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將民間小調《探清水河》唱火了,讓這首小眾北京小曲兒紅遍大江南北。張云雷更是把它作為自己的代表作品,得到粉絲們的一致好評,并且成功入選“國風美少年”。
隨著這首歌曲的走紅,外界也傳來質疑的聲音。不久前馬連登的兒子、曲藝名家馬岐在直播中公開炮轟《探清水河》,認為它是低俗歌曲難登大雅之堂。
馬岐表示:“這個《探清水河》在過去,用天津話說就是一個窯曲,這個歌有什么勁啊!如今卻被郭德綱唱火了。你說你們聽什么不好啊, 干嘛聽那個呢?這就是一個最低檔的曲子,不懂曲藝的觀眾當成寶貝了。這個歌曲可以唱,但是得分場合啊!”
看得出來馬岐針對的不僅是《探清水河》這首歌,更是點名批評了德云社的郭德綱。
此前不少藝術家都曾經演唱過《探清水河》,但是基本上沒有人提出過質疑。郭德綱和張云雷把它唱火了,這才遭到馬岐的炮轟,因此不少網友懷疑馬岐是在蹭郭德綱的熱度。
其實如果這首歌真的是一首窯曲,那無論在什么場合都不應該去演唱。現在《探清水河》之所以能夠被大家傳唱,是因為演唱者對它做出了改編,不再像原版那樣包含一些低俗的東西。那為什么別人能唱,郭德綱張云雷就不能演唱呢?
以張云雷演唱的版本為例,大家一起看看到底有沒有問題。歌詞如下:
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在其位的這個明哎公,細聽我來言吶。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藍靛廠火器營兒,有一個松老三。提起那松老三,兩口子落平川,一輩子無有兒,所生個女兒嬋娟吶。小妞哎,年長一十六,取了個乳名兒,姑娘叫大蓮。
姑娘叫大蓮,俊俏好容顏。此鮮花無人采,琵琶斷弦無人彈吶。奴好比貂蟬思呂布,又好比閻婆惜。坐樓想張三,太陽落下山。秋蟲兒鬧聲喧,日思夜想的六(辮兒)哥哥,來到了我的門前吶。約下了今晚這三更來相會,大蓮我羞答答低頭無話言吶。
五更天大明,爹娘他知道細情。無廉恥這個丫頭哎,敗壞了我的門庭啊。今日里一定要將你打呀,皮鞭子沾涼水,我定打不容情。大蓮無話說,被逼就跳了河。驚動了六哥哥,來探清水河呀。情人哎,你死都是為了我。大蓮妹妹慢點走,等等六哥哥。
秋雨下連綿,霜降那清水河。好一對多情的人,雙雙就跳了河呀。癡情的女子這多情的漢,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
小編認為這首歌曲的歌詞沒有問題,其內容只是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既保留了當時舊社會的時代特色,也沒有大尺度不合適的描寫,看不出來哪里有低俗的地方。當然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幫忙指出來。
平時大家都說要對傳統藝術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而郭德綱和他的德云社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探清水河》的故事本身沒有問題,曲子節奏輕快、韻律優美,所以老藝術家們才會對其進行改編,讓它適合大眾傳唱,進而能夠保存流傳下來。
而郭德綱和張云雷就是對歌曲進行了適當改編,修改后的歌曲音樂優美、歌詞朗朗上口,同時二人還用他們的影響力帶火了這首歌曲免得被大家遺忘,他們不應該遭到批評反而應該被表揚才對。
現在的《探清水河》已經做到保留精華、去其糟粕部分,反而又要回頭深挖那些糟粕,那大家干脆對任何有一點“糟粕”的藝術都摒棄掉好了,還花費心思改造它干嘛。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李師師、杜十娘等就應該被徹底封殺,《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作品也應該被徹底拋棄,然而事實上我們有必要這樣做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討厭的東西,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而藝人對其他藝人的“藝”有不同見解也很正常,馬岐老爺子公開闡述自己的喜好和觀點并沒有什么問題。
但藝人的主要工作還是“藝”,最好是用作品說話。只有大多數觀眾都認可的藝術才能夠被稱為“主流”,也才能夠廣泛流傳下去。那些連觀眾都沒幾個的藝術家是失敗的,還是先想辦法做好自己的“藝”,得到觀眾們的喜歡和認可,然后自己才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