諧,保護弱小個體和族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求同存異的傳播不僅能減輕文化壁壘、順暢地對外輸出中國優秀的文化,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國在國際上建立愛好和平,并積極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國國家形象。
引導觀眾觀影后的思考
在軍事題材電影中,早期的電影通常所表現的僅僅是達到視覺沖擊的效果,也就是說對于影片能引起怎樣的思考挖掘并不深入。
根據當前觀眾的審美需求以及電影獲獎的標準,可以看出觀眾對電影所表現的深度、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對人性的思考等要求越來越高,觀眾不再滿足于影片中對視覺沖擊力的效果,他們對影片中所表現的深度,所傳達的精神要求越來越高。
在影片中最明確的表現就是主題大多與集體、國家利益、個人崇高的信仰有關,這與時代的需求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美國狙擊手》之所以會受到大眾的關注,并斬獲多個獎項,與電影脫離之前宏大的敘事方式有很大的關系,這部電影更加注重的是個人,通過個人的微觀角度來呈現軍人的人生經歷,真實直接的再現一個人而不是一個軍人掙扎于殺人與保護的雙重身份中,從而體現人物的人性。
這樣“去神化”的影像表達,使個人英雄不再只是高高在上令人膜拜的空架子,而是一個更真實且立體的人物。
在影片中有一個場景是他作為狙擊手第一次狙擊,他所面對的敵人是作為人肉炸彈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為了保護戰友,他在遲疑后仍然扣動了扳機,這也使他第一次受到心靈的拷問。
影片中這樣的場景出現了很多次,而每一次的狙擊都讓克里斯的心靈深受折磨,而戰爭的殘酷更是在這幾個場景中表露無疑。
克里斯也在這幾個場景中表現出人性的掙扎,當戰爭的殘酷使戰友產生迷茫時,他作為軍人的愛國情懷又表現得極為堅定,盡管在每次任務中他都飽受煎熬。人性刻畫得豐滿正是在不斷的矛盾中去做選擇,而在選擇后讓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和立體化。
在影片的最后,他駕車離開去幫助一個患有PTSD的退役軍人,卻再也沒有回來,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的他,卻死在戰友的槍下,影片在處理這個場景時并沒有直接表現,而是采用短短的一行字表明了死因,并使用一段真實的葬禮錄像作為結尾。
讓觀眾在感嘆英雄隕落的同時,也對戰爭的殘酷深惡痛絕,在這部電影中實現了通過對角色的豐富刻畫,引導觀眾對戰爭以及英雄產生深刻的思考,這種帶有深度的沉重思考升華了整部電影的格局。
通過這部電影,可以看出當前的軍事題材電影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局限于對宏觀場面的描繪,他們開始將影片的重點側重于對人文的思考,這樣所呈現出來的影片更具有深度以及思考性,動靜結合的敘事形式、緊張和真實的場景描繪都讓觀眾最大限度的記住戰爭的殘酷,同時也重新審視軍人的責任,生命的可貴,人性在面對生死時表現出的本能。
通過影片我們能看到軍人也會有迷茫和質疑的時候,但他們是軍人,要以國家為重,這也是此類電影通過對人性的刻畫所傳達的勇于犧牲、維護國家安全與尊嚴的軍人精神,在保留視覺效果的同時,需要引導觀眾觀影后的思考方向,而不僅僅是一部刺激腎上腺素的動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