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藝術傳承至今已經二百多年歷史了,二百多年時間京劇界出現了許多的名家和名角,并且也創排出了一些劇目,然而有一些劇目的爭議也是非常多的,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些劇目。
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是“文革”時期的產物,并且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從1964開始,因為這一時期各大京劇院團就開始創排革命現代京劇了,并且像馬連良、周信芳、李少春、童芷苓、裘盛戎、葉盛蘭等老一輩藝術都是積極參與其中。
到了“文革”這一時期傳統京劇正式退出了京劇舞臺,而京劇舞臺上也就只有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京劇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傳統京劇也是京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唱詞、表演等方面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話說回來,這種做法雖然不對,可是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京劇也是藝術精品,像我們熟知的《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杜鵑山》、《海港》等等都是藝術精品。
但是因為這些劇目產生于特殊時期,并且這一時期它們成為了舞臺上的唯一,所以“文革”后許多京劇演員反對這些劇目,他們不贊成這些劇目,而說辭無非就是這些劇目產生的時代。
其實說句實話,在“文革”時期這些反對樣板戲的京劇演員也希望進入樣板戲劇組,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登臺的機會,可是“文革”后如此雙標實在是不妥當。
并且在“文革”后各大京劇院團又創作出幾出能夠比得上這些劇目的作品,又有哪一位京劇演員能夠比得上童祥苓、錢浩梁、李麗芳等革命現代京劇主演,他們在《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海港》中的唱腔誰能夠超過他們幾位。
其實沒有誰留戀那個年代,只不過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來看待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有可取之處就要承認。并且現在傳統戲和革命現代戲并行不悖,也不像當初革命現代戲的出現傳統京劇就退出,現在二者都是京劇舞臺上的精品,并且都有各自喜愛的觀眾。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